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方法

2009-12-02 www.konjia.com A +

  专家介绍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的特点,和病毒学及免疫血清学的检查结果。

  1.流行病学资料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脑炎和脊髓灰质炎主要在温带地区发生于夏秋季,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则终年可发生,不显性感染远比显性感染者多见。蚊媒病毒性脑炎也有上述类似情况。森林脑炎主要发生于春夏季,5月开始有病例出现,6月病例数最多,7月后下降,患者多在森林地区工作,发病前有蜱咬史。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是由仓鼠传播,多发生于秋冬季。

  2.临床表现病毒性脑炎的种类很多,随着病毒学研究的进展,又陆续发现一些新的病毒或某种病毒新的血清型。虽然临床医生结合病原学的诊断,希望能提高对不同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的认识(参阅本章临床表现节),但是对不典型的病例却难于识别,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只能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实际上很多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有颇多相似之处。故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中,首先在临床诊断的阶段要区别病毒性、化脓性或结核性感染,然后再参考有关资料区分不同的病毒性脑炎。

  3.实验诊断确定是否为病毒性脑炎及病毒的种类,需要有病毒学和免疫血清学的检查结果来证实。

  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多为1500×106/L以下,多在(50~500)×106/L之间,以埃可、柯萨奇及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时较多。脑脊液中白细胞分类计数常以单核细胞为主,但在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埃可病毒脑炎和柯萨奇病毒脑炎的早期可以中性多核白细胞为主,以后则以单核细胞为主。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中90%以上的白细胞为单核细胞,脑脊液中蛋白定量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1.5g/L,糖定量正常或略高。但在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某些柯萨奇病毒和腮腺炎病毒脑炎患儿的脑脊液中糖定量可略低。有些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完全正常。脑脊液的变化与病情轻重无关。

  病毒性脑炎中,可从脑脊分离出病毒的有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腺病毒等。单纯疱疹脑炎患者从脑脊液分离病毒的阳性率不高,可见到核内包涵体,但无特异性,可从其脑脊液中测到单纯疱疹病毒的DNA作为早期诊断。水痘脑炎患儿的血液和疱疹液中可分离出水痘病毒,但因组织培养和传代的困难而不易成功。带状疱疹脑炎患儿从神经细胞或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的报告不多。巨细胞包涵体病毒脑炎患者的脑脊液、唾液和尿中可查到包涵体细胞,从尿或腮腺中可培养出本病毒。还可用对流免疫电泳方法检查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的病毒抗原。

  在免疫血清学方面,恢复期患儿血清中的特异抗体的效价较急性期升高≥4倍有诊断价值,Epstein-Barr病毒脑炎患儿的脑脊液中,有本病毒的抗体和嗜异凝集抗体。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儿的脑液脊中,可测到抗本病毒的IgM抗体。还可用抗体捕获ELISA自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脑炎、单纯疱疹病毒1型脑炎和风疹脑炎的患儿的脑脊液中检出特异的IgM抗体,还可用聚合酶链反应诊断。

  脑电图检查结果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病毒性脑炎多为大脑两半球的浅层病变,表现为多灶性,弥漫性的高幅或低幅慢波病灶。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儿常在颞叶、额叶有局灶性病变,常一侧较重,脑电图、颈动脉造影、脑同位素扫描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结果显示定位性病变,可协助诊断。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有其特征性,表现为周期出现的双相性高幅慢波,频率为2~3次/秒,呈同步性暴发,持续时间约0.5~2秒,波幅变化在200~300微伏之间,周期间隔约4~8秒,双侧大致对称,以顶、枕部最明显。结合脑脊液的胶体金曲线呈麻痹痴呆型及丙种球蛋白升高、血清或脑脊液中出现高水平的抗麻疹病毒抗体、脑组织为全脑炎的病变并能分离出麻疹病毒,或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出麻疹病毒抗原,即可确定诊断。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