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类鼻疽

类鼻疽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16-08-19 互联网 A +

  类鼻疽(melioidosis)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所致的地方性传染病,流行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等热带地区。人主要是通过接触含有致病菌的水和土壤,经破损的皮肤而受感染,本病临床表现复杂,有急性败血症者常伴多处化脓性损害,慢性者类似空洞型肺结核表现,病情一般较为严重,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甚高。

  一、类鼻疽治疗

  目前尚无可应用的疫苗。所以预防以防止感染为主。主要防止污染类鼻疽杆菌的水,粪便和土壤经皮肤、黏膜感染或是食物感染。特别是在疫源地人员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受伤,伤口要及时处理。动物应予以严格疫检,病人的排泄物和脓性渗出物应彻底消毒,杀虫和灭鼠。对可疑受染者应进行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类鼻疽的流行疫区,多发生在北纬20°至南纬20°之间的热带地区,如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继后的研究工作进一步证明了从美洲的巴西、秘鲁、加勒比地区、非洲中部及马达加斯加岛到亚洲的南亚、东 南亚和澳洲北部均为类鼻疽疫区。

  二、类鼻疽西医治疗方法

  1、急性败血型

  对败血型病例,抗生素不能作为主要药物,推荐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2~4g/d)作为首选药物或联合其他广谱青霉素类药物或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唑)等。

  对本病治疗,国内推荐前三种抗生素较为妥当,即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成人1~2g/d)静脉滴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成人3.2g3~6次/d)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阿莫西林(amoxicillin,成人500~1000mg,3~4次/d)口服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奥格门汀)(成人375~750mg)口服或1.2g,3~4次/d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上述药物疗程一般需30~90天,

  2、亚急性型或慢性型

  抗菌药物剂量是急性期的半量,但给药时间要更长些,并应根据抗菌药物的副作用,适当加以调整。

  有脓肿者宜作外科切开引流,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病例,可采用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或器官。

  临床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但近来发现类鼻疽杆菌有较强的耐药性,因而对败血型病例不能作为主要药物。

  三、预后

  未作治疗的急性败血型类鼻疽,病死率在90%以上,及时治疗的或是治疗采取措施得当的,病死率已下降到30%左右。亚急性型或慢性型类,治疗后可下降至10%或更低。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