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冲动型人格障碍
综合 知识 问诊 找药品 文章

人格障碍(psychopathic personality)

人格障碍(psychopathic personality)-精神病,心理保健,医疗器械

什么是人格障碍?

,心理新闻,心理新闻,中国心理咨询网

昆明心理网

人 格 障 碍

人格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人格障碍患者对周围环境可带来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反社会人格障碍者易发生违犯社会法纪行为。据对监狱和 ...

中南大学精品课程――精神病学课程

选择题(一)A型题1.以下关于个性的叙述哪一个是错的A.个性的形成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都有关系B.个性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C.个性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D.童年生活经历对个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E.个性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以及在日常活动中处事待人的习惯方式2.以下有关人格障碍的说法哪一条是错的A.人格障碍一般始于未成年时期B.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一旦形成就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C.人格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之一D.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其症状程度在成年后有所减轻E.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在遭受严重的生活事件之后个性偏离正常,也可以称为人格障碍3.对异性衣着特别喜爱,反复穿戴异性服饰由此引起性兴奋,最恰当的诊断应为A.异装症B.易性症C.同性恋D.恋物症E.摩擦症4.有关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说法,哪一条是对的A.性格明显内向,回避社交,多离群独处B.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C.比较关注别人对他的看法D.以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满足其需要或意愿E.常合并智能障碍。5.与违法犯罪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格障碍类型是A.偏执性人格障碍B.分裂样人格障碍C.反社会性人格障碍D.表演性人格障碍E.强迫性人格障碍6.关于表演性人格障碍的特征,哪一条是错的A.感情用事,表情丰富但矫揉造作,爱发脾气B.暗示性强C.爱表现自己,行为夸张、做作,渴望被别人注意D.穷思竭虑,经常思考一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E.卖弄风情,喜爱挑逗,给人以轻浮的感觉7.以下有关性心理障碍患者的说法,哪一项是对的A.性心理障碍患者多有人格障碍B.性心理障碍患者多数性欲低下,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家庭关系往往不和谐C.性心理障碍患者发生违法行为,可不追究其责任D.性心理障碍患者对社会生活适应差E.性心理障碍的患者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充分的辨认能力8.以下不属于性偏好障碍的是A.露阴症B.恋物症C.易性症D.摩擦症E.性施虐症与性受虐症(二)X型题1.以下关于同性恋的说法,哪些是对的A.同性恋者自幼年起,就表现出某些同性恋倾向,如喜欢同异性玩耍,穿异性服装等B.有同性恋行为的两个人中,一般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同性恋者,另一个为异性恋者C.总体而言,同性恋的关系不如异性恋稳定D.同性恋者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主流文化,在我国仍视其为病态E.男性同性恋行为中处于主动地位的一方和女性同性恋处于被动地位的一方,常常是真正的同性恋者2.关于易性症,以下正确的是A.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3B.易性症患者为自己的性别而深感痛苦,为自己不是异性感到遗憾C.易性症患者有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D.易性症患者性爱倾向为纯粹同性恋E.易性症是一种性偏好障碍3.有关冲动性人格障碍,哪些是正确的A.情绪不稳,易与他人发生争执和冲突,冲动后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悔意B.做事往往事先没有计划或不能预见可能发生什么事情C.情感爆发时,对他人可有暴力攻击,对自己可有自杀、自伤行为D.间歇期正常E.男性明显多于女性4.关于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下哪些是对的A.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B.对家庭亲属缺乏爱和责任心,待人冷酷无情C.缺少道德观念D.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以恶作剧为乐E.罪行特别严重、作案手段残酷、犯罪情节恶劣的犯人均属于反社会性人格障碍5.关于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以下哪些说法是对的A.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提示遗传因素与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关B.有些学者认为人格障碍的患者存在大脑发育成熟延迟,导致社会意识成熟延迟C.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精神刺激对幼儿人格的发育有不利影响D.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E.不良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也是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6.关于人格障碍的治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抗精神药物有可能改变人格结构,从而治疗人格障碍B.