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缺铁性贫血

id="lblTitle">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009-11-30 www.cn5135.com A +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小儿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

一、缺铁与贫血的关系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血浆中转运的铁到达骨髓造血组织时,铁即进入幼红细胞内,被线粒体摄取而形成正铁血红素。后者再与珠蛋白形成血红蛋白。当体内缺铁或铁的利用发生障碍时,因正铁血红素的合成不足,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新生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量不足。明显缺铁时对幼红细胞的分裂增殖也有一定影响,但远不如对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明显,故新生的红细胞胞体变小,胞浆中血红蛋白量减少,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严重缺铁时不仅发生贫血,也可引起体内含铁的酶类缺乏,从而影响其它组织器官的功能,可发生消化、循环、神经等系统的功能障碍。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先天储铁不足
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如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孕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临床上为了增加储铁,在胎儿娩出时将结扎脐带时间延迟,可使新生儿多获得75毫升左右血液(含铁约40毫克)。

2、铁摄入量不足
这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且主要是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所致。如食物搭配不合理;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

3、生长发育因素
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5个月时和1岁时体重分别为初生时的2倍和3倍,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生长速度越快,铁的需要量也就愈大。若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易造成缺铁。

4、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正常婴儿每天排出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此外,肠道长期小量失血致使铁丢失,如以不经加热的鲜牛奶喂养,小儿可能对蛋白过敏而发生肠出血;钩虫、蛲虫感染的隐性失血等。

三、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儿童最多见。起病缓慢,多不能确定发病时间,就诊时贫血已较重,不少患儿因其它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患有此病。
1、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明显。易感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造血器官系统症状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常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常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2)、神经系统症状:常有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年长儿常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

(3)、心血管系统症状: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四、预防
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使家长认识到本病对小儿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的重要性。具体预防措施包括对孕母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品,如肝、鱼等,并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婴儿如以牛奶喂养,必须经加热处理;婴幼儿食品(牛奶制品、谷类制品等)可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宜自2个月左右即给予铁剂预防。

五、治疗
1、病因治疗:这是治疗的关键。仔细分析病因,对症治疗。如对饮食不当者应合理安排饮食,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对钩虫、蛲虫所致的隐性失血,就采取驱虫措施等。

2、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二价铁盐较易吸收,常用制剂有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最好在两餐之间服药,既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同时口服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铁剂应服用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2个月左右再停药,以补足铁的贮存量。如口服铁剂3周无效者,应考虑是否有诊断错误或其它影响疗效的原因。

(2)、注射铁剂:因较易出现不良反应,一般较少应用,常在不能口服铁剂的情况下使用。常用的注射铁剂有右旋糖酐铁、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

分享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url=http://m.jb.9939.com/article/2009/1130/212991.shtml&pic=" data-url='http://m.jb.9939.com/article/2009/1130/212991.shtml' data-text="id="lblTitle">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新浪微博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微信好友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朋友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