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儿童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

2009-12-08 blog.sina.com.cn A +

儿童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是由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2.0×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减少至低于0.5-1.0×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常伴有严重的难以控制的感染。上述三类情况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大致相同,但病情的严重程度不等。

●常用的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有哪些?1.抗肿瘤药如氮芥、马利蓝、环磷酰胺、氨甲蝶呤、阿糖胞苷、氟脲嘧啶、阿霉素、自力霉素、羟基脲等等,抗肿瘤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白细胞减少症,在肿瘤细胞被杀伤的同时,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也受到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2.抗感染药:(1)抗生素:主要是氯霉素、合霉素,它们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不仅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还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他如四环素、多粘菌素类、链霉素偶而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2)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磺胺嘧啶。(3)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异烟腙、利福平、氨硫脲、对氨水杨酸。(4)抗疟药,如奎宁、伯氨喹啉、氯化喹啉、乙胺嘧啶。3.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4.抗心率失常药如普鲁卡因酰胺、心得安、奎尼丁。5.抗高血压药如利血平、肼苯达嗪、甲基多巴、开博通。6.抗甲状腺药如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甲硫咪唑等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一般发生在用药后的头几个月,如及时停药,多在1-2周内恢复,故在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象。7.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安乃近、APC、保泰松、消炎痛等都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多与服用剂量较大,时间较长有关。8.抗风湿药如保太松、消炎痛、布洛芬、金盐、青霉胺。9.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二甲双酮、苯巴比妥、卡马西平。10.抗精神病药如冬眠灵、三环类抗抑药,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都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以氯丙唪的发生率较高,约为万分之七,若及时停药,多数可以恢复。11.抗糖尿病药如甲苯磺丁脲(D860)。12.利尿药如汞剂、双氢克尿塞、利尿酸。13.其它:如左旋咪唑、甲氰咪胍、胃复安、α和γ干扰素、别嘌呤醇。

●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多在2-4×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2.骨髓象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碍。有的粒细胞有空泡、中毒颗粒及核固缩等退行性变。骨髓象除了解粒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外,还可明确有无肿瘤细胞转移。3.肾上腺素试验,皮下注射0.2mg后20分钟测白细胞数,如升高2000/mm3或较原水平高1倍以上,提示血管壁上有粒细胞过多聚集在边池。如无脾肿大,则可考虑为假性粒细胞减少症。4.粒细胞储备的检查常用的方法有口服强的松40mg,5小时后查外周血,若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2×109/L,或静脉注射氢化考的松200mg,3-4小时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5×109/L,则提示骨髓储备功能良好。反之考虑骨髓储备功能减低。5.白细胞凝集试验和血溶菌酶及溶菌酶指数这是检测是否有粒细胞破坏过多的方法,但有假阳性出现。通过以上方法,将粒细胞减少按动力学分类,给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治疗措施继发性粒细胞减少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中止可疑药物或毒物接触。根据不同的病理机制选用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碳酸锂可增加粒细胞的生成,但对慢性骨髓功能衰竭者无效。成人剂量300mg,一日三次口服,见效后减量为200mg一日二次维持2-4周。副作用可有震颤、胃部不适、腹泻、瘙痒、水肿等,停药即可消失。肾脏病者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硫唑嘌呤对免疫性粒细胞减少者有效。长期随访血象稳定又无感染者一般不需服药。2.基因重组人粒系生长因子GM-CSF和G-CSF可诱导造血干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促进粒细胞增生、分化成熟、由骨髓释放至外周血液,并能增强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菌活性。G-CSF对周期性粒细胞减少和严重的先天性粒细胞缺乏儿童效果较好,它能加速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恢复,亦可用于预防强烈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发热。根据病情选用50μg/M2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或100-300μg/d皮下或静脉内滴注。待白细胞回升后酌情减量或停药。CSF的副作用有发热、寒战、骨关节痛等。3.抗感染治疗病员一旦有发热即应做血、尿和其它有关的培养,并立即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待证实病原体后再改用针对性的制剂。如未能证实病原体则广谱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必须给足疗程,并应注意防治二重感染,如霉菌、厌氧菌等。对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者必须给予严格的消毒隔离保护,最宜于置入空气净化的无菌室内,加强皮肤、口腔护理,以防交叉感染。粒细胞缺乏症者抗感染治疗常为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4.其他输注浓集的粒细胞悬液曾试用于伴发严重感染者,但因受者体内迅速产生粒细胞抗体而难以奏效,现已少用。在骨髓衰竭为粒细胞缺乏的原发病因,并排除了免疫介导所致的症状严重者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