具有攻击行为的人格障碍者,可以给予少量碳酸锂或其他心境稳定剂C.总体而言,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较好D.人格障碍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纠正不良习惯E.对于人格障碍的患者,心理治疗和教育、训练非常重要7.有关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说法,哪些是对的A.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高、过严,常拘泥细节B.女性多于男性C.常有不安全感,常反复检查,惟恐疏忽或差错D.主观、固执,对别人做事不放心E.强迫症病人病前都有强迫性人格障碍8.关于偏执性人格障碍特点,以下哪一条是对的A.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容易害羞,自尊心过强,人际关系往往反应过度,容易与他人发生争辩、对抗B.经常无端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C.自我评价低,自卑D.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推诿客观,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E.易怀疑配偶和情侣的忠诚,常限制对方和异性的交往填空题1.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诊断人格障碍时,患者须在-----岁以上,并且至少持续------年。2.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常包括-----、-----、-----、-----等临床形式。简答题一、人格障碍应与哪些情况相鉴别?答:1.与人格改变相鉴别如果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是由于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与后果,则为人格改变。这种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其病前人格正常,以后可能随着疾病痊愈和境遇改善而恢复或部分恢复。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且持续终生。2.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应与精神分裂症鉴别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始于童年、青少年,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没有突出的、明显荒谬的精神病性症状,可以与精神分裂症相区别。不过,也有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存在人格障碍。二、人格障碍的治疗措施有哪些?其预后如何?答:其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治疗药物很难改变人格结构,但在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少量用药仍有帮助。情绪不稳定者可给予心境稳定剂;具有攻击行为者可给予少量抗精神病药物,亦可试用碳酸锂或其他心境稳定剂;有焦虑表现者给予少量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其他抗焦虑药物。但一般不主张长期应用和常规使用,远期效果也难以肯定。2.心理治疗人格障碍者常常是在和环境及社会发生冲突而感到痛苦或出现情绪、睡眠方面的症状时才就医。医生与患者通过深入接触,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其认识个性缺陷之所在,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对其出现的积极变化予以鼓励和强化。有时直接改变患者的行为相当困难,可以让患者尽可能避免暴露在诱发不良行为的处境之中。如强迫性人格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可以让其从事紧张程度不高、责任比较宽松的工作。此外,要避免不成功的暗示,提供更多的发展正常人格的机会。3.教育和训练人格障碍特别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往往有程度不等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收容于工读学校、劳动教养机构对其行为矫正有一定帮助。预后:总体而言人格障碍治疗效果有限,预后欠佳。有些人格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能逐步缓和,如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在中年以后攻击行为减少,通过积极引导可进一步朝好的方向转化。三、简述CCMD-3关于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答:1.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的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起始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并至少有下列1项:(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3)控制冲动及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2.严重程度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感到病重或社会适应不良。3.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已持续2年。4.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及后果。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所致人格特征偏离正常称为人格改变。四、临床上常将性心理障碍分为哪几类?各类包括哪些表现形式,他们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什么?答:临床上将性心理障碍分为三类,即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及性指向障碍。1.性身份障碍主要指易性症。易性症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不同,往往为自己的性别而深感痛苦,为自己不是异性感到遗憾。