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胆囊癌

全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09-12-08 lw.china-b.com A +


关键词:胆囊癌;流行病学;胆囊结石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胆囊癌人群、地理和时间分布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22例全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我国胆囊癌占同期胆道疾病构成比的0.4%~3.8%,平均为1.53%;胆囊癌占同期普通外科疾病的构成比为0.1%~1.1%,平均为0.28%。以老年女性为主。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发病比长江以南地区高。农村比城市发病率高。合并胆囊结石者为49.7%,患胆囊结石者发生胆囊癌的相对危险度13.7。结论胆囊癌是一种老年女性常见的恶性胆道肿瘤疾病,发病存在地区、时间差异。

ClinialepidemiologiharateristisofarinomaofgallbladderinChina

ZouShengquan,ZhangLin

AbstratObjetiveTomakeleartheinid

ene,linialharateristisandpossibleregionaldiffereneofgallbladderanerinhina.MethodsAtotalof3922asesofgallbladderanerbetween1986~1998werereviewed.ResultsGallbladderaneraountedfor0.4%~3.8%ofbiletratdiseaseinthesameperiod,averagewas1.53%.Gallbladderaneraountedfor0.1%~1.1%ofabdominalsurgeryinthesameperiod,averagewas0.28%.Theinideneofgallbladderanerwashigherintheagedfemales.TherewassignifiantdiffereneintheinidenebetweenthenorthandsouthofChina.Theinidenewashigherintheountrysidethanintheity.Gallstoneswerefoundinabout49.7%oftheasesofgallbladderaner.RR=13.7.ConlusionGallbladderanerisommonintheagedfemales.Thereisspeifipopulational,timeandregionaldiffereneinthedistributionofgallbladderaner.

KeywordsCarinomaofgallbladderEpidemiologyGallstones

为全面了解我国胆囊癌的发病

情况、临床特征和诊治情况,我们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意见进行了一次全国回顾性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本调查采用统一的“全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1]。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的收集

共收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16所医院和1个地区协作组的3922份调查表。

1.2资料的代表性

本组调查和胆囊癌实际发病情况尚有较大差异,完整性还需要继续的补充,但是这些宝贵的资料来源和可靠性是肯定的,其中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省立医院36所,调查表2449份,占62.4%;其它医院80所,调查表1473份,占37.6%,本组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胆囊癌的现状。本次调查所确定的胆囊癌诊断,Ⅰ类诊断3632例,Ⅱ类诊断290例,病因或诊断不明的病例资料未列入统计。因而本组资料是可靠的。

2结果和分析

2.1我国胆囊癌的发病情况和病死率

2.1.1我国胆囊癌的发病情况本次调查中我们从胆囊癌在同期胆道疾病的构成比和胆囊癌占同期普通外科病人的构成比,来初步评估我国胆囊癌的发病情况。本组资料表明,我国胆囊癌占同期胆道疾病的构成比为0.4%~3.8%,平均为1.53%,陕西省胆囊癌在同期胆道疾病的构成比最高,为3.8%。胆囊癌在同期普通外科疾病的构成比为0.1%~1.1%,平均为0.28%,见表1。2.1.2我国胆囊癌死亡率有关胆道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引自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资料[2],全国平均粗死亡率为0.45/10万,位于全国恶性肿瘤的19位,消化道肿瘤的第6位。2.2胆囊癌不同时间发病情况总结国内几宗较大的胆囊癌调查资料,可见我国胆囊癌的性别年龄特征、病理学特点在几次调查中结果相似。2.3我国胆囊癌的人群分布特点2.3.1性别分布特点男1316例,女2606例,男∶女=1∶1.98,女性明显多于男性。2.3.2年龄分布特点胆囊癌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胆囊癌病人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87岁,平均59.6岁,高峰年龄为60~70岁。2.3.3职业分布特点农民51%,工人25%,干部17%,其他7%。其中以农民为主。表1本组收集28省、市、自治区胆囊癌的发生和死亡调查情况地区胆囊癌在同期

胆道疾病的构

胆囊癌在同期

普外疾病的构

粗死亡率1)up>

北京2.90.30.97上海1.0天津0.40.2河北2.70.20.31山西2.80.40.25辽宁2.00.20.84吉林1.80.40.19黑龙江2.00.60.24江苏1.00.30.86浙江1.30.2安徽1.20.2(84/42100)0.52福建2.30.13江西0.90.30.20山东1.40.2河南1.60.30.28湖北1.10.20.24湖南1.00.10.22广东140.2广西1.20.20.11海南1.1四川1.90.40.31贵州0.90.20.32陕西3.81.1甘肃1.30.30.18宁夏2.70.80.65青海1.00.2新疆1.2

