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

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

2009-12-05 www.moidu.com A +

・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疾病介绍

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称Legg-Calve-Perthes病(LCP),简称Perthes玻是最常见的骨软骨玻好发于3~10岁的儿童,男多于女,其比例为4~6∶1。偶有小于2岁或大于10岁发病者。双侧发病者约占10%,病程需2~4年。本病为骨骺的缺血性坏死,主要侵犯股骨头的骨骺和股骨的干骺端,偶有影响髋臼者。

・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疾病症状

・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疾病原因

Perthes病真正的病因尚未明了。动物实验已证实单纯阻断股骨头血运,并不能产生具有Perthes病特征的病理改变。有研究发现,反复损伤狗股骨头侧支循环动脉,可引起该病,提示Perthes病可能与长期轻微反复的损伤有关。Waldenstrom发现了Perthes病的股骨头有软骨下骨折征,但是Salter(1966)、Glimcher和Kemgora(1979)以及Donglas(1981)都证明这种呈新月形的骨折是病理性骨折,亦即骨坏死在先,骨折在后,因此难以证明外伤是Perthes病的病因。动物实验中增高髋关节囊内压力(IOP)和静脉回流压力可以产生类似病变,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些与人类的Perthes病有直接关系。
近年来,凝血功能异常被认为是引起该病的潜在因素。Gregosiewicz等检测Perthes病患儿血浆中α12抗胰蛋白酶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纤维蛋白溶解作用降低,增加了血管内栓塞的危险性,可能诱发本玻Glueck发现Perthes病患儿中存在抗凝血酶Ⅲ(AT2Ⅲ)、蛋白C(PC)、蛋白S(PS)等的活性异常和抗活性蛋白C(APCR)阳性,从而提出Perthes病病因的易栓假说,认为易栓症(PC、PS缺陷和APCR阳性等)和低纤溶(t2PA,PAI和高脂蛋白等)与Perthes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Perthes病与内分泌特别是甲状腺素紊乱的关系研究表明,Perthes病患儿虽然甲状腺功能正常,但游离甲状腺素和游离三碘甲状腺素明显增高,而且股骨头受累程度与血浆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呈正比。但这些改变,究竟是引起本病的原因还是后果仍然不明。也有学者提出生长发育迟缓学说。Kealey测定Perthes病患儿血清生长介素A(SMA)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间接支持发育迟缓学说。另一些学者怀疑Perthes病与遗传有关。Wansbrrugh(1959)首先报道本病有遗传倾向。Renwick(1972)指出Perthes病患儿的父母有0.3%、亲兄妹有3.8%、旁系亲属有0.3%患有同玻Catterall(1970)则注意到Perthes病与体质因素有关,但均没有找到明显的遗传学证据。

・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疾病体征

一、临床表现: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髋部疼痛及内旋和外展受限。早期活动受限是由于滑膜炎和肌肉痉挛所致,晚期则由于扁平、增大的股骨头与髋臼相撞碰,产生“嵌顿性外展”(hingeabdnction)所致。患儿可有步态不稳,患侧Trendelenburg征阳性,股四头肌萎缩,患侧大腿可由于内收肌挛缩,出现明显的短缩畸形。由于髋部常由三条感觉神经支配,故患儿主诉疼痛可表现在髌上(股神经交配区)、大腿内侧(闭孔神经支配区)、臀部(坐骨神经支配区)。许多患儿因主诉膝部疼痛,未检查髋部而延误诊断。因此对于3~12岁,特别是4~8岁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髋、膝关节疼痛,跛行和髋关节外展内旋活动受限时,应考虑罹患本病的可能。一旦X线或CT出现骨骺的密度或形状改变,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便可基本成立,而MRI在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高度敏感性、可靠性和预测价值。
二、分型
Catterall分型法是目前常用的分型方法,共分四型。主要依据股骨头受累程度和“头危象”(headatrisk)征来分型:
Ⅰ型为股骨头的前中部受累,无塌陷,无干骺端反应。
Ⅱ型病变侵及股骨头的50%,股骨头的前外侧受累,而其内侧和外侧柱均未受损。
Ⅲ型是75%的股骨头受累,包括外侧柱,广泛干骺端受累。
Ⅳ型则是全股骨头受累,有弥漫性的干骺端反应。