病情严重者渴望自己是异性或坚持认为自己是异性,并有改变自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如使用手术或异性激素。异性症患者一般为纯粹同性恋。2.性偏好障碍主要包括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与性受虐症。恋物症的临床特点是:在强烈的性欲望和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所使用的物品,所恋物品均为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这些物品是其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获得性满足的基本条件。有些恋物症患者表现为对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如头发、指甲迷恋。异装症的临床特点是:对异性衣着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由此引起性兴奋。露阴症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多次在陌生异性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暴露自己的生殖器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有的继以手淫,但无进一步的性侵犯行为。情景越惊险紧张,他们越感到刺激,性的满足也越强烈。窥阴症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多次地窥视他人性活动或亲昵行为或异性裸体作为自己性兴奋的偏爱方式。他们除了窥视行为本身之外,一般不会有进一步的攻击和伤害行为。摩擦症的临床特点是:男性在拥挤的场合或乘对方不备,伺机以身体的某一部分(常为阴茎)摩擦和触摸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之目的。性施虐症的临床特点是:在性生活中向性对象同时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作为达到性满足的惯用和偏爱方式。性受虐症的临床特点是:在性生活的同时,要求对方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作为达到性满足的惯用与偏爱方式。3.性指向障碍:同性恋。其临床特点是:性的指向障碍,对同性感兴趣,有爱慕之心。五、简要叙述性心理障碍的可能病因。答:1.生物学原因在关于同性恋的研究中确实发现有少数患者内分泌异常或性染色体畸变。有的学者认为人体最初的胚胎发育具有双性的基础。这些原始双性结构的残余及异性性激素的残余可能是同性恋的生物学基础。但大多数性心理障碍目前尚未发现生物学方面的异常变化。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可能是主要的因素。弗洛尹德认为性变态与其性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有关。有些父母出于自身的喜好和期待,有意无意地引导孩子向异性发展如将男孩打扮成女孩或将女孩打扮成男孩。自幼生长于异性的包围圈中容易导致儿童心理朝异性化发展。3.社会因素性心理障碍的产生与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六、简述性心理障碍的治疗措施。答:性心理障碍治疗较为困难,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正面教育明确指出某些行为的危害性,有些行为违反现行法律、单位制度,不符合所在文化的风俗习惯,教育患者通过意志克服其性偏离倾向。2.心理治疗使患者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理解在何时、何阶段、由哪些因素导致走向歧途,使患者正确理解和领悟并进行自我心理纠正。但总体而言心理治疗效果有限。3.行为矫正厌恶治疗如给患者看同性的健康图像和同性恋的录相之后随即给予厌恶性刺激。恋物症的患者同样可采取厌恶治疗。4.其他易性症者多要求通过手术改变其性别,但变性手术复杂,难度较大,费用较高,而且术后同样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因此手术应慎重,并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七、简述偏执性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答: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personalitydisorder)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表现:①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容易害羞,自尊心过强,对他人对自己的“忽视”深感羞辱,满怀怨恨,人际关系往往反应过度,有时产生牵连观念;②经常无端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或认为有针对自己的阴谋,对别人善意的举动做歪曲的理解,总认为他人不怀好意,怀疑他人的真诚,警视四周;③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于埋怨、怪罪他人,推诿客观。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不从自身寻找主观原因;④容易与他人发生争辩、对抗;⑤常有病理性嫉妒观念,怀疑配偶和情侣的忠诚,限制对方和异性的交往或表现出极大的不快;⑥易于记恨,对自认为受到轻视、不公平待遇等耿耿于怀,引起强烈的敌意和报复心;⑦易感委屈;⑧自负、自我评价过高,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给人以得理不饶人的感觉,固执地追求不合理的利益或权力;⑨忽视或不相信与其想法不符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改变病人的想法。八、简述分裂样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答: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personalitydisorder)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表现为:①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回避社交,离群独处,我行我素而自得其乐;②缺乏热情和温柔体贴,缺乏幽默感。