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脑动脉硬化症

脑动脉硬化症

2009-12-01 www.medste.gd.cn A +

脑动脉硬化症

概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中西医综合治疗非药物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及最新治疗进展疗效标准及预后

  脑动脉硬化症系在全身性动脉硬化基础上,因使脑部血管弥漫性硬化、管腔狭窄及小血管闭塞,供应脑实质的血流减少、神经细胞变性引起一系列的神经与精神症状,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早期见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情绪不稳定等,随着病程进展,常出现脑供血不足、脑组织点状软化、萎缩,可发生脑卒中、痴呆、癫痫等严重疾病。脑动脉硬化症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男性多于女性,女性患者多见于绝经期以后。脑动脉硬化症往往合并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和外周动脉硬化,经常喝酒、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症出现较早,而且发展快、程度也较重。

  诊断标准  1.轻度脑动脉硬化症:  (1)年龄在45岁以上;  (2)初发高级神经活动不稳定的症状及(或)脑弥漫性损害症状;  (3)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  (4)主动脉增宽;  (5)颞动脉或桡动脉较硬等外周动脉硬化征或有冠心病;  (6)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深反射不对称、掌颏反射阳性及(或)吸吮反射阳性;  (7)血清胆固醇增高;  (8)排除其他脑疾病。

  诊断判断:具备上述八项中的五项或五项以上。

  2.中度脑动脉硬化症:  (1)轻度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标准:  (2)有本病引起的下列症(综合征)之一,如痴呆、假性延髓麻痹、帕金森综合征、癫痫等。慢性型者应具备以上两项条件。

  3.弥漫性脑动脉硬化症  慢性重症脑动脉硬化症。应具备中等度脑动脉硬化症条件(也可伴小卒中)病情反复加重,病变广泛,生活难以自理。

  (全国第三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修订的关于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标准)

  中医虽无脑动脉硬化症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头痛、眩晕、健忘、不寐、痉证、虚损等病证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脑动脉硬化症是一种中老年渐进性发病,因此辨证分型治疗为主,若有高血脂、高血压、小卒中时可采加用西药对症治疗。非药物疗法不失为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加强和巩固本病的疗效。

中西医综合治疗

  对脑动脉硬化症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动脉硬化的防治,以及增加脑血供、改善脑循环,对精神与神经症状予以对症处理。

  1.降低血脂药物

  (1)维生素类:维生素B6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50~200mg/日,静脉注射共20天。大量维生素C 0.5~1g/日或维生素B12500~1000μg/日,肌肉注射,均对类脂质代谢产生有利影响。

  (2)氯贝丁酯(clofibrate):别名安妥明。口服每次500mg,每日3~4次。此药降甘油三酯作用较强,能减少组织胆固醇沉积降低凝血作用。

  (3)烟酸及烟酸肌醇酯:具扩张外周血管及降低胆固醇之作用。烟酸用量:口服50~100mg,每日3次;肌注250mg,每日2~3次;烟酸肌醇酯口服0.2~0.4g,每日3次。

  (4)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要成分,常用制剂为亚油酸丸,每次3~5粒,每日3次;大剂量时有消化道反应,胃部不适。此外有心脉乐、益寿宁等。

  2.扩血管药物

  (1)地巴唑:20mg,每日3~4次,口服。  (2)654-2:10mg,每日3次,口服。  (3)维脑路通:0.1g,每日3次,口服。  (4)盐酸氟桂嗪(西比林):5mg/片,每晚5~10mg,连服4~8周为一疗程。  (5)尼莫地平:30mg/片,每次一片,每日3次。  (6)潘生丁:25mg,每次服一片,每日3次。  (7)长效硝酸甘油:每次10mg,每日3~4次。  (8)氢化麦角碱:0.25~2mg,舌下含服,每日2次。  (9)罂粟碱:每次30mg,每日3~4次,口服或肌肉注射。  (10)脑益嗪:每次25~50mg,每日3次,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嗜睡、发疹。  (11)环扁桃酯:别名抗栓丸,200~400mg,口服,每6~8小时一次,连服6周为一疗程。  (12)抗眩啶片剂:4mg/片,口服每次1~2片,每日3~4次;注射剂,2mg/2ml,4mg/2ml,每日2次,肌肉注射。  (13)脑活素:5~20ml,加生理盐水50~250ml中,缓慢静滴,每日一次。

  3.激素治疗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可用小剂量考的松治疗,每日25~30mg,可使老年人动脉硬化引起的记忆力减退好转,也使之活跃而情绪愉快。对于绝经前期脑动脉硬化的妇女可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对脑动脉硬化症合并有脑缺血或脑梗塞者,可应用固醇类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每次10~20mg,每日1~2次,静脉滴注。

  4.对症治疗  头痛、失眠、烦躁不安患者,可适当选用安神镇静药物,如安定、利眠灵、鲁米那、小剂量的阿斯匹林等药物。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选用氯丙嗪25~50mg,每日3次;或丙咪嗪25mg,每日3次,有心肌梗死者慎用;或多虑平150~300mg/日。对出现锥体束征的患者,可选用东莨菪碱、安坦、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小剂量阿斯匹林可治疗和预防脑动脉硬化症。

