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腺样体肥大

儒刀's blog

2009-11-27 www.dxyer.cn A +

腺样体肥大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可以发生如鼻炎、鼻窦炎、睡眠呼吸障碍、分泌性中耳炎(SOM)等众多并发症。多数成人腺样体已退化或萎缩,但仍有部分因环境、饮食、自身等原因残留腺样体淋巴组织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本院自2005年3月2008年5月间对10例成人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性中耳炎患者,以鼻内镜观察记录腺样体、咽鼓管圆枕及咽口病变程度,分别进行鼓膜穿刺、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咽鼓管吹张、超短波及药物等综合治疗,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共11例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18~36岁,平均25.7岁;病程2周~2年,单耳发病4例,双耳发病7例。以听力下降或耳部闷塞感为主诉,多并发鼻阻塞、鼻漏、睡眠时打鼾或憋气、呼吸暂停、张口呼吸等症状。专科检查:间接鼻咽镜下见鼻咽部被腺样体堵塞,可见有黏脓性分泌物。部分患者鼻腔内有脓性或黏脓性分泌物。鼓膜内陷,活动度下降。患耳鼓室压曲线为B型或C型,纯音测听为传导性或混合性聋,鼓膜穿刺可抽出0.05~0.5ml或浆液、或黏稠液、或胶冻物。鼻咽部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证实存在腺样体肥大。

2.鼻内镜及耳内镜检查及活检:鼻内镜下11例患者表现为腺样体肥大并有慢性充血,表面附着多量脓性或黏脓性分泌物。3例完全阻塞后鼻孔,5例堵塞大部分后鼻孔,3例仅轻微阻塞后鼻孔,均有压迫单侧或双侧咽鼓管咽口。耳内镜下患耳表现为混浊、蜡黄、内陷、鼓室积液。多次鼻咽部活检病理报告为鼻咽部取材组织符合腺样体肥大,淋巴组织增生炎症改变,排除恶性肿瘤。

3.治疗方法

本组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病例予以抗生素、激素、纤毛功能恢复药物、血管收缩剂、抗组胺药物及鼓膜穿刺或切开或置管等治疗。手术病例行鼻内镜下动力切吸腺样体,鼓膜穿刺抽液,如鼓室积液为黏性并行鼓膜置管,辅助药物治疗。

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3月后复查,3例非手术治疗症状可改善,但易反复。8例手术治疗患者,7例症状基本消失,1例复发腺样体残留增生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鼻内镜检查,非手术患者腺样体形态无明显变化,咽鼓管咽口存在不同程度狭窄,5例无明显增生肥大,咽鼓管咽口通畅,2例轻度增生肥大,鼓管咽口轻度受阻,1例中度增生肥大,鼓管咽口受阻。

腺样体是咽淋巴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成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增强免疫力和防御病毒细菌侵袭的功能,是重要的免疫组织器官之一。腺样体自出生后即已发育,6~7岁达最高峰,10岁以后逐渐萎缩退化,至成年人后则完全消失或仅有少许残余。成年人腺样体何以增生肥大,可能与邻近组织器官慢性病变的累积,长期理化有害气体刺激有关。

腺样体作为SOM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因受到广泛的关注。腺样体引起SOM的发病机制大致分为:1、腺样体功能活跃,导致组胺大量释放,引起周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及咽鼓管黏膜水肿,从而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诱发SOM。2、肥大的腺样体直接压迫了咽鼓管咽口,从而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诱发SOM。3、腺样体是鼻咽部致病微生物的“储蓄池”。SOM患者中耳积液中发现有细菌、衣原体、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进一步研究发现,从SOM患儿的鼻咽和腺样体组织中,可培养出与中耳炎主要致病菌相似的病原菌。4、可能由于腺样体体积增大,引起鼻咽局部空气动力学的改变,导致鼻咽局部自净能力和(或)鼻咽局部免疫功能下降,诱发或促进SOM的发生发展。

本组病例,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特别对腺样体肥大明显,建议手术治疗。对于肥大不明显者,可适当保守治疗,如保守治疗无效,最好做病原微生物检测,手术切除腺样体可大大降低致病微生物的繁衍。手术过程中和术后要注意彻底止血,并防止损伤咽鼓管咽口。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