对人冷漠,缺乏情感体验,对于批评与表扬及别人对他的看法等漠不关心;③常不修边幅、服饰奇特、行为怪异、不合时宜,不符合当时当地风俗习惯或目的不明确;④言语结构松散、离题、用词不妥、繁简失当,表达意思不清楚,但并非智能障碍或文化程度受限所致;⑤爱幻想或有奇异信念(如相信特异功能、第六感觉等),有时思考一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有些人在从事抽象思维的领域可有成就;⑥可有牵连、猜疑、偏执观念,或奇异感知体验,如一过性错觉或幻觉等,不寻常的知觉体验。九、简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答:反社会性人格障碍(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以及自我价值观念等方面均与正常人不同,往往缺乏正常的人间友爱和骨肉亲情,缺乏焦虑和罪恶感,常有冲动性行为,且不吸取教训,行为放荡,无法无天。具体表现为:①经常说谎、逃学、吸烟、酗酒、外宿不归、欺侮弱小;②经常偷窃、斗殴、赌博、故意破坏他人或公共财物、无视家教、校规、社会道德礼仪,甚至出现性犯罪行为;成年后(18岁后)习性不改,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④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⑤缺少道德观念、对善恶是非缺乏正确判断,且不吸取教训;⑥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以恶作剧为乐,故使其家庭、亲友、同事、邻居感到痛苦或憎恨。十、简述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答: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personalitydisorder)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具体表现为:①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高、过严、按部就班、常拘泥细节,犹豫不决,往往避免作出决定,否则感到焦虑不安;②好洁成癖,过分讲究清洁卫生,其家人有时也觉得和患者共同生活深感劳累和疲惫;③常有不安全感,往往穷思竭虑,对实施的计划反复检查、核对,惟恐疏忽或差错;④主观、固执,要求别人也按其方式办事,否则即感不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即使担任领导职务,往往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⑥过分节俭,甚至吝啬;⑦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过分投入工作,业余爱好少,缺少社交往来,工作后缺乏愉快和满足的内心体验,反而常有悔恨和内疚,检查自身存在哪些缺陷,以及工作什么地方没有完善,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十一、简述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答:表演性人格障碍(histrionicpersonalitydisorder)以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暗示性和依赖性强、过分的感情用事、以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表现:①情感体验肤浅,情感反应强烈易变,感情用事,喜怒哀乐皆形于色,表情丰富但矫揉造作,爱发脾气;②爱表现自己,行为夸张、做作,渴望别人注意,或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过分;③过于喜欢表扬,经受不起批评,爱撒娇、任性、心胸狭窄,以情感相要挟,作弄别人,设法操纵他人为自己服务;④自我中心,强求别人满足其需要或意愿,不如意时则表现强烈不满;⑤暗示性强,容易受他人影响或诱惑;⑥富于幻想,常有自欺欺人之言,凭猜测和预感做出判断,有时用幻想与想象补充事实,言语内容不完全可靠;⑦喜欢寻求刺激而过分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甚至于卖弄风情,喜爱挑逗,给人以轻浮的感觉。十二、异装症与易性症、同性恋如何鉴别?答:易性症属于性身份障碍,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不一致,患者有通过手术或异性激素来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而异装症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并无障碍,并不要求改变自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只是以异装行为作为性唤起物而作为取得性满足的方式。异装症也不同于同性恋。异装症者多有正常的异性恋关系,性爱指向是正常的,他们通过穿戴异性服饰引起性兴奋,以取得性满足,达到性高潮后便脱去异性服装。而同性恋患者穿异性服装是为了取悦于性伙伴,增加自身的性吸引力,或者认为只有这样才符合他们的性取向和他们的内在性格,其内在动机和出发点不同于异装症。另外,同性恋穿着异性服装是一种一贯倾向,与异装症患者达到性高潮后便脱去异性服装不同。【论述题】何谓人格?何谓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人格(personality)或称个性(character),是一个人固有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的形成与先天的生理特征及后天的生活环境均有较密切的关系。童年生活对于性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且性格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重大的生活事件及个人的成长经历仍会使性格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性格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的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对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成年后在程度上可有改善。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是:1.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2.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的病理变化。3.人格显著偏离正常,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情感肤浅或冷酷无情。行为常常受本能欲望、偶然动机的驱使,行为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完整性,自制力差。