  (1)肾精不足,髓海空虚:

  证候: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神疲健忘,少寐多梦。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颧红咽干,舌嫩红少苔,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形寒肢冷,面色眈白或黧黑,舌质胖嫩,脉沉细。

  治法:填精补髓充脑。偏于阴虚者滋阴,偏于阳虚者温阳。

  方药:偏于阴虚者左归丸加减。本方重用熟地以填人身阴精之源;辅以枸杞、山萸肉增强滋阴填精之力;鹿龟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补阳,龟板胶滋阴,共奏填精补髓充脑之功;菟丝子配牛膝强腰壮骨,山药滋益脾胃。若虚热较甚者,可加黄柏、知母、地骨皮滋阴清热。偏于阳虚者右归丸加减。本方附子、肉桂加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温补肾中元阳,填精补髓益;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杜仲俱为滋阴填精之品,更加当归补血益精之功,然方中附桂刚燥,不宜久服,可改用巴戟天、仙灵脾等温润之品,以期助阳而不伤阴。若遗精频频,可加芡实、桑螵蛸、复盆予以固肾涩精;若眩晕较甚,无论阴虚、阳虚均可加用龙骨、牡蛎、磁石以潜镇浮阳。

  (2)中气不足,气血虚弱:

  证候:眩晕,动则加甚,劳累则发,神疲懒言,气短声怯,心悸怔忡,健忘少寐,纳谷不香,面色(白光)白或萎黄,唇甲无华,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益脑

  方药:归脾汤加减。本方人参、白术、黄芪、甘草、大枣甘温补脾益气,以助气血生化之源;当归甘温养血;茯神、枣仁、龙眼肉甘平,安神益脑;远志交通心肾、宁心定志;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滋腻碍胃。如此则气血得复,眩晕自止,若偏于血虚者,可加用熟地、阿胶、枸杞以助补血之功。

  (3)阴阳失调,肝阳上亢:

  证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每遇恼怒或烦劳则加重,目赤,口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或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清脑。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本方以天麻、钩藤、石决明为平肝熄风眩晕之要;黄芩、山栀清热泻火,使肝风肝火平熄;益母草利水,牛膝下行,杜仲、桑寄生补肝益肾,夜交藤、茯神以养心安神。方中可加用菊花,白蒺藜、夏枯草,以增强平肝潜阳之功。若肝火较盛者,可加龙胆草清肝火。

  (4)脾肺气虚,痰浊中阻:

  证候: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倦怠无力,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本方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化痰熄风而止眩晕,二药合用,为治风痰眩晕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燥湿,治痰之本;陈皮理气化痰;甘草、姜枣调理脾胃,使痰消风熄,眩晕自愈。若眩晕甚者且呕吐频频,可加代赭石、胆南星、竹茹镇逆止呕。

  (5)瘀血内停,脉络阻滞:

  证候:眩晕、头痛、面色黧黑;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祛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本方桃仁、红花、赤芍活血祛瘀,通窍止眩晕;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麝香香窜开窍,使诸药入病所,大枣调理脾胃,防理血之品损伤中气,姜酒辛散,以助活血祛瘀之功。本方中可酌加其他活血药及虫类药,如全蝎、蜈蚣、地龙搜剔之品,更增活血通窍之力。若兼寒邪阻络,可加用桂枝,细辛温经通络。

  根据病情选用人参归脾丸、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杞菊地黄丸、人参鹿茸丸。每服1丸,日服2次。

非药物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

  (1)体针,取百会、四神聪、合谷、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背部心、脾、肝、肾俞穴。

  (2)耳针:取神门、皮质下、枕、心、肾、脾、肝。可针刺,可贴敷。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及最新治疗进展

  1.脑动脉硬化症初期,表现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症候群,中医以补肾益髓,健脾化痰,养血安神为主,以六味地黄丸、归脾丸、天王补心丹、复方丹参片等为主治疗。配合西药对症治疗。

  2.病情发展、发生痴呆,治以补肾活血、益智化痰开窍为主,采用生晒参、何首乌、生地、菖蒲、郁金、远志、五味子、丹参为主方。

  3.若肝肾不足、元气耗损,出现假性延髓麻痹、痉搐等症,治以滋肾柔肝、养血熄风定搐,采用天麻钩藤饮、羚羊钩藤汤等进行治疗。

  总之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总的预后比较差,因此本病应用采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减少合并症为中老年人造福。

  脑动脉硬化症预后与病情轻重有关。若早期或病情较轻,治疗护理得当,预后良好。若病性发展出现智能减退、生活不能自理、言语不清或失语、假性球麻痹、巴金森综合征、癫痫发作、脑梗塞;或合并心脏病、严重感染则预后不良。

<--#EndEditable--><--#EndEditable--><--#EndEditable--><--#EndEditable-->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