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胆石症

患了胆石症如何治疗呢?

2016-09-04 互联网 A +

  随着现代生活的越来越紧张,环境的越来越恶劣,胆石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胆石或胆囊产生胆石而引起剧烈的腹痛、黄疸、发烧等症状之疾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此病的治疗尤为重要。下面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此病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非手术疗法

  控制饮食:脂肪类食物可促进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的释放而引起胆囊的收缩,促进胆汁的排泌,因此,为了能够使胆囊及胆道得到适当的休息在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脂肪类食物,而采用高糖流汁饮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脑、肝、肾、鱼卵、蛋黄等,不论在胆石症的发作期或静止期均少食为宜。无胆总管梗阻或在胆石静止期,植物油脂有利胆作用可不必限制。缓解疼痛:轻度疼痛可经控制饮食、休息、肛门排气等治疗而缓解症状,严重病例除禁食外,应插鼻胃管行胃肠减压,以吸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气体,减少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对胆汁分泌的刺激,有利于胆汁的引流及排出亦可以消除或减少因缩胆囊素引起的胆囊收缩作用,从而减少胆绞痛的发作频率和减轻疼痛的程度。此外还可以应用解痉止痛药与镇静药。硝酸甘油:每次0.3~0.6mg3~4h于舌下含服1次。亦可应用作用时间长的硝酸酯类控释剂阿托品:每次0.5mg皮下或肌内注射,每3~4小时肌内注射1次;或山莨菪碱(654-2)2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1~2次/d。镇痛药:哌替啶(度冷丁)或布桂嗪(强痛定)50~100mg肌内注射,效果较好上述镇痛药与解痉药合用,可以加强止痛效果。但吗啡能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故属禁忌。有人认为胆绞痛与局部前列腺素释放有关,可予以吲哚美辛(消炎痛)治疗

  利胆及抗感染治疗

  硫酸镁口服有松弛Oddi括约肌的作用,使滞留的胆汁易于排出,口服50%硫酸镁10~15ml3次/d,于餐后口服(有严重腹泻者不宜采用);胆盐能刺激肝脏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有利于冲洗胆道,用于症状缓解期并持续数周,可减少症状复发;去氢胆酸片0.25g或胆酸片0.2g,3次/d,餐后服用此2种药在胆道梗阻时不易采用,以免增加胆道压力在急性发作期胆石症患者多伴有细菌感染,适当应用抗生素是必要的。抗生素的选择应考虑其抗菌药谱、药物在胆汁中的浓度及其不良反应,常选用广谱抗生素,尤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和抗厌氧菌的药物(如甲硝唑等),最好按照细菌培养结果来选择若细菌感染的种类不明时,则应优先选择在胆汁中浓度最高的抗生素必要时在加强抗生素的情况下,使用激素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应激能力

  慢性病例的治疗

  采用利胆剂如去氧胆酸、牛胆酸钠(胆酸钠)消炎利胆片、羟甲烟胺(利胆素)、胆乐等,同时注意饮食调节,多能控制发作。文献报道:采用去氧鹅胆酸(CDCA)熊去氧胆酸(UDCA)行溶石治疗,可使部分胆囊结石缩小或消失,但用药时间长(一般需半年~1年半),大量应用能损害肝脏,停药后结石又可复发,故对合适病例可试用。

  针刺中医中药治疗

  已有报道对急性胆道疾病治愈率达88.2%。主要取穴为胆囊穴、阳陵泉、足三里,辅以肝俞、胆俞;重者加用中药,通过辨证施治采用舒肝理气、利胆止痛或清热利湿、通里攻下(常用药有柴胡、黄芩、半夏、木香、玉金、木通、桅子、菌陈大黄等)。通过治疗多数病例症状可得到缓解。慢性患者取中药治疗尤为适宜,但胆道排石汤或猪蹄加耳针等排石疗法对结石性胆囊炎效果差,且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缩窄性十二指肠乳头炎等,故不宜推广使用对胆管结石者排石治疗效果肯定,常用胆道排石汤。主药为金钱草30g、广木香9g枳壳9g黄芩9g、大黄6g,随症加减:高热、黄疸、中毒症状重者加茵陈、柴胡双花、桅子、地丁等;胸闷、腹痛、腹胀严重者加芍药、川楝、元胡、厚朴等;纳差者选用陈皮、砂仁、鸡内金、焦山楂、神曲、炒麦芽等;如恶心呕吐加生姜、半夏、竹茹;腹痛剧烈加芒硝等。一般1剂/d,分2次服;如施“总攻”疗法可隔天1次,2~3次/周,4~6次为1个疗程,酌情进行4~6个疗程。其原理是:先服胆道排石汤,使胆汁分泌增加再注射吗啡或新斯的明,使Oddi括约肌收缩(即所谓关门),造成胆汁贮留、胆道内压力升高,40min后给予硝酸异戊酯、硫酸镁,加针刺电针电极板等治疗,使Oddi括约肌开放(即所谓开门),胆囊收缩,大量胆汁排出,同时胆管内结石亦随之排出。

  综上所述胆石症是一种比较难治愈的疾病,由于其致病因素很多,所以其治疗方法也有很多。根据我多年的从医经验,患病较重者我建议手术治疗。患病较轻者我建议针刺中医中药治疗。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很好的治疗此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