4.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但其意识状态及智力等均无明显缺陷。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可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5.多数人格障碍者对自身人格缺陷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尽管经常碰壁,冲突不断,但屡犯同样的错误,害人害己。6.人格障碍者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主观上往往感到痛苦。7.人格障碍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医疗措施难以奏效,再教育效果亦有限。多选题和填空题参考答案一、多选题A型题1.C2.E3.A4.A5.C6.D7.B8.CX型题1.ABCD2.BCD3.BCDE4.ABCD5.ABCDE6.BDE7.ACD8.ABDE二、填空题:1.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18;2;2.病理性赌博、病理性纵火、病理性偷窃、病理性拔毛发

中国青年报・文章

 中国青年报ChinaYouthDaily「教育导刊」1999年3月31日 星期三 人格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造成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原因都有哪些?应该怎样预防?大学生人格障碍调查北京医科大学黄悦勤  在大学生的各类精神卫生问题中,人格障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所谓“人格障碍”,是指偏离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期望范围的、持久的非正常行为方式或内心体验,并会导致社交与职业功能损害或造成内心痛苦的一种精神障碍。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障碍患病率及影响它的危险因素是些什么,这越来越引起学者专家和社会的重视。我们首次运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某重点理工科大学全体一年级的220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同时采用了“人格诊断问卷”(PDQ-R)、“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一般资料问卷”。问卷筛查出的可疑人格障碍的对象全部由精神科医生采用“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进行检查,明确诊断为人格障碍的病例共55人,患病率为2.5%。其中女性病例17人,患病率为4.05%;男性病例38人,患病率为2.13%。在国外文献报道中,社会各类群体的人格障碍患病率一般为2%至10%左右,最高的达14%。我国过去的流行病学调查认为我国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大大低于国外。但此次调查的大学生样本患病率为2.5%,远高于国内过去已有的有关调查,值得引起学校、社会、家长的高度重视。  调查发现的55名人格障碍的学生中,强迫型人格障碍最多;其次是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和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所谓“强迫型人格障碍”是指过分疑虑、谨慎,对细节和规则过分关注,过度崇尚完美主义,过分拘泥于习俗,刻板和固执,不合情理地要求别人严格按自己的方式行事等。所谓“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是指有明显的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有突发愤怒和暴力的倾向,易卷入强烈的、不稳定的人际关系,经常导致情感危机等。所谓“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是指有持续和泛化的紧张感与忧虑,在社交场合总过分担心会被人指责或拒绝,回避那些与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职业活动等。  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父母的养育方式等因素,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因素与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形成有明显的关系。  父母不适当的养育方式是造成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比如父母对子女的惩罚、归罪、羞辱以及当众过分的批评、责骂甚至体罚等行为,子女在家中被父母当做“替罪羊”或“出气筒”,父母对子女刻薄和吝啬等等,都属于不适当的养育方式和行为。这些行为易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使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害怕失败和被拒绝,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避免被别人否定,同时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对周围环境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容易记仇报复,这些都使这种人成为发生人格障碍危险性高的人群。  其次,此次调查表明,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的子女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5.56%,是和睦家庭的2.5倍;单亲家庭人格障碍患病率为11.76%,为双亲家庭的5.9倍。  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家庭经济收入过低、独生子女等都是导致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父母关系不和睦或父母离婚会使子女有残缺感、不安全感,导致敏感多疑、自卑、敌意、偏执,焦虑水平较高,很难与环境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因此易于发生人格障碍。