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肾病

尿蛋白是怎么一回事

2016-08-29 互联网 A +

核心提示: 尿里有蛋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蛋白尿,尿中如有蛋白质,可通过酸化尿液加热后变混浊而检出,称为蛋白尿。健康成人尿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24小时尿中含量约40毫克-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青少年可略高,但24小时应少于300毫克。

  相关专家表示,肾病已经是我国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治疗起来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蛋白尿的出现就是可能出现肾病的征兆,这个时候患者需要到医院确诊。患者应该注意的是,蛋白尿的出现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只有在通过正规的治疗之后,才能给健康一个保障。

  尿蛋白是怎么一回事?

  尿里有蛋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蛋白尿,尿中如有蛋白质,可通过酸化尿液加热后变混浊而检出,称为蛋白尿。健康成人尿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24小时尿中含量约40毫克-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青少年可略高,但24小时应少于300毫克。由于尿中含有蛋白质量少,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故临床上习惯称正常尿无蛋白质。如果超过正常尿蛋白+-质的上限(即大于150毫克/日)时,用常规定性检查可测出来就称为蛋白尿。

  蛋白尿作为慢性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肾脏疾病的结果。其实,尿中蛋白质及量的异常不仅是一个病变的指标,而是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参与肾脏的病变过程。有关研究也发现,各种肾病蛋白尿的水平与慢性肾衰进展的速度密切相关,任何能够使蛋白尿减少的治疗干预都有利于减慢肾脏疾病的进展。

  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功能性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故又称可逆性蛋白尿或一过性蛋白尿。

  我国治疗肾病的方法有很多,导致很多患者并未确诊为肾病就开始盲目的治疗,肾病的危害所有人都知道,不选择正规的治疗会伤及身体健康,危害生命的安全,好的医院才能又好的治疗。蛋白尿的治疗,关键是看怎么确诊,怎么治疗,因为惧怕会患上肾衰竭就肆意选择治疗是患者最大的威胁。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