1)引用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资料

云南、西藏、内蒙古、香港、澳门和台湾资料待补充

补充说明:云南省胆囊癌在同期胆道疾病中的构成比为1.5%。引自第4届全国肝胆胰腺外科新进展新技术学术年会资料。

表2不同时期胆囊癌调查情况

崔彦[3]余云[4]黄志强[5]本组统计时间1941~19891966~19941997~19891986~1998例数

12817142723922资料来源文献统计文献统计全国调查全国调查占同期胆道

疾病的比例0.3%~10%0.9%~3.72%性别比2.54∶12.55∶12.0∶11.98∶1平均年龄5754.55557.5合并胆囊结石46.3056.5031.6049.70病理类型腺癌为主腺癌为主腺癌为主腺癌为主淋巴转移31.4037.30胆道转移18.025.30肝脏转移39.7036.802.4我国胆囊癌的地理分布特点“tt1“>2.4.1各地分布差异从表1看,胆囊癌发病率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分布不同,其中以陕西省最高,为3.8%;天津最低,为0.4%,两者间有显著性的差异。2.4.2地区分布差异从地区分布上,可见沿黄河呈现了两个分布区,西北、东北和华北高,中南、华东和西南相对低。百分比值为胆囊癌在同期胆道疾病构成比的平均值。2.4.3城市和乡村差异本组资料中胆囊癌的发生以农民为主,占51%。但是在黑龙江协作组的一组资料,每5年为1个时间段的调查结果显示,3个时间段内城市和乡村胆囊癌的发病率分别为1.25∶1,1.22∶1,1.35∶1,城市胆囊癌的发生比乡村明显增加。2.4.4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差异本组资料中,仅湖北省资料对平原和山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原地区发病情况平均为1.0%,山区平均为1.65%,二者间有显著的差异[6]。2.5胆囊癌合并胆道疾病分析2.5.1本组资料中合并胆囊结石的胆囊癌为49.7%,合并胆管结石7.92%。胆囊癌病人中有胆囊结石/无胆囊结石病人的比值为0.9898,根据胆道外科学组的调查资料,正常人群中患胆囊结石的比值为0.072,因此可以计算到患胆囊结石病人发生胆囊癌的相对危险度为13.7,其95%的可信区间为7.1~15.9。2.5.2胆囊癌和胆道寄生虫病本组资料中仅有4例合并有胆道蛔虫病。无其它胆道寄生虫的道。2.5.3本组胆囊腺瘤恶变比例为1.5%。s=““>3讨论

3.1胆囊癌的发病年龄性别比较

胆囊癌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峰年龄在60岁以上组,本组调查平均年龄为57.5岁,同黄自强、崔彦、余云等作的胆囊癌文献道调查结果相似。从性别结构比看,本组为男∶女=1∶1.98,仍然是呈现女性老年病人为主的趋势。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在各年龄组的女性发病率都超过了男性。本组调查结果和世界上胆囊癌的流行病学的特征基本相吻合。

3.2胆囊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胆囊癌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不同,美国胆囊癌的年发病率约为2.5/10万人,约占消化道肿瘤的第五位[7],每年约有4000~6500人死于胆囊癌。根据我国恶性肿瘤的死亡调查的告,胆囊癌在我国不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国恶性肿瘤的第19位,列于消化道肿瘤的第6位。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胆囊癌在同期胆道疾病的构成比平均为1.53%,在同期普通外科疾病的构成比平均为0.28%。

3.3我国胆囊癌的地区分布差异

本组资料显示,我国胆囊癌发病的分布情况存在着较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西北和东北地区最高,华北地区居中,中南、华东和西南地区低。其中陕西省最高,为3.8%。本组资料还提示可能存在城市和乡村、平原和山区之间的差异。

3.4胆囊癌危险因素分析

3.4.1胆囊癌和胆囊结石从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看,胆囊癌和胆结石有很多相象的地方,包括女性优势、肥胖优势、老年优势和呈现地理分布性。Nervi[8]应用Logisti回归模型得出胆结石病人胆囊癌发生率比无胆结石高出7倍。本组中胆结石病