家庭经济收入过低也可能使子女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影响父母的养育方式,从而成为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  对于人格障碍的预防,首先要提倡正确的父母养育方式,创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同时应重点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性,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促进人格健康发展。鉴于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对青少年人格形成有消极影响,父母、教师和有关社会工作者应关心不和睦家庭和离异家庭的青少年,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和社会关爱。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心理机能容易失衡。高等学校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应给予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他们对困难、挫折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应对能力,使他们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适应大学生活。  

人格障碍概述

  首页>心理医生>正文          人格障碍概述人格障碍-即病态人格,是指偏离正常的、或者说是不正常的人格状态。  关于人格障碍的概念,过去曾有人认为人格障碍是精神病的轻症表现,与神经症是同一反应过程等,但近年研究不支持以上见解,认为“人格障碍”是“行为的根深蒂固”的适应不良类型,在少年阶段或更早阶段即可发现,并贯穿整个生命过程。  影响人格障碍患病率的因素很多,包括移民(移居)、性别、社会阶层、城市化、种族、年龄等。  自杀未遂人群中的人格障碍患病率高于一般人口。  人格障碍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中所占的比率。英格兰和威尔斯(1985)为7.6%,爱尔兰(1986)为7.6%。国内所占比例较低,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1947―1991年期间住院43530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中人格障碍271人,占o.6%。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遗传  人格或个性心理特性的某些方面是受遗传影响的,单卵双生儿研究指出,出生后即分开养育的双生儿人格测验记分与在一起生长的相似,可为佐证。  二、体型  研究未得出体型与人格间的相关性。  三、精神生物学  人格的生物学研究是建立在客观诊断标准和定式检查基础上的研究,是沿着一些人格障碍与一些精神疾病相关的方法发展的。关于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间的关系目前尚在探讨。  四、心理社会因素  众所周知,养育可影响正常人格的发展,作这些影响在不正常人格的构型上究竟起多大作用,以及不正常人格构型的本质是什么?目前仍了解不多。儿童时期的不合理教养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儿童大脑有较大的可塑性,一些性格倾向经过正常的教育可以纠正,如听之任之,发展下去可出现不正常人格。家庭环境亦至关重要,举凡父母不和睦,经常争吵,甚至分居或离异,会对孩子人格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影响人格正常发展的因素,粗暴凶狠,放纵溺爱和过分苛求都是有害的。临床表现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类人在一般人口中的数目不详,他们很少求助于医生,如果配偶或同事伴其去治疗,他们多持否认或辨解的态度,使治疗者以明辨真象。  偏执型人格多见于男性,类似名称有狂信型人格(fanaticpersonality),诡辨型人格(quer-u1antpersonality)。这类人表现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心胸狭隘,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体验到自己过分重要,倾向推诿客观,拒绝接受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如受到质疑则出现争论,诡辩,甚至冲动攻击和好斗;常有某些超价观念常有不安全感,不愉快,缺乏幽默感;这类人经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之中,寻找多疑偏见的根据,对他人的中性或善意的动作歪曲而采取敌意和藐视,对事态的前后关系缺乏正确评价:容易发生病理性嫉妒。  偏执型人格障碍似乎与偏执狂,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包括晚发性妄想痴呆)有关。Honob(196I)曾观察到由偏执型人格发展为偏执狂的病例。晚发性妄想痴呆患者约半数(45%)病前具有偏执型人格特点。关于偏执型人格障碍与这两种疾病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经过是漫长的,有的终生如此,有的可能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前奏。随着年龄增长。人格趋向成熟或应激减少,偏执型特征大多缓和。此类人与偏执性精神病不难区别,前者缺乏固定的妄想。偏执型人格不存在幻觉和思维障碍可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鉴别。  二、循环型人格障碍  此型又称情感型人格障碍(affectivepersonalitydisorder),多见于女性。本型包括情感增盛型,情感低落型或抑郁型两种相反的亚型。  情感增盛型的人表现情感高涨,内心充满信心和喜悦,雄心勃勃,精神振奋,热情好交往,情绪乐观,较急躁,做事有始有终,常做出大量的计划和设想,但并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情感低落型的人则相反,情绪低沉,悲观,愁眉不展,自感精力不足,信心不强,寡言少语,遇事感到困难重重。循环型人格障碍则以心境良好和悲伤相交替为特征,这种转换并非外部因素引起。  循环型人格障碍与躁狂症间关系尚处于探讨阶段。此型人格障碍一般发生于青少年阶段,心境高涨或低落的程度,持续时间及其周期频度是不一样的,但随年龄增长,往往加重,这是不同子其他类型人格障碍之处。中年后期出现心境被动,应注意有无器质性疾病的可能。三、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此型又称关闭型人格或内向性人格  分裂样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各家报告不一,男性多见。