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游走脾

脾脏超声,脾脏超声

2009-11-26 exam.fh21.com.cn A +

脾脏超声生成2007-08-0815:07:14来源:关键词:脾脏超声   

1.2.1病理和临床表现

副脾是指除正常位置的脾脏外,还有一个或多个与脾脏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内皮组织存在。副脾发生率10-30%。副脾的发生位置的频度依次为脾门、脾血管、胰尾部腹膜后、沿胃大弯的大网膜、小肠、大肠系膜、女性的左侧阔韧带、Douglas窝和左睾丸附近。副脾的数量不等,多为单发。大小相差很大,从只有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到与正脾大小相当。脾周围副脾的血供多数来自脾动脉。

副脾无特殊临床表现。偶可发生自发性破裂、栓塞和蒂扭转等。在血液病,特别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切除脾治疗后,如症状再现,就应考虑到副脾存在的可能性。应仔细寻找,如发现副脾须在切除。

1.2.2声像图表现

在相应部位检出,边缘清晰,包膜光整,内部为均匀细点状回声,回声强度与正脾相似,但与正脾的分界清楚。多呈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实质肿块。约54%的副脾有与正脾门处动、静脉相通的血管分支,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清楚显示。

1.2.3诊断与鉴别诊断

对位于脾脏周围较大的副脾,可根据在正脾外,有超声显示均匀性实质团块的声像图特征,进行诊断。需与多脾综合征、脾门淋马结肿大、肾上腺肿瘤、腹膜后肿瘤或其他异位组织(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鉴别。

1.多脾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声像图上可显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脾脏回声,聚合在一起,同时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形,如肺静脉异位引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左侧偏位、腔静脉畸形等,有助于与副脾鉴别。

2.脾门淋巴结肿大:常有原发病。肿大的淋巴结多数是多发性。声像图上表现为大小不等,边缘光整的低回声团块,没有与脾门相通的血管分支。如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较易区分。当单个淋巴结肿大时,则鉴别困难。若系肿瘤转移所致者,定期复查,转移灶增长较快而副脾无明显改变,有助于鉴别。

3.其它病变:肾上腺肿瘤,多数伴有肾上腺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腹膜后恶性肿瘤,增大迅速,短期内复查变化较大。这些肿瘤都没有脾门血管进入其内的特征,较易鉴别。

1.3.1病理和临床表现

脾脏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而异位于腹腔其它部位,称为游走脾,或异位脾。游走脾少见。半数以上在20-40岁之间发病。其中经产妇较多。脾脏离开脾窝后可达腹腔内任何部位。常在中腹部、左髂窝,或进入盆腔。

游走脾的症状随游走的部位而异,为脾脏牵引或压迫临近器官和组织所致。由于游走脾缺乏韧带,仅靠较长的脾蒂支持,因此偶可在剧烈活动后发生扭转。急性蒂扭转可导致脾缺血坏死,出现剧烈腹痛,甚至休克。慢性扭转可因静脉回流受阻,使脾进行性肿大。严重时引起包膜下血肿或脾实质出血。

1.3.2声像图表现

在脾区扫查不到脾脏的回声,而在其他部位发现,内部回声与脾脏相类似的实体团块,即可诊断。有时脾脏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1.3.3诊断与鉴别诊断

游走脾主要需与左肾、胰腺和胃肠道的肿块、淋巴结肿瘤鉴别。鉴别的要点是寻找肿块,有无脾门切迹和脾门血管图像,此为脾脏区别于其它腹部脏器与肿瘤的重要特征。

2脾脏弥漫性肿大

2.1病理和临床表现

脾脏弥漫性肿大,多数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因此临床表现,除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外,主要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可引起脾脏弥漫性肿大的病因见表48-1。

