首页>疾病百科> 乙肝

治乙肝清利+化瘀+扶正

2016-07-08 互联网 A +

在一次“慢性肝炎诊治研讨会”上,专家认为“采取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方案,选择持续抑制HBV复制,改善炎症状况,阻止或逆转肝硬化,是今后肝炎治疗药物的选择标准。”笔者认为,中医治疗乙肝的现实,不但符合上述标准,而且还有所补充。现将中医治疗乙肝三法分述于后。

清热利湿,解毒为要

湿热稽留为HBV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湿热长期潜伏,郁而化毒,因此清热利湿解毒就成为治疗乙肝的***。湿与热合,如油入面,毒邪内陷,盘根于气分,浸淫于营血。急性期多见于黄疸型肝炎;慢性期可有腹胀、口苦、恶心、纳呆、苔腻、脉滑等,伴见ALT、IgG升

高,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治疗时要分清湿热孰重孰轻,大凡中虚者湿重于热,中实者热重于湿。若清热太过则易伤脾阳,利湿太过则易伤胃阴。其难度如同抽丝剥茧,须认真选药,细心取量。清热解毒药可选大黄、柴胡、虎杖、板蓝根、山豆根、紫草、垂盆草、田基黄、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利湿解毒药可选茵陈、茯苓、猪苓、冬瓜皮、车前草、赤小豆、石见穿、半边莲、瞿麦、玉米须等。方剂选茵陈蒿

汤、茵陈五苓散、甘露消毒丹、五味消毒饮等。热甚动风可选紫雪散,神昏谵语可选安宫牛黄丸。

活血化瘀,贯穿全程

许多临床资料表明,血瘀是乙肝的主要病机之一。因此活血化瘀应当贯穿于乙肝治疗的全过程。即使病变初期,病在气分,少量应用活血药也可起到舒肝达络,预防病毒深入营血的作用。乙肝的血瘀证可见面色晦青、朱砂掌、蟹爪纹、肝肿大、胁下痛、舌紫或舌下静脉

[1]>下页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