这种人表现退缩,孤独,沉默,隐匿,不爱交往;情绪缺乏和冷漠,不仅自己不能体验欢乐对人亦缺乏温暖,爱好不多;过分敏感而且害羞,胆怯、怪癖,对表扬和批评均反应不良;未丧失认识现实的能力,但常表现孤立行动,趋向白日梦和内省性隐藏;活动能力差,缺乏进取性,对人际关系采取不介入的态度:缺乏性兴趣;缺乏亲密和知心朋友。  DSM―III除分裂样型人格障碍外,又增加分裂型人格障碍和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目的是缩小精神分裂症的范围。分裂型的特征是思维古怪,他们在感知、社会交往和行为上虽有异常,但未达到精神分裂症的程度,他们的思维持点是反常的,固执的,有时可见短暂的怪异思维发作,超价观念和特殊行为。这类人通常被认为是边缘型精神分裂症。这类人格障碍的家族中有较高的慢性精神分裂定息病率(Kety等,1982)。回避型人格障碍虽有一定程度的社会隔离,但他渴望与周围接触,是有别于分裂样型和分裂型的。这类人对社交的不利后果非常敏感,在抵制这种敏感的过程中表现焦虑害羞和悲伤。周围对他们的轻视和忽略以及其他社会负性影响是使他们不能容忍的,由于他们无时不在期待上述情况的出现,故而与社会隔绝。他们经常为不能与周围人适当相处感到苦闷,并缺乏自尊心。  四、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在人群的患病率为1.7%。道德观念强的人较之温和、灵活性强的人易于发生,男性较多见。  这类人的特征为惰性、犹豫不决,好怀疑和按步就班。他门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希望所做的事十全十美,事后反复检查,穷思细节。为此他们表现焦虑,紧张和苦恼。他们过于自我克制,过分自我关注和责任感过强,平时拘谨,小心翼翼。对自身安全过分谨慎,思想得不到松弛;事先计划好所有动作,而且考虑过于详细;这类人虽然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婚姻并在工作上取得成就,仍然甚少挚友。  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性神经症间关系是确立的。具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容易发生强迫性神经症,而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病前为强迫人格者为72%。强迫型人格障碍与抑郁性疾病(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的关系受到重视,可能在二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病前人格多为强迫型,抑郁症的病前人格为强迫型者易于伴发强迫症状。  正常人可有一些强迫特征,不应与强迫型人格混淆,后考的职业或社交能力受到严重损害可资区别。  五、癔症型人格障碍  癔症型人格障碍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女性较多见,但实际上未必有很高的比例,这可能与一些作者的性别偏见有关。男性癔症型人格表现亦无不同于女性的特征,但年龄多在25岁以下,并且往往伴有酒精中毒,药物依赖和职业不稳定等病史。  这类人以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为特征,他们常以自我表演,过分的做作和夸张的行为引人注意;暗示性和依赖性特别强,自我放任,不为他人考虑,表现高度自我中心:极端情绪性,情感变化多端,易激动;对人情感肤浅,这使他们难以与周围保持长久的社会联系;长久渴望得到理解和评价,感到容易受到伤害,高度的幻想性,往往把想象当成现实;不能耐受寂寞,希望生活似演戏一样热闹和不平静;打扮得花枝招展卖弄风骚,甚至调情,诱惑人,但性生活被动,虽有时体验到性乐,却往往是性感缺乏的;言语、举止和行为可能类似儿童,情绪不成熟。这种人与癔症间关系不似既往想象的那样密切,癔症的病前人格为癔症型者仅20%,而非常严重的癔症型人格障碍却可终生不发生癔症。癔症人格亦可为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的病前特征。  癔症人格亦常涉及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这是由于这类人与反社会人格有一定重叠,易于发生违犯社会法纪的行为。  癔症型人格障碍与DSM―III新增加的自恋型和边缘型接近,三型均具有戏剧性,情绪性和反复无常等特征。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表现癖和夸大:对批评的反应冷淡或愤怒。与人相处缺乏情感交流;唯利是图:绝对化的看待人,或者认为过于理想化或者指控一无是处。自恋性与癔症型非常相似,难以区别,似无另立新类型的必要。  六、虚弱型人格障碍(asthenmicPersonalitydisorder)这种类型的特征是缺乏热情和欢乐,感到自己能力低下,效率不足,容易疲劳,因此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对身体不远和精神刺激特别敏感,情绪轻易激动,常为小事伤感,缺乏生活乐趣,这类人容易发生神经衰弱和焦虑性神经症。  七、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Kraepelin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为高度冲动性,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和不稳定,身份识别障碍,自伤行为,持久空虚感和厌倦感,容易引起一过性精神病发作。  我国精神病学者感到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概念是陌生的和含糊的,尚未正式应用。边缘型人格虽然得到美国、英国、北欧、等国家精神病学家的广泛:研究,但有些问题尚未解决。因此ICD―10―D(1987)未予接受和采用,一直到ICD-10-D(1990)始将边缘人格视为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的亚型列入。  八、其他型(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1.不适当型人格障碍  又称被动型人格障碍,特征是对社会交往和情绪刺漱缺乏有效的反应,他们缺乏能力,计划性不足,不稳定,判断力不良,不能适应生活中的挑战,然而检查却不能发现他们在体力上或精神上有任何欠缺。他们与周围人不发生争辨,不能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故在人群中往往被忽略。不适当型人格障碍在英国应用较多,但牛律大学精神病学家Gelder(1983)建议避免采用这―”名称,因为不仅它具有贬义,而且与其冠上这一标签还不如详细告诉他们如何适应生活更妥当。  2.依赖型人格障碍  此类以妇女多见。