2.2声像图表现

脾脏肿大表现为超声测值增加,形态饱满。脾下极超过肋弓下。脾内部回声通常无明显改变,或轻度均匀性增强,脾血管增宽。

2.3脾肿大程度估测

1.轻度肿大:脾测值超过正常值,但仰卧位检查,深吸气时,声像图脾下极不超过肋弓下3cm。

2.中度肿大:脾脏失去正常形态,上下极园钝,脾门凹陷变浅,但对周围脏器未产生压迫移位。各径线测值增大,仰卧位平静呼吸肋缘下,可探及脾脏;深吸气时,脾下极超过肋弓下缘3cm,但下极不超过脐水平线。

3.重度肿大:脾脏失去正常形态,上下极园钝,脾门凹陷消失,下极超过脐水平线以下。脾脏周围器官受压移位。

2.5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脾脏径线的增大,即可诊断。结合边缘形态,内部回声改变,可为临床提供可能的病因诊断。

脾内有Gamna-Gandy结节时,需与脾结核的钙化灶相鉴别。后者回声更强,常伴声影,分布更不均匀。有的合并其它脏器的结核或有结核病史。此外,尚需与腹膜后巨大肿瘤,左肝巨大肿瘤,左肾和横结肠肿瘤,脾下垂和游走脾等鉴别。除脾下垂和游走脾在脾区扫查不到脾脏外,上述其它病变均可在脾区发现脾脏。

3.1病理和临床表现

脾萎缩即脾的体积缩小和功能下降。本病老年人多见,称老年性脾萎缩。此外见于非热带性口炎性腹泻(nontroopicalsprue),此病好发于30岁以上女性。疱疹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机能亢进、蕈样真菌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偶并发脾萎缩。

3.2声像图表现

脾明显缩小,厚径小于2cm,最大长径小于5cm,内部回声常增强、增粗

4.1病理和临床表现

脾结核在临床上通常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前者多见,为全身性结核病的一部分。后者罕见。虽然同时可能有其它部位结核病变的存在,但在临床表现上,结核最突出或比较孤立的病变,是以脾结核为主,故称孤立性脾结核。

脾结核的病理类型分为三型:

1.粟粒型:为脾结核的相对早期阶段,脾内仅有散在的粟粒样结核结节。

2.干酷坏死型:为脾结核的进展期,脾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脓腔,其内充满干酷样坏死组织和脓液。

3.钙化型:为脾结核的稳定好转期,脾内有多数钙化灶。

临床上可表现为脾肿大、发绀、多血症或贫血症,常伴有发热、消瘦、盗汗和脾区隐痛。

4.2声像图表现

脾结核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类型有关:

1.粟粒型:急性粟粒型脾结核显示脾脏轻~中度肿大,内部回声增强或无特殊改变。粟粒结核钙化者,声像图见脾实质内均匀密布的小点状高回声或强回声,多数无明显声影。偶尔有彗星尾征或有细线状回声者。

2.干酷坏死型:脾脏呈中~重度肿大,脾内有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混合性回声区,内部可有液化形成的无回声区,其间可见散在的细点状回声。接近被膜的病灶,可以使脾表面呈结节状隆起。

3.钙化型:脾脏轻度肿大,脾内有单个、多个点状、团块状强回声,其后有声影。有时亦可表现为等号样强回声。

4.3诊断与鉴别诊断

脾结核诊断较困难,但在超声检查若发现上述改变时,结合并存的其它器官结核和临床有结核中毒症状,应考虑脾结核的可能性。本病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1.脾脓肿:脾脓肿液化与脾结核干酷坏死型的声像图很相似,但前者以单个为主,后者常以多个为主。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如在脓液中分离出结核杆菌则可确诊。

2.脾梗塞:所致凝固性环死与脾结核钙化的声像图亦需鉴别。前者虽也可以呈现强回声,但面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或呈楔形,并接近外周,可资鉴别。若能结合心血管病史,则更易区别。

3.其它疾病:原发性脾淋巴瘤、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Gamna-Gandy结节、脾周围炎等鉴别。

共3/5页[1][2][3][4][5]

查询更多脾脏超声 信息页面功能【专家热线】【我要提问】【发表评论】【关闭】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