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性昏迷综合征

2009-12-05 bbs.tnbz.com A +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性昏迷(hyperosmolarnon-ketotichyperglycemiccoma,HNKHC)最早于1886年描述[1],但直到1957年Sament和schwartz报告后才有大系列病例报告见诸于医学文献。国内于1973年由中科院首都医院内分泌组报告了三例[2]。文献中对此综合征的名称有很多。如高渗性昏迷、非酮症高渗性昏迷、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DM昏迷、DM高渗性昏迷等。本文选用HNKHC这一名称是因为本综合征都有明显高血糖,但病前和病后可无DM;另外本综合征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文献报告约有1/3的本综合征病人无DM病史。我院曾观察到1例因幽门梗阻伴有频繁的呕吐而导致HNKHC发生,HNKHC纠正后无DM。文献中亦有相似病例报告[3]。

本病的临床特征为:⑴约2/3发病前有轻度DM史;⑵多见于老年人;⑶血糖大于33mmol/L(600mg/dl);⑷血渗透压≥350mOsm/L;⑸血尿素氮升高;⑹无酮症酸中毒;⑺死亡率高,临床上比DM酮症酸中毒少见。国内钱荣立等[4]报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与酮症昏迷的血渗透压几乎相等(359±11对356±11),即DM酮症酸中毒病人也存在高渗状态。国外报告少数病人HNKHC与酮症酸中毒同时存在[5,6]。因此,目前认为DM这两种急性并发症属于同一病谱,病谱的一端为HNKHC,另一端为DKA,两端之间有一些中间型,在HNKHC中,可以并存不同程度的酮症酸中毒。

【病因与诱因】
本综合征的基本病因为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因为本综合征可发生于1型和T2DM,但以T2DM多见。Henry等[7]测定了两例HNKHC病人的血清胰岛素水平分别为5和12μU/ml(成年型DM病人平均为19±3μU/ml),血糖分别为1982mg/dl和600mg/dl,说明HNKHC病人对比血糖而言有相对胰岛素素不足,但比DM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水平一般测不出为高。如果说HNKHC的病因就是胰岛素缺乏,则T1DMHNKHC的发病率应比T2DM高。但事实却不然,因此单独胰岛素缺乏不是唯一病因,而是HNKHC发病的必需条件。有些HNKHC患者在发病前无DM病史,但可能存在胰岛贮备功能不足,发病后在高血糖刺激下导致功能衰竭,但胰岛B细胞残存部分功能。残留多少功能就发生HKHC而不发生DKA,目前尚无胰岛素水平的截然分界线。实验表明:血浆胰岛素水平只要达到20~30μU/ml即可抑制脂肪分解,稍高一点则可抑制糖原异生,但要使周围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最大,则胰岛素水平要达到200μU/ml。据此可以认为残留B细胞功能分泌的胰岛素足以抑制糖原异生,但不能使周围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达到正常。应当指出的是:HNKHC中血糖显著增高还有其他原因。HNKHC的发病原因是在胰岛素缺乏的条件下,加上一些诱因才发病。常见的诱因如下。

一、应激
各种应激均可使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可增加肝糖原分解,肝释放葡萄糖增多,同时还抑制胰岛素释放,使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糖皮质激素不仅促进糖原异生,而且有拮抗胰岛素作用,从而使胰岛素作用减弱。常见的应激有感染、外伤、手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中暑、消化道出血、烧伤和胰腺炎等[1,8,9]。在前述应激中,以感染最为常见[1]。

二、水摄入不足
正常人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则可刺激位于第三脑室前壁中的终板血管器(organumvasculosumofthelaminaterminals,OVLT)而引起口渴和饮水。此受体靠近、但在解剖上不同于调节抗利尿激素的渗透压受体[10]。正常口渴的阈值大概为290~295mOsm/kgH2O,超过此阈值,口渴感直线增加。低血容量、低血压和血管紧张素Ⅱ也刺激口渴中枢而引起口渴,前两种情况在本病中是常见的。血渗透压升高除刺激口渴中枢外同时刺激抗利尿激素(ADH)的释放,其刺激的渗透压阈值比刺激口渴的渗透压低些,平均为280~285mOsm/kgH2O[10]。本病多见于老年人,老年人口渴感和ADH释放的渗透压调节阈值上调,当血浆渗透压已超过正常阈值而无口渴感和ADH释放,从而导致水摄入不足和肾小管重吸收水不增加,使血渗透压升高。其他使摄水减少的原因还有:生活不能自理,神志不清等。

