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肠炎

小儿肠炎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2016-09-04 互联网 A +

  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特别是对于婴幼儿来说,非常容易因为食用了被污染过的食物而感染所致的炎症,临床上主要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但是无论哪一种,对宝宝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不少爸爸妈妈还不了解有关该病的危害、预防、护理以及治疗等知识,一起来了解下该病的基本常识。

  病毒、细菌——最主要的致病原因

  大多数肠炎是感染细菌或病毒等病菌后引起的,导致肠炎的病菌种类繁多,其中以病毒最为多见,如轮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不过,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一般比较轻微。由细菌引发的肠炎则症状较重,其中常见细菌有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致病的病菌大多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餐具或直接通过手进入人体。由于致病的病菌种类繁多,虽然有针对某些病毒和细菌的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等,但目前大多数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进行主动免疫。因此,减少病毒、细菌的传播,是预防肠炎发生的重要环节。

  洗手——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是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经常洗手,可以有效去除手上所感染的各种病菌,不仅保护自己不被感染,也切断了病菌传播途径。另外,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也很重要。还要提醒家长,要经常检查冰箱温度和冰箱中的食物,千万不要把冰箱当做保险箱,以为食物放进冰箱就没问题了。

  季节、性状——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医生诊断肠炎主要是根据腹痛、腹胀、腹泻等临床症状以及肠炎发生的季节、腹泻的大便性状来判断引起肠炎的原因。在秋冬季出现的2岁以下孩子流行性腹泻,粪便呈蛋花样或白色水样,那么患轮状病毒肠炎的可能性大;如肠炎发生在夏季,则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可能性大;如果大便中含有黏液、脓血,则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等。

  止泻——不能马上进行

  看到孩子腹泻,家长都迫切想止泻。其实,医生一般不主张马上使用止泻药,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延迟病菌从孩子体内排出,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

  大多数孩子的肠炎属于中轻度,可以在家护理。但是当肠炎伴发严重全身症状,如高热持续不退,呕吐频繁,腹泻严重并持续,大便带脓血,出现口唇干燥、小便减少等脱水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脱水——最易出现的“副产品”

  肠炎腹泻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容易出现脱水,所以,预防和治疗脱水是肠炎治疗中一项重要措施。要鼓励孩子多喝水,以补足水分。口服补液盐适合在家庭中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肠炎患儿脱水,可以少量多次让孩子喝,特别是在每次腹泻或呕吐后,要让孩子喝10~15毫升。

  以上内容是有关小儿肠炎的相关发病因素、预防措施、诊断依据、治疗方法以及严重的并发症等方面的常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爸爸妈妈们对该病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希望家有宝宝的爸爸妈妈,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一旦发现疾病的征兆,一定要及时就医,尽快恢复宝宝的健康。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