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大骨节病

大骨节病,小康路上的拦路虎--壤塘采访记实

2009-12-07 www.scol.com.cn A +



大骨节病,小康路上的拦路虎--壤塘采访记实http://www.scol.com.cn四川在线(2004-05-2900:43:46)四川在线消息  
  5月17日,记者在阿坝州壤塘县尕多乡采访时,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仅3000多人口的该乡竟有1000多人承受着大骨节病的折磨!
一个让人心痛的现实
这是一组让人沉重的数据:阿坝州13个县中除理县、小金两县外,另11个县均有大骨节病病区分布,全州共有病人46758人,Ⅱ度以上病人高达8千人。全州现有确定的病区乡有85个,其中重病乡达19个。
据介绍,上世纪60-70年代是阿坝州大骨节病高发时期,在一些地方,居民患病率达到87.35%,重病乡5-13岁儿童X线阳性率在60%左右,甚至连1岁幼儿也患上此病。上世纪80年代后,轻、中病区病情稳定并趋于下降,但重病区乡的发病情况仍居高不下:阿坝县安羌、柯河两乡13岁儿童X线阳性率仍在45%以上。上世纪90年代,病情趋于稳定,但仍不容乐观:全国大骨节病监测点阿坝县安羌乡1990-2002年的监测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期X线阳性率在6%左右。
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
阿坝州是全国罕见的大骨节病患区。早在1955年,国家民族卫生队就在阿坝县的柯沙、垮河、茸安等地发现了大骨节病。多年过去了,该病的病因仍无定论。至今形成的初步结论是:由地理环境、微量元素、水质、粮食镰刀菌菌素污染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该病严重时可导致功能障碍,劳动能力丧失。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山峡谷过渡地带及阴暗潮湿的农区和半农牧区。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国大骨节病专家认为,病区产出的小麦、青稞等粮食作物受镰刀菌污染严重,而镰刀菌代谢出大量的T-2毒素,长期食用受污染粮食,毒素在人体超常聚集就导致大骨节病。
尽管有了新发现,但全州还没有一例病人靠药物治疗而病愈。大骨节病成为让当地干部群众谈之色变的地方病。
搬迁是唯一的治理办法
4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关方面开展了长期的调查防治工作,基本弄清了大骨节病病区分布、病情状况、流行趋势。采取的防治措施也由过去单纯服药逐步发展为转牧、换粮、搬迁、改水、治病、补硒等综合措施。上世纪70年代阿坝县实施搬迁试点,重病区甲依村、索日玛村、夏坤玛村三村于1972年实施了异地搬迁。32年过去了,经过检测,近10年来,三个村迁至非病区后出生的婴儿再无新发病例。上世纪80年代又逐步进行了改水、换粮、补硒等措施;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该州扶贫开发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防治面扩大。
然而,防治中也发现,只有搬迁才是目前治理大骨节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以重病区壤塘县为例,1999年,该县切实开展了大骨节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15例重症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有一定疗效;另外的则主要以服用A、P、C扑消痛加维生素C及硒片进行药物治疗,但仅能缓一时之痛;只有40户搬迁后的大骨节重症患者病情有所缓和。
据介绍,搬迁虽是目前治疗大骨节病的一种可取方法,但由于该州大骨节病面大、危害度深,大部分患者“贫病”交加,加之地方财政薄弱等局限性,扶贫任务重,搬迁任务重,综合治理难度大。
在壤塘县尕多乡,面对饱受痛苦的大骨节病人,该州州长张东升心情沉重。他告诉记者:“阿坝正在全力建设藏区第一州和全面小康社会,如果不把大骨节病患者从贫病交加中解脱出来,就很难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四川日报  松涛本报记者魏银燕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关闭窗口]编辑:袁瑶[编辑信箱]相关新闻→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