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尼曼-匹克氏病

尼曼-匹克病 2 例报告

2009-12-01 www.studa.net A +

【关键词】尼曼-匹克病;鞘磷脂酶;泡沫样细胞

病例1:患儿,女,28个月,因四肢运动障碍,智力倒退14个月,于2005年6月14日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产新法接生,生后无窒息及抢救史。生后14个月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行走,双上肢活动障碍,智力有倒退,对周围事物反应差的症状。21个月时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其父母体健,否认家族性及遗传性疾病。本次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可,反应差,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点状和片状蓝黑斑,以躯干为重,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下5.0cm质韧,边钝,脾肋下6.0cm质韧,边钝,四肢张力低,双上肢Ⅲ~Ⅳ级,双下肢肌力Ⅱ~Ⅲ级,双下肢远端轻度肌萎缩,腱反射未引出,足下垂,双巴氏征阳性。

21个月时北京儿童医院检查:血氨、血串连质谱所测氨基酸谱和酰基肉碱谱、血乳酸、血左旋肉碱、尿筛查未见异常。肝功:AST147U/L,ALT38U/L,血脂:CHOL5.87mmol/L,TG2.70mmol/L,LDL3.53mmol/L均升高。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毛糙,骨龄相当于1岁左右,左侧尺、桡骨及掌骨骨质疏松,头部脑MRT萎缩,智测CDCC:智力发育指数50分,相当于2个月水平,运动发育指数0分。

此次入院检查:血细胞形态示淋巴比值高。骨髓像: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红系减少,淋巴比值高,片中可见大量的尼曼-匹克细胞,胞体大,胞浆量多,蓝色呈泡沫样,可见吞噬现象,核大染色质粗糙。影像学报告:双肺见片状密度增浓影,其它未见异常。腹部彩超:肝上界第5肋间,右肋弓下4.8cm,剑突下4.6cm。肝被膜光滑,肝区光点分布均匀,回声增强,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脾厚4.5cm,肋弓下5.2cm,大小,形态正常,胆囊、胰腺、双肾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尼曼-匹克A型。随访该患儿3个月后死亡。

病例2:患儿,男,10个月,因发现肝脾肿大3天,于2006年4月14日入院。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可,肝肋下5cm,质软,边钝,脾肋下甲乙线8cm,丁戊线0cm质韧。余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平均球红细胞体积均低,免疫系检查IGA、C3降低。生化检查:CK降低,LD、HBDH、AST、ALT、ALP、TBA、TG、CHOL均升高,HDL降低。骨髓像:片中可见到尼曼-匹克细胞,胞体大,核较小,有原形的或卵圆形的,单个核的也有双核的;胞浆丰富,充满圆滴状透明小泡,蓝色类似桑椹状或泡沫状,可见吞噬现象,核染色质粗糙。

胸部正位片示双下肺纹理增多。腹部彩超示:肝上界第5肋间,右肋弓下3.2cm,剑突下3.2cm,右肝斜径10.8cm,门静脉主干内径0.6cm,胰腺显示不清。脾厚径4.1cm,脾长径13.2cm,肋弓下6.3cm。提示肝、脾肿大。临床诊断为尼曼-匹克B型。病历2确诊后,转入北京复查。

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disease,NPD)又称鞘磷脂沉积病(SphingomyelinLipidosis)是因鞘磷脂及胆固醇沉积于身体各器官,属先天性糖脂代谢性疾病,具有高度表型异质性的疾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骨髓组织学检查是常规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血细胞形态中[1],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常示特征性空胞,约8~10个,具有诊断价值。

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的神经鞘磷脂酶至少有5种,某种酶的选择性缺陷和几种酶的联合缺陷,可引起不同型的尼曼匹克病。尼曼-匹克病根据临床表现等不同可分为5型。

2.1急性神经型(A型或婴儿型)多在出生后3、4个月起出现喂食困难、营养不良,肝、脾肿大,精神神经发育迟缓。皮肤出现有棕褐色色素沉着,细小黄色瘤状皮疹,肺部可被累及,严重时听力及视力均受影响甚至丧失。眼底黄斑部有樱桃红色斑点。神经鞘磷脂酶活性减低。目前,McGovernMM在A型和B型尼曼-匹克病患儿的脂质异常研究结论是脂质异常是NPD,A型和B型的部分表现型,可能与早期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有关[2]。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