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主动脉瓣膜部狭窄

我国心脏瓣膜外科发展史

2009-11-25 www.bioon.com A +

来源本站原创2004-3-721:56:00我国心脏瓣膜外科发展史佚名

1954年2月,兰锡纯教授首先在国内实施二尖瓣狭窄闭式交界分离术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心脏外科进入一个新阶段,推动了心脏外科的迅速发展。1957年3月,石美鑫教授等改用右胸切口径房间沟作二尖瓣狭窄分离术。1960年12月,顾恺时教授与上海手术器械厂协作研制成二尖瓣扩张器,并首先实施经左心室途径作二尖瓣狭窄扩张术,提高了分离术的效果。  从1963年开始,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和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上海硅橡胶制品研究所协作,研制国产笼球型心脏瓣膜,于1965年6月蔡用之教授首先在国内实施二尖瓣替换术成功,开创了我国人造心脏瓣膜研制和临床应用的历史,扩大了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范围,促进了我国瓣膜外科的发展。  70年代后期,根据国内大宗病例的报告,表明如能严格掌握适应证,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仍是治疗二尖瓣狭窄简便与有效的手术方式。1976年5月,朱晓东教授研制成功经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生物瓣膜,并首先用于主动脉瓣替换,推动了生物瓣膜在我国的进展。1977年,罗征祥、方大维教授等研制成功异种猪主动脉瓣,并应用于临床。  1978年,蔡用之教授与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和兰州碳素厂合作,研制成功国产侧倾碟形瓣膜,经临床应用,在国内推广。1985年5月,朱晓东教授与航天部703所共同研制成功钩孔型斜碟式机械瓣,首先在范围心血管病医院临床应用,并在全国推广。1987年,萧明第教授应用抗菌素灭菌与液氮保存同种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保留瓣叶和动脉壁的活性,用于重建心室流出道和瓣膜功能,以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正手术。  1992年,罗征祥教授研制成St.Vincents机械瓣膜,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1992年11月,田子朴教授研制成双叶机械瓣膜。  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我国现已能开展各种瓣膜外科手术,根据国内大宗病例报告,我国目前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效果,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新闻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