・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疾病化验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
X线检查:
在病变初期,X线无阳性发现。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早期的X线表现是股骨头骨化中心外移,关节内侧间隙增宽(只要有1~2mm的增宽,就有诊断价值,可与健侧比较)。这是因为滑膜炎而使关节内压力增高所致,关节囊脂肪垫肿胀。亦有人认为股骨头外移是骨化中心的外移,而不是整个股骨头外移。当股骨头外移后,头的前上方1/4部必然会承受过多的载荷,髋臼边缘持续压迫股骨头,造成边缘性压迫骨折。在髋外展位(蛙式位)的X线片上更能看得清楚,故有人强调应常规拍外展位片。X线片上显示的骨化中心亦较小,骨骺密度增高,发育暂时停止。以后,股骨头出现穹顶样的软骨下透亮区,只有在外展位X光片上才能看清楚,这透亮区表示坏死区的骨折线。当下肢外展时,骨化中心边缘与骺软骨间的容积骤然增大,骨碎片之间可能稍有拉开,使空气进入骨折线而显影,这亦称骨骺内气体征象。骨骺的前外侧部位是最先坏死(也是最先出现修复)的部位,也只有在外展位时才能看清楚,而在前后位X线上常表现为整个股骨头受累的假象。股骨头开始变扁,干骺部增粗,髋部诸骨出现废用性骨质疏松现象。随后,修复过程开始,在X线片上可以看到骨坏死,骨吸收以及新骨沉积并存的现象。股骨头也逐渐恢复其光整的外缘,但如果得病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此时股骨头已成蘑菇状。为适应股骨头的变形,髋臼也变扁变浅,且外形不规则。髋臼不能包含全部的股骨头,而发生半脱位,股骨颈变成宽而短。由于负重线的改变,成年后可早期看到骨关节炎的表现。
其它检查方法还有:关节造影、CT和MRI检查:关节造影可见股骨头内侧软骨增厚,这可能是因骨化中心停止发育而内侧的软骨细胞发生增殖所致。近年来CT及MRI(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本病的早期诊断颇有帮助。

・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需要与下列几种疾病相区别。
(一)髋关节结核:
常难区别,尤其是早期更易混淆。髋关节结核为局限性、进行性、破坏性、炎症性病变,可累及股骨头、髋臼及股骨颈。因关节腔积液而显示关节囊肿胀的X线征象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则为软骨下无菌坏死性病变,以坏死骨密度增高,变形及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为主要X线表现,不会有明显的关节积液或脓肿形成。
(二)髋关节一过性(暂时性)滑膜炎:
两者无论从发病年龄及滑膜炎表现方面均相似,但病程不同,一过性滑膜炎无异常的X线表现。近年来用99mTc扫描可以有帮助: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的99Tc摄入减少。
(三)克汀病:
克汀病患者的骨骺变可以表现为不规则的钙化点,但其出现时间以及融合时间均较正常儿童延迟。由于软骨内化骨障碍而使骨的长径变短。此外,病儿尚有智力低下等情况可以区别。
(四)股骨上骨骺滑脱症:
两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股骨上骨骺滑脱症的发病年龄较大,髋关节内旋及收活动受限(Drehman征)为其特征。

・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的并发症

本病随着病变继续进展,疼痛变为持续性。病儿跛行明显,臀肌及股部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屈氏试验阳性,髋屈曲内翻,造成患肢相对变短。随着扁平髋的形成,肢体的绝对长度亦较健侧缩短。成年后导致早期产生骨关节炎。
Perthes病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后遗症。主要包括:
①大转子上移;
②患肢短缩;
③双头畸形;
④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是本病的一种远期后遗症,前三种畸形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其提前发生。

・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疾病的治疗

为判断预后和决定治疗方法,Catterall根据X线表现(前后位及外展位),将本病分成4级。
Ⅰ级:只有骨骺的前部有病变,关节面无塌陷,受累骨可完全被吸收,无死骨形成,无干骺端的骨质改变,再生过程可达完全程度。
Ⅱ级:骨骺的前、外部有不同程度的受累,股骨头有塌陷但仍能维持骨骺原来的高度,有死骨形成但可以被吸收,干骺端出现囊性变,以后会消失。
Ⅲ级:只有小部分骨骺未成死骨,由于在死骨上有新骨覆盖,在前后位X线片上出现“头中有头”的现象,股骨头有塌陷已不能维持原有的高度,干骺端已有增宽。
Ⅳ级:整个骨骺均已成为死骨,股骨头已呈蘑菇状,干骺端有明显的增宽等骨质改变,股骨头上已出现再塑,但已难恢复原形。
(2)侧位表现
毫无疑问,Ⅰ、Ⅱ级的预后佳,Ⅲ、Ⅳ级差。Catterall在经过进一步研究后还发现,有些患儿不经治疗也会恢复;而有些患者一定要及时正确治疗,否则后果严重。他提出了一个所谓“股骨头危险征象”的概念。“危险征象”在临床上包括:肥胖儿童,髋关节活动受限并有内收挛缩者;在X线片上包括:Gage征,股骨头向外半脱位、骨骺外侧出现钙化及有水平向的骨骺生长板等。如果出现这些征象,就一定要及时治疗,而粗隆间或粗隆下截骨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无“危险征象”者,不管属于哪一组,均可不作治疗。
在治疗开始时,股骨头仍保持圆形者。结果良好,头已有变扁者,就不一定能恢复原形,愈合过程一旦开始,股骨头就不会继续变形。有人认为病程已达20个月以上者,即使做截骨术,疗效亦不佳。

参与讨论,获得分享!谈谈你对此疾病的认识与了解,和关注的朋友一起分享!已有0位网友参与了讨论!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