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肾病

24小时尿蛋白300是肾病吗

2016-09-04 互联网 A +

核心提示: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的“24小时的尿量”,就是把早上第一次的小便排干净后,从第二次的小便开始留。记录第二次小便的时间,直至第二天的这个时间,为24个小时。把这24个小时内的,每一次的所有的小便,都放到一个容器里,混合均匀,然后从中间抽取100~200毫升,拿到医院去化验。

  检查一个人的肾是否出现了问题,临床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很多种,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就是其中的一种。根据检测的结果,比对正常值,便可以初步判断出是否患上了相应的肾病,肾脏可以对病情有个大致的了解。那么,24小时尿蛋白300说明了什么呢?接下来,是有关这一问题的具体介绍。

  什么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的“24小时的尿量”,就是把早上第一次的小便排干净后,从第二次的小便开始留。记录第二次小便的时间,直至第二天的这个时间,为24个小时。把这24个小时内的,每一次的所有的小便,都放到一个容器里,混合均匀,然后从中间抽取100~200毫升,拿到医院去化验。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能通过分子量较小的物质。正常人每天尿中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这一含量用蛋白质定性试验的方法一般不能检出。患某些疾病时,蛋白质漏出增加,就可被检出尿蛋白阳性。所以尿蛋白定性报告的结果是粗略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验可以精确地测出小便中排出的蛋白量。

  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判断标准

  正常人,尿常规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范围小于150mg/24小时。如果受检人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高出了此正常值参考范围,则可认为其存在肾功能损伤情况。

  尽管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是否发生的可靠指标,但是,单凭一次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异常就判定受检者发生了肾病,这是不准确的。在临床对肾病的发生做出确诊时,通常情况下,需要重复做尿常规检查。通过做定期检查,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三次及以上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才可以判定患者确实发生了肾脏病变。

  尿蛋白300,在很大的程度上,表明了患者的肾出现了病变,换句话说,也就预示着及时有效加以治疗的重要性。当然,一次的检查结果,并不能完全的说明问题,不过,防范于未然,对治疗肾病的有效方法有所认识,无疑会为更好的治愈打下良好的基础。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