三、水丢失增加
感染发热、烧伤、呕吐、腹泻、脱水治疗和用山梨醇作透析治疗等,均可导致失水。如果失水多于失钠,则可引起血渗透压升高。

四、糖负荷
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静脉推注高浓度(50%)的葡萄糖液、用含高浓度的葡萄糖液作透析治疗可引起血糖升高,在胰岛素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可导致本综合征的发生。我院曾观察到1例老年人因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而诱发本综合征者。

五、药物[1,9,10]
凡能抑制胰岛素释放和使血糖升高的药物均可诱发本综合征的发生。前者如苯妥因钠、氯丙嗪、氯苯甲噻二嗪(diazoxide)、硫唑嘌呤、抗人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如二脱氧肌苷(didauosin)和奥曲肽(octriotide)等;后者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呋塞米(速尿)、普萘洛尔(心得安)、钙通道阻滞药和肾上腺素等,使血糖升高的药物诱发本病发生的前提是必须有胰岛素缺乏。

【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

如前所述,本病发生的主要前提为胰岛素缺乏,加上前述诱因而导致本综合征的发生,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除胰岛素缺乏外,还有失水、高血糖、肾功能损害及血渗透压增高所致的脑细胞功能障碍。由于胰岛素缺乏,一些诱因使胰岛素缺乏加重,从而使血糖升高。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而导致失水、失钠和失钾。由于渴感减退和ADH释放减少,使失水更为加重。失水不仅使血液浓缩,而且使肾脏血浆流量减少,加上高血糖渗透性利尿常为失水大于电解质的丢失,从而导致血糖和血钠从尿中排泄减少,血糖进一步增高,同时引起血钠增高,两者使血渗透压进一步升高,由此而引起恶性循环,导致本综合征的发生,其发病机制见图3-1-39。


图3-1-39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昏迷的发病机制

本综合征的肾功能减退可以是在本综合征发病之前即已存在,发病后加重;也可以是在发病之后才发生。如属前者,则肾功能减退为肾性加肾前性;如为后者,则属肾前性(血尿素氮∶肌酐>30∶1)。神经精神功能障碍与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脑细胞内失水有关,而与高血糖和可能存在的酸中毒无明显关系[1]。中枢神经细胞功能障碍的发生是渐进性的,随着血浆渗透压的逐渐升高,患者神智改变也日益加重。中枢神经细胞的功能损害是可逆性的。HNKHC纠正后一般不留有后遗症。

本病患者一般不出现严重酮症酸中毒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图解中已列出了三种,此外还有人提出肝脏合成酮体障碍等,但确切的原因尚无统一共识。

【临床表现】
本综合征发病无性别差异,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2/3患者过去有DM病史,均属2型,且多为轻度;1/3无DM史。
起病缓慢,从开始发病到出现意识障碍一般为1~2周,但也有急性起病者[11],在此期间,患者有多饮、多尿和口渴加重;但也可只有多尿而无口渴和多饮者。体格检查有失水体征,表现为体重减轻、眼球凹陷、皮肤干燥、弹性差,血压偏低和脉细速。随着病情加重,最后可发展为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不同的是患者由于严重失水而无出冷汗。

本病除神志模糊和昏迷外,与DM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不同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特别突出,且与血浆渗透压升高的程度有关。轻度可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钱荣立等[4]报告昏迷不论是HNKHC或DKA患者血浆渗透压分别为359±11mOsm/kgH2O和356±11mOsm/kgH2O,而无昏迷的DKA为291mOsm/kgH2O,或只表现为淡漠和嗜睡;当血浆渗透压超过350mOsm/kgH2O时,一般即可出现后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包括:局限性抽搐、癫痫大发作、幻觉、反射亢进或减退、失语、偏瘫、偏盲、上肢朴颤、四肢瘫痪和巴宾斯基征阳性等[1,12~14]。经治疗后前述神经系统症状可完全消失。

