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急进性肾炎

微化中药渗透疗法在急进性肾炎的运用

2009-12-04 www.shenkang.org A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progressiveglomerulonephritis,简称RPGN),是一组病情发展急骤,由血尿、蛋白尿迅速发展为无尿或少尿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小球肾炎。临床上,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肾功能急剧进行性恶化【通常3个月内肾小球有效滤过率下降50%以上】,常于数周或数月内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在病理上,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广泛新月体形成,故又称之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rescenticglomerulonephritis,CGN)。◆病因临床中,将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分为原发性的和继发性的。继发性急进性肾炎的原发病因明确,常见病因如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IgA肾病、Wegener肉芽肿、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膜性肾病、淋巴瘤等。原发性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其病因不明确。多数患者有上呼吸道前驱感染病史,其中少数是典型的链球菌感染、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另某些化学毒物如各种烃化物、青霉胺D、利福平等亦可能为本病的病因。有临床调研,免疫遗传因素可能与本病发生有关。以下主要介绍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又名特发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根据其发病机制: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沉积、肾小球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中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自身作用以及细胞的免疫介导机制将其分为三种类型:I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型。约占1/3。患者的GBM有线性免疫球蛋白沉积(IgG为主),可导致严重的病理过程,快速发生CGN。II型:免疫复合物型。约占30%。患者的血清免疫复合物呈阳性,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和系膜区有颗粒样免疫球蛋白沉积(IgG、IgM为主),本型与抗原抗体形成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有关。在我国以此型多见。III型:无或微量免疫球蛋白沉积型(其中70%―80%为小血管炎性肾炎或称为ANCA阳性肾炎)。约占1/3。病变见于未有免疫沉积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其多有明显的局灶节段性坏死和多形核白细胞渗出。患者血清中常见ANCA,可识别中性粒细胞膜表面的蛋白酶,使中性粒细胞激活;可导致中性粒细胞酶活性增加、介导细胞的免疫反应等。另外,此型患者肾小球和肾间质内有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导致蛋白尿的发生和肾组织损伤的发生、发展。

◆病理改变从以上的发病机制可以看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变后,其病理损伤部位可涉及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间质细胞、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或全部肾小球囊腔内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免疫球蛋白沉积、多形核白细胞及巨噬细胞渗出,这些细胞和纤维成分集聚而形成两层以上的细胞层,细胞层围绕和压迫肾小球毛细血管襻,从而形成新月体。在新月体形成的过程中,抗GBM抗体、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免疫反应和多形核白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浸润,引发GBM穿孔、断裂。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肾小球基底膜分离、基底膜断裂、纤维素性沉积及系膜机制溶解或增生,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在肾病中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约占2%。本病好发于青年和中老年两个高峰。儿童发生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将更小,其发病多为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引发,男女发病比例为1:2。可见,儿童男性患者发生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是非常小的。本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全身的症状较重,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伴发热、皮疹等,以严重的无尿、少尿,迅速发展为肾功能衰竭为突出表现。本病的发展速度一般为数周至数月,最快者仅数小时。

石家庄肾病医院七月份接收的一名来自重庆市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恰恰符合这一种少见疾病中的典型案例:患者王亮,年龄10岁,男性,今年六月份因全身浮肿而刚发现患有肾炎。在重庆市儿童医院做肾穿刺检查,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轻中度肾小管间质损害。短短一个月时间,到7月11日收入院时,已经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在采集患者病史中,发现患者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以来有全身浮肿、腹腔积液、头痛、恶心、抽搐、血压升高、重度贫血、高血肌酐、高尿素氮、尿血、少尿等表现。

◆治疗关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原则上为早诊断、充分治疗、有针对性的进行联合治疗。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可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故在治疗时应区别对待。如为大量的细胞新月体和纤维素样坏死,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应予积极治疗;纤维性新月体和肾间质纤维化,则提示病变进入慢性期,治疗应注意保护肾功能。

(一)传统治疗
西医主张采用激素和血液透析治疗。这种速效的方法可以在短期内暂时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但是,激素的使用中存在很多的副作用,如发生感染、体态改变、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等;血液透析仅仅发挥的是坏死肾组织的代偿作用,不能起到修复受损肾单位的目的。两者都不能起到真正治疗肾病的作用。而传统肾病治疗的最后一道王牌――肾移植,亦不适用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因本病患者肾移植后极易复发,尤其I型患者在肾移植后复发率高达10―30%,且肾移植后预后不良。
原则上当本病患者的血肌酐530umol/L(6mg/dl)时,即应及早开始血液透析治疗,为治疗创造条件。对于治疗过程中肾功能不能恢复的患者,需要长期依赖于血液透析。而像王亮这样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本身年龄很小,加上病情进展速度非常快、病变程度亦达到尿毒症阶段,其血肌酐高值最多达1200umol/L,已经开始做上了血液透析,这些情况给其后期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加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进行性恶化的速度非常快,为其后期治疗亦带来一定的风险性。终身血液透析对于小小的王亮而言明显非可行之法,而换肾亦非明智之举。
(二)微化中药渗透疗法
对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避开西医治病的弊端和缺陷,从中医学角度研究治疗此病的“根”的方法。
微化中药渗透疗法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着手,通过调节疾病发展至尿毒症阶段的两个动态平衡,阻断肾病病情不断恶化的根本所在――肾脏纤维化进程,从而达到阻止肾病进一步恶化的步伐。其具体作用如下:
1、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平衡功能失调。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发生过程中,损伤了肾小球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以及肾小球系膜细胞,这些细胞在发生损伤之后将会产生炎性反应;同时,肾间质的成纤维细胞被激活为肌成纤维细胞,加之大量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使得肾脏内的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过多的细胞外基质不能及时、充分的被细胞内的降解机制所降解,从而打破肾脏内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的平衡系统,使之系统的平衡功能失调。
2、MMPs/TIMPs动态平衡失调所发挥的作用。
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平衡系统被打破后,降解机制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过度负荷“工作”压力下,其活性下降,而机体内的组织抑制因子(TIMPs)则对降解的抑制作用加强。从而,MMPs/TIMPs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使得肾脏内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得不到及时清除。
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活性物质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阻断肾脏纤维化的进程
上述机体内的两个动态平衡系统遭受破坏后,肾脏内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大量堆积,从而取代正常功能肾单位,随着时间推移,肾脏逐渐发生纤维化、瘢痕化。针对肾病持续发展的这种病理机制,微化中药渗透疗法在此疾病的治疗中有很大的突破进展。
微化中药渗透疗法中的活性成分经肾外区皮肤渗透入肾脏后,可激活MMPs的酶原激活因子活性,促使MMPs酶原生成MMPs,加速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亦可激活机体内丝氨酸蛋白酶中的凝血酶原激活因子,促使凝血酶原生成凝血酶,从而加速MMPs的合成,最终加速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微化中药渗透疗法中的活性成分还能激活机体内环境中的纤维溶解酶原转化为纤维溶解酶,加速其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另一方面,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活性物质能抑制TIMPs的生成、降解其活性,从而阻止其对MMPs生成的抑制,加速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活性成分亦能抑制血循环系统中凝血酶原抑制因子的活性以及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抑制因子的活性,从而增加凝血酶的生成和加速纤溶酶的生成,达到加速细胞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