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急进性肾炎

小儿急进性肾炎诊治经验

2009-12-04 qkzz.net A +

小儿急进性肾炎诊治经验推荐到首页 □ 《中华医药杂志》2003年第08期1/3页123

【关键词】肾炎儿科

急进性肾炎(rpgn)为一组病情发展急骤,由蛋白尿、血尿迅速发展为无尿或少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预后不良的肾小球肾炎,也是小儿arf的主要病因之一,病死率较高,但如能及时诊断,给予充分恰当的治疗,可有效地改变其预后。现将我们近来收治的急进性肾炎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9例中男5例,女4例,年龄7~12(平均8.5)岁,病程5~60天。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儿科肾脏病协作组制定的标准[1]。全部病例均在入院1周内在b超引导下行肾活检术。肾组织标本送光镜、免疫酶标检查。病理诊断标准参照who制定的肾小球疾病形态分类[2]。

1.2实验室检查本组病例均有明显的贫血和氮质血症:血红蛋白46~85g/l,平均75g/l,红细胞2.0~2.8×1012/l,平均2.3×1012/l,血清尿素氮11.5~58mmol/l,平均43.5mmol/l,肌酐180~1143μmol/l,平均620μmol/l。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血钾5.5~6.5mmol/l)9例,低钠血症(血钠121~128mmol/l)6例,行双肾b超检查均提示双肾弥漫性增大。

1.3病理学改变病理诊断为狼疮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1例,该例临床上仅表现为肾脏损害。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pgn)2例,其中1例并新月体形成(>50%)。原发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4例,均为型即免疫复合物型,其中细胞性新月体(上皮细胞)3例,纤维素性新月体1例。微小病变型肾病(mcns)并肾间质水肿2例。

1.4治疗及转归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针对不同病理类型采取相应治疗方案。

1.4.1对4例原发性新月体肾炎,1例狼疮性肾炎,1例epgn并新月体形成者,计6例,采取4联疗法:①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2例,剂量为15~30mg/kg,隔日静脉注射1次,3次为1疗程,经济困难者应用地塞米松(4例)20mg,静注,每日1次,连用3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采用强的松2mg/(kg?d)维持。②环磷酰胺(ctx)冲击:剂量为10~15mg/kg加入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每月1次,共6次。③肝素:50~100u/(kg?d),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连用5~7天后改用口服抗凝药。首次用药前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以后每次用药前再复查1次。凝血时间控制在20min内,如超过20min立即停药。④潘生丁25~50mg,每日3次口服,连服1月,应用血液透析、口服透析各1例。随访1~2年,死亡1例(狼疮性肾炎),终末肾1例(纤维素性新月体形成者),痊愈4例。

1.4.2对2例mcns并肾间质水肿者给予静滴白蛋白、静注速尿,同时投以强的松中长程疗法,2例均在治疗8周后病情缓解。epgn无新月体形成者按一般急性肾衰处理,6周后好转出院。此3例随访1年无复发。

rpgn病因复杂,各种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多种系统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溶血尿毒综合征均可导致该病发生。近年来尚发现mcns亦可发生arf,易误诊为rpgn。本组9例均符合rpgn有关临床诊断标准。然而通过肾活检发现:原发性rpgn只有4例,继发性2例(狼疮性肾炎和epgn各1例),mcns和epgn所致的一过性arf误诊为rpgn3例。可见单纯依据临床诊断标准难以将rpgn和其它疾病相区别,尤其是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二者鉴别极为困难,此时,肾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是二者鉴别的唯一可靠手段。文献报告,拟诊急性肾炎,若肾功能迟迟不能恢复(病程>3周),肾脏b超显示肾脏体积日益增大;出现贫血伴有arf时,均应考虑rpgn可能[3];应早期进行肾活检检查。因肾活检除鉴别诊断外,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极大帮助。rpgn新月体一旦形成,将很快发展为肾小球硬化。研究表明,在细胞性新月体阶段给予恰当治疗,可使新月体逆转,反之一旦形成纤维素性新月体,则肾小球硬化形成难以避免。我们的体会是,目前肾活检技术已较完善,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安全性较大,故当拟诊为rpgn时,争取在1周内给予肾活检,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误治,以利采取有力治疗措施。

1/3页123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