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胆囊癌

肝转移外科治疗胆囊癌

2016-03-08 全球医院网 A +

胆囊癌是肝外胆道肿瘤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没有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相对困难,晚期常发生肝转移,导致其手术切除率降低,放疗化疗疗效不肯定,预后较差,多年来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38例胆囊癌肝转移病例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36~76岁,平均59.5岁,均经手术中病理证实,本组病人术前经B超和(或)CT诊断正确者为28例,有4例诊断为慢性胆囊炎,3例误诊为单纯胆囊息肉,另3例术前未发现肝转移。胆囊癌TNM分期[1]:Ⅲ期者16例,Ⅳa期13例,Ⅳb期9例;淋巴结转移N0者8例,N1者21例,N2者9例,肝转移方式:DI(经胆囊床直接浸润,镜下肝实质受浸润,无血管淋巴浸润)者7例,AL(经门静脉干的血管淋巴浸润,镜下见门静脉内有癌细胞巢)者5例,DIAL者15例,MN(远隔部位的肝转移结节)者6例,DIMN者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1例加作肝动脉栓塞化疗,其余未加放疗或化疗。

1.2手术方法胆囊癌肝转移的肝切除范围主要根据术中探查判断,对肿瘤转移限于肝脏一段或一叶、无远处转移、肝功能和心肺功能良好者施行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共8例(见表1),根治切除率为21%。姑息手术的病人中,行单纯胆囊切除术6例,“T”管引流手术14例,胆囊切除加T管引流手术4例,剖腹探查“开关”术6例。

对于不能根治切除的胆囊癌病人,尽可以行姑息性胆囊切除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全身情况差,伴有梗阻性黄疸者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者,应尽可能行针对黄疸的姑息性手术进行内引流术和外引流术,另外晚期肝转移者行术中放疗和术后辅助化疗,对延缓进程、减轻痛苦有一定帮助。

有关文献报道早期胆囊癌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100%,而晚期只有5%左右,可见早期诊断并予以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我院1988年1月~2006年1月间共收治经手术治疗的胆囊癌70例,有肝转移38例(55%),现报告如下。

表18例根治手术具体情况略

2结果

8例根治手术后随访时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均生存16个月,至今仍健康存活者3例(10个月、15个月及22个月),余死于癌复发,30例姑息手术后随访21例,存活均小于半年,9例失随访。

3讨论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整个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五位,居肝外胆道肿瘤的首位,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多发于老年女性。胆囊癌生长缓慢,通常无症状或与其他良性胆道疾病的症状相似。由于解剖上的原因,胆囊与许多器官相毗邻,包括肝胆管及十二指肠,因此,发生在胆囊癌症的病情发展方式,与其他癌症相比更为多样化,也就形成了早期诊断困难,易于局部浸润和转移,尤其容易发生肝转移,病人获得根治的机会不大,预后较差,且近30年来在治疗上没有重大进展。

胆囊癌易于发生肝转移,与其淋巴和静脉回流特点有关。胆囊壁的全层都贯穿着淋巴丛。胆囊体左半的淋巴引流终于胆囊淋巴结,胆囊体右半淋巴引流直接到胆总管淋巴结,再汇入胰上前和上后淋巴结,最后一站是腹主动脉旁和胰十二指肠下前和下后淋巴结,肝门部的淋巴引流与胆囊的淋巴外引流无直接关系,但在胆囊癌晚期时可通过肝十二指肠韧带逆行转移。约45%~77.8%的病人手术或尸检发现肝门淋巴结转移。本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80.6%,肝门淋巴结转移率为62%。胆囊转移静脉位于胆囊与肝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内,约2~20支小静脉最后经胆囊窝终于肝床部分的肝实质或汇合成1~2支后入肝,止于肝静脉或Ⅴ、Ⅷ段的门静脉干。

胆囊癌肝转移的易患因素很多,直接侵犯和淋巴转移是发生肝转移的主要原因,也可通过胆管和静脉转移至肝。据国内周正等[2]报告,当胆囊癌主癌灶位于肝床侧或全周,已侵及浆膜层或周围脏器,癌浸润肝实质达2cm以上,癌高度淋巴管浸润或已有高度静脉浸润时,肝转移率明显增高。

3.1胆囊癌肝转移方式胆囊癌肝转移实际上是沿门静脉干转移,其转移方式应称为门静脉干转移,表现为附于门静脉干的静脉内有癌栓,无明显的门静脉浸润伴转移结节或两者均有。癌细胞侵犯门静脉主要通过肝十二指肠韧带、局部淋巴管和胆囊静脉侵犯,也可直接通过肝床侵犯,这也是早期肝转移的主要途径。其转移部位主要在胆囊床,其次是Ⅴ、Ⅷ、Ⅳ肝段。在本组病例中,DIAL方式占全部转移的40%多,说明胆囊癌主要转移途径是直接侵犯肝脏后沿门静脉干转移[3]。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