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一家系七例临床分析

2009-11-27 www.kq88.com A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一家系七例临床分析

作者:苏江凌 文章来源: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8-5-2916:05:27       【博客】【论坛】【投稿】【打印】【关闭】

  提 要 本文报告一例家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报道了就先征者的诊断治疗及家族史,还讨论了本病病因,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有关的问题,骥能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

  先证者及家系调查情况  先证者,康××,女性,57岁,农民,以左舌腹一易出血肿物不易止血入院。病史:自儿童时期即有反复鼻出血史,25年前因右舌背一易出血性小肿物而在外院行手术切除,17年前因鼻衄次数增多及出血量增多且难以自行止血,在本院行“鼻中隔粘膜下剥离术”,术后仍偶有鼻出血。2年前于左舌腹出现一米粒大肿物易出血且不易自行止血。家族史:家庭中有7人有类似病史。  查体:贫血外观,口唇较苍白,胸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面部,上肢见散在多发红色点状毛细血管扩张。专科检查见左舌腹一米粒大血管瘤样病损,直径约3mm,色鲜红,表面光滑,压之可褪色,质地软,无压痛,碰易出血,舌背前1/3舌尖唇部见网状毛细血管扩张及数个1~3mm的鲜红斑点。实验室检查:Hgb96g/L,Wbc7.0×109/L,Bpc150×109/L,出凝血时间均正常,束臂试验阳性。诊断: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治疗:局麻下行左舌腹血管瘤样病损切除术,术中妥善结扎止血,术后肿物送病理,报告左舌腹毛细血管瘤。术后随访半年至今,舌部出血未再发。  家系调查(附图):

  家系中无近亲婚配史,家系4代13人中,罹患此症者共7人,占54%(7/13),各患者大多在8~10岁,亦有15~16岁始出现症状。首发症状均为鼻衄,有为单侧,有为双侧,出血量及发作次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其中有2人死于鼻出血。家系患者检查均有鼻中隔粘膜网状毛细血管扩张,其中有唇、舌、口腔粘膜毛细血管扩张3例(占60%),面颈部,上肢散在多发红色小点2例(占40%),手指鲜红色丘疹1例(占20%)。

讨 论  1.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OslerWeber-Rendu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外显率高,男女均可罹患,多于儿童时期即有症状。  2. 其病变特征为皮肤,粘膜多发性毛细血管扩张,形成血管痣或血管瘤。反复出血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见于鼻腔,口唇,面部等,反复出血常引起继发性贫血。本病可累及内脏器官出现相应症状,如侵及消化道粘膜,则可引起消化道出血[2],故临床上应密切注意随访。出血来自一个或多个扩张毛细血管破裂,无明显凝血机制异常,属于血管的发育畸形病[1]。  3. 本家系鼻出血较皮肤损害先发生,是首发和最常见症状,幼年即开始发生的反复性、顽固性鼻衄为其特点[3]。口腔出血主要是唇舌出血,常发生于鼻衄之后。在本家系伴有口腔病变的3例中,发生于舌部、唇部的占2例(66.7%),是口腔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发生于牙龈、颊粘膜的1例(33.3%)。  4. 诊断依据是反复出血史,毛细血管扩张,家族遗传史及化验室检查,临床上须与各种出血性疾病,蜘蛛痣,红痣相鉴别。本病主要累及损害部位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使其扩张,血管壁变薄,甚至仅有一层内皮细胞,组织病理性状似毛细血管瘤[4]。  5. 治疗:主要是局部止血。关于手术中的出血问题,与术区组织有无扩张的毛细血管和局部是否容易结扎止血有关,术中应细心操作,妥善处理,避免因大出血不止造成严重后果。对本病重在预防,应注意保护粘膜皮肤,避免局部创伤、过度劳累、感冒、发热、以及能使血压升高、血容量增加的易诱发出血的因素。拔牙及行口腔小手术时亦应慎重以免流血过多。

作者单位:362000泉州,市立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1 陆可望.遗传性口腔疾病.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25.2 余道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与胃肠道出血(附五例报告).广东医学,1982,3:61.3 SogglMR,etal.Detectionoftypicallesionofhereditaryhemorrhagictelangicetasiabycolonscopy.GastroentrologicalEndoscopy1980,26(2),52:3.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责任编辑:姚红祥 

上篇文章:氟康唑与酮康唑治疗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比较
下篇文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