由于失水,血液浓缩,高血糖使血液粘滞度增高,加上血流缓慢,如未得到及时与合理治疗,患者易并发血管栓塞,为致死原因之一,我院观察到一例因股动脉栓塞而死亡。
除本病引起的上述临床表现外,还有诱发本综合征发生的疾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一、尿检查
尿糖强阳性,尿比重增高和尿渗透压升高(尿糖约占尿渗透压的50%)。尿酮体阴性,可有蛋白尿和管型,与肾小管功能受损有关。

二、血液生化检查
血糖显著增高,常在33mmol/L(600mg/dl)以上,最高可达267mmol/L(4800mg/L),离心血浆可呈糖浆状,血浆作1∶1稀释。血醋酸试验反应少于2+[1]。血pH和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或偏低,偏低的原因可由于血酮体或乳酸增多,因此阴离子隙可增大。游离脂肪酸正常提示无脂肪分解增加。血钠可正常、增高或降低,血钾多正常(由于细胞内钾移向细胞外,但体内总体钾是缺乏的)。血磷和镁可因尿中丢失增多而降低。由于肾功能减退,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均升高,以尿素氮增高更明显。血浆总渗透压大于350mOsm/kgH2O,有效渗透压大于320mOsm/kgH2O。前者是把能自由通过细胞、不能构成细胞外液有效渗透压的尿素也算在内。血浆渗透压可用渗透压计(根据冰点下降原理)直接测量,也可根据血浆渗透压计算公式计算。如果渗透溶质均以mmol/L为单位,则计算公式为:
血浆总渗透压(mmol/L)=2(Na++K+)+血浆糖+血浆尿素氮,如果式中渗透溶质所测结果以mg/dl表示,则式中血糖和尿素氮都应以各自的分子量除之才转为mmol/L。计算公式为:
血浆总渗透压(mmol/L)=2(Na+mmol/L+K+mmol/L)+血浆糖mg/dl18+血浆尿素氮mg/dl2.8。
血浆有效渗透压计算只要去掉血浆尿素氮就是,即血浆总渗透压(mmol/L)=2(Na++K+)+血糖mmol/L[或血糖(mg/dl)/18])。
其他实验室检查有周围血象常有白细胞总数增加,红细胞压积增大(因为失水而致血浆容量减少)。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早期诊断线索
在临床上,遇有下列情况时要想到HNKHC可能:①多饮、口渴、多尿等较前明显加重;②有恶心呕吐、神志、食欲改变等情况;③患者神志改变;④体重减轻、眼球凹陷、皮肤干燥;⑤皮肤弹性差,尤其是伴血压偏低和脉细速时;⑥失水,血液浓缩;⑦尿糖强阳性,尿比重增高;⑧血糖显著增高,常在33mmol/L(600mg/dl)以上。

二、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尿糖与尿酮体定性、血糖与血酮体定量、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及肌酐、血钠、血钾,并根据血钠、钾、血糖和尿素氮计算血浆渗透压。

三、诊断根据
凡中、老人有神志不清者,均应考虑本综合征的可能。本综合征的诊断根据为:①中、老年人,病前有或无DM史;②血浆糖在33mmol/L(600mg/dl)以上;③血浆渗透压≥350mOsm/kgH2O;④无或只有轻度酮症。国内邝安业缺ǜ娴14例中有些病人血糖低于600mg/dl,血浆渗透压个别病例只有310.1mOsm/kgH2O,而且把血浆渗透压高于330mOsm/kgH2O定为高渗,但未说明是血浆总渗透透压还是有效渗透压。血糖有低于600mg/dl者,但有血钠增高,仍符合高渗状态。因此,上述论断标准中并非缺一不可或固定不变,对具体病人应综合分析。

四、鉴别诊断
在老年人DM中,引起昏迷的常见疾病有低血糖昏迷、DM酮症酸中毒昏迷、脑血管意外和乳酸酸中毒,在鉴别诊断中都应与本综合征鉴别。
(一)低血糖昏迷老年人因口服降糖药,特别是优降糖,易发生低血糖昏迷。其特征为:①发病突然,从发病到昏迷之间的时间短;②血糖低,尿糖阴性;③血渗透压正常,故很易鉴别。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