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病毒性肝炎

康易网

2009-12-07 health.511511.com A +

【发病机理】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研究资料不少,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肝细胞损伤不是hbv在肝细胞内复制的结果,而是由t细胞毒反应所介导。人感染hbv后,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这些免疫反应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有重要意义。

  一.急性肝炎

  当免疫功能正常感染hbv后,其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攻击受染的肝细胞,由破坏的肝细胞释放入血的hbv,而被特异性抗体所结合,且干扰素生成较多,而致hbv被清除,病情好转终归痊愈。

  二.慢性活动性肝炎

  见于免疫功能有缺陷和免疫调节紊乱者。感染hbv后,由于tc细胞功能不正常,或特异抗体封闭部分肝细胞靶抗原而制约t细胞毒反应,致部分肝细胞损害。干扰素产生较少,hbv持续复制。特异抗体形成不足,肝细胞反复被hbv侵入,形成感染慢性化。此外,肝细胞膜特异脂蛋白(lsp)因hbv感染而形成自身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lsp(igg型),在抑制性t细胞(ts细胞)活性降低情况下,自身免疫性adcc效应致肝细胞进行性损害。

  三、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

  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在感染hbv,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致肝细胞损害轻微或不出现肝细胞损害。尤其无症状hbeag携带者,缺乏干扰素,不能清除病毒,以致长期携带hbv。

  四.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的发生,由于机体免疫反应过强,短期内t细胞毒反应迅速破坏大量感染hbv的肝细胞;或短期内形成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致局部发生超敏反应(arthus反应),造成大块肝细胞坏死;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可致schwartzman反应,使肝细胞发生缺血性坏死;加以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和白三烯等细胞因子由单核巨噬细胞释放,促进肝细胞损伤。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与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理改变】

  以肝脏病变最明显,弥散于整个肝脏。基本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侵润,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

  一.急性肝炎

  ①肝细胞有弥漫性变性,细胞肿胀成球形(气球样变),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嗜

  酸性小体;②肝细胞点状或灶状坏死;③肝细胞再生和汇管区轻度炎性细胞浸润。

  黄疸型与无黄疸型肝脏病变只是程度的不同,前者可出现肝内淤胆现象。

  二.慢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与急性肝炎相同,程度较轻,小叶界板完整。②慢性活动性肝炎较急性肝炎重,常有碎屑坏死,界板被破坏,或有桥样坏死。严重者肝小叶被破坏,肝细胞呈不规则结节状增生,肝小叶及汇管区有胶原及纤维组织增生。

  三.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可分两型

  (1)坏死型以大块肝细胞坏死为特征。肝脏缩小,肝细胞溶解消失,仅肝小叶周边残存少量肝细胞。一般无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残存肝细胞及小胆管有胆汁淤积。

  (2)水肿型突出病变为肝细胞广泛呈现显著的气球样变,相互挤压,形成“植物细胞”样,尚有肝细胞灶状坏死。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见新旧不等大小不同的亚大块、大块肝坏死,与肝细胞结节状增生并存,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继发亚大块或大块肝坏死。累及多个肝小叶,有假小叶形成,肝组织结构高度变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