人胆囊癌发生率比无胆结石高出13.7倍。大多数学者认为,胆结石长期慢性机械损伤及胆汁中可能的致癌物质引起胆囊粘膜上皮增生诱发癌变,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承认。Albores[9]已证实胆囊结石所致炎症增生,不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演变。本组资料中合并胆囊结石的病程主要在10~15年时间。因此,对直径大于3m,病程达10~15年的胆囊结石应高度提高警惕,此类病人应该定期随访。

3.4.2胆囊腺瘤和胆囊癌的关系本组中胆囊腺瘤的恶变率为1.5%,仔细的作好B超检查基本上能区分胆囊癌和胆囊腺瘤。胆囊癌常有以下的超声影像学特征:胆囊壁不均匀的增厚;胆囊壁突起的新生物,不随体位的改变而改变;胆囊腔变小;胆管或肝脏转移的表现;胆囊颈部淋巴结肿大。

3.4.3胆囊癌和胆道寄生虫病的关系国内曾有道认为胆囊癌和胆囊蛔虫病有关系,但是本组中仅仅有4例合并有胆道蛔虫病,不能说明问题。本组资料中没有道其它的胆道寄生虫。在亚洲国家中,患肝吸虫的病人发生胆管癌的很多。肝吸虫包括华支睾吸虫,麝猫后吸虫和猫后吸虫。这些感染引起胆道系统增生性炎性反应,可导致肝内胆管癌,同样的肿瘤还见于接触了麝猫后吸虫的囊蚴和二甲基硝基胺的田鼠。

3.5预防措施

从本组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环境、胆结石、胆道感染等均是重要的致癌因素。因此多食蔬菜和维生素,降低环境污染和控制胆道疾病的发生将是我们进行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针对高危人群建立随访制度,高危人群即:女性胆石症病人。10年以上胆石症、胆囊炎病史者。B超发现胆囊颈、体部直径>1m、宽基的新生物,非凡是伴发结石时。胆囊结石直径>3m。应建立追踪随访制度,定期复查,这将大大有利于胆道癌

的早期诊断,预防肿瘤。制备敏感的特异的和高效的血清学指标是我们进行二级预防的好方法。目前国内已制备了多株胆管癌的相关的单克隆抗体,我们相信,随着分子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不久就能发现敏感的特异和高效的生物学标记物。

资料来源:北京医科大学三院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304医院北京酒仙桥医院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63医院山西医科大学三院山西晋华纺织厂医院山西临猗县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一院中国医科大学二院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院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太仓市璜泾中心卫生院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绍兴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东阳巍山医院东阳市人民医院浙江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上虞市中医院马鞍山市马钢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江西医学院二院山东荣城市人民医院淄博市淄川医院淄博市中心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驻马店人民医院开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医科大学一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南阳中心医院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湖北医科大学一院湖北医科大学二院孝感市中心医院荆州市中心医院襄樊市中心医院郧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鄂西土家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东风汽车集团中心医院蒲圻市人民医院宜城市人民医院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康县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姊归县人民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汉川县人民医院宜昌市红十字医院荆沙市第二人民医院咸丰县人民医院荆州市沙市石油钢管厂医院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荆州石油钢管厂医院咸丰县人民医院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孝感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株洲331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医科大学一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湛江市中心医院广东医学院二院惠州市中心医院广东医学院二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汕头市人民医院汕头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一院广西民族医院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河池地区人民医院桂平市人民

医院陆川县人民医院贺川市人民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桂林南溪山人民医院柳州地区人民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中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华西医科大学一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石柱县医院四川金川县人民医院中科院光电所医院贵州独山县人民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西安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安航天医院323医院陕西省城固县医院兰州军区总医院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靖远矿务局职工医院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一院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全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61

2,李连弟,张思维,鲁凤珠,等.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普及分类构成特征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7;19323

3,崔彦.原发性胆囊癌.普外临床,1989;4180

4,余云.胆囊癌714例诊治综合分析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30

5,黄志强.肝外胆道癌全国调查1098例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90;28516

6,邹声泉.湖北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胆囊癌比较.西安:第七届全国胆道外科学会论文汇编资料,1997:45

7,WitoldA,CarloLV,KrzysztofP,etal.Riskfatorsforgallbladderaner.IntJCaner,1992;51:707

8,NerviF.FrequuenyofgallbladderanerinChile,ahighriskarea.IntJCaner,1988;41:6

9,Albores-SaavedraJ,CorkeD.Thepreursorlesioneofinvasivegallbladderarinoma.Caner,1980;45:919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