这类人的特征品缺乏自信,不能独立活动,感到自己孤弱无助和笨拙,情愿把自己置于从属的地位,一切悉听他人决定,如为儿童或少年,衣食住行和空闲时间安排都要由父母作主;由于不能独立生活,许可他人对其生活的主要方面承但责任,每当妇女从事何种职业得由配偶决定。他们为了获得别人的帮动,他们短时需要有人在侧,每当独处时便感到极大的不适。一个依赖型妇女甘愿忍受文夫的虐待,以免按遗弃。这一类型提出似乎也是出于对妇女的偏见,由于男权社会的影响势必发展妇女依赖,不宜列为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Golder,1983)。  3.被动一攻击型人格障碍  此人格障碍的特点是被动拒绝那些使其充分发挥他的工作和社交能力的要求,这种拒绝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采取间接的方式如拖延、闲混、执拗、故作无能或扮作易感,其结果是社交和工作方面表现严重而持久的效能不足,实际上他们是有潜力的。此型名称是基于“被动发达隐蔽的攻击”的假设而做出的。这种情况见于正常人和不同类型人格障碍,似乎无另立新型的必要。  4.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  ICD-10-D(1900)将这一型区分为冲动型和边缘型两亚型,其中冲动型)名爆发型或攻击型人格。冲动型人格的特征是情结不稳定和冲动控制缺乏,常发生暴力或恐吓行为,特是受到他人批评时。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过去认为人格障碍是无法治愈的,只能给以适当的管理和对症处理。目的一些学者认为不仅药物治疗和环境治疗能改善其人格缺陷,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无论类型如何,一般均可逐步趋向缓和。  有学者指出,有以下情况的人格障碍的预后往往良好:①既往学习成绩良好者;②既往工作和人际关系良好者;②伴有情感体验能力者:④参与其所属的社区各项活动者。诊断和鉴别诊断  人格障碍一般于早年开始,此类偏离正常的人格,一旦形成以后即具有恒定和不易改变性。他们智力并不低下,但人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地发展,而且人人对自己人格缺陷缺乏正确的判断。如具备以上特征,又能排除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病所致的人格改变,则确定人格障碍并不困难。  人格障碍需与以下状态或疾病进行区别:  1、神经症  人格障碍与神经症是可以严加区别的:大多数神经症是在人格已形成后发展起来,即有病程特点的。而人格障碍是由早年即开始的持续一生的。神经症病人适应环境能力尚好,而人格障碍则有明显社会适应障碍。临床上可见癔症与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性神经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  2、躁狂抑郁症  轻型躁狂症可以主要表现易激动,好挑剔,惹事生非,与人争执,爱管闲事,无理取闹,攻击或侵犯周围等行为障碍,如果既往史不详,有时可能被误诊为人格障碍。但若仔细观察可发现情感高涨、兴奋性强.言语增多等症状,如结合病程及既往性格特征等不难区别。  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早期或缓解不全病例易与人格障碍混淆,需注意鉴别。精神分裂症早期可表现为人格和行为改变,如劳动纪律松弛,情绪不稳定,易与人争吵,对家人态度恶劣,责任性差,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等。  精神分裂症缓解不全可遗留人格缺陷,如缺乏既往精神病史(或表现轻症末披注意)则区别往往比较困难,可结合既往个性特征及家族史等加以判断。精神分裂症缓解不全的病例,除表现人格改变外,情感、思维、意志等方面也有障碍,他们往往缺乏自发性和自然性,这是人格障碍所不具备的。  轻型或处于静止状态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可误诊为偏执型人格障碍,但后者主要表现在过分敏感的基础上对日常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误解,从而产生一定的牵连观念,但一般不发生幻觉,妄想,可与精神分裂症进行区别。  4、人格障碍需与脑器质性疾病(脑动脉硬化症、老年性疾呆脑炎、多发性硬化症)所引起的人格改变又称假性病态人格进行鉴别。  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大多有脑功能(包括智能)障碍和神经系统体征,结合脑电图,电子计算机脑扫描(CT),等辅助检查,鉴别并不困难。治疗  由于人格障碍的本质和发生原因尚未解决,因此对治疗作用的估价不一。但实践证明:即使是最严重的病例,经过一个阶段治疗后亦可获得好转。所以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应该清除无能为力的悲观论点,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矫治。  一、药物治疗  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对某些表现可能有一定效果。情绪不稳定者可给以小剂量酚噻嗪类药物如奋乃静2―4毫克或氯丙唪100-200毫克睡前一次。冲动型人格障碍伴有脑电图改变者有的学者认为可试用苯妥英钠或其他抗癫痫药物。具有冲动和攻击行为者碳酸锂可能有效。脑电图改变明显者可试用卡马西平或心得安。分裂型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可试用酚噻嗪类药物,有焦虑表现可给以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严重分裂型人格障碍禁用抗抑郁剂,以免诱发精神分裂症。对反社会人格障碍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当发生兴奋激动或短暂精神障碍时可应用酚噻嗪类药物。强迫型、癔症型、虚弱型人格障碍可酌情试用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二、精神外科治疗  大脑一定部位(杏仁核、扣带回,内束前肢,尾状核下)定向破坏手术可改善某种类型的人格障碍症状,如冲动行为明显者。但手术可导致不可逆脑局部损伤,故外科治疗应采取慎重态度。  三、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是有益的,通过深入接触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人道主义和关心的态度对待他们,帮助他们认识个性的缺陷所在,进而指出个性是可以改变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改造自己性格。  治疗性社区,或称治疗性团体。实际上是一种生活和学习环境,通过参加其中活动以控制和改善他们的偏离行为。在这里他们可以丢掉那些获得和习得的不良习惯。与参加这一活动的其他成员的相互交往,探索新的和较适合的恢复的方法和途径。实践证明这种集体治疗方式较个别精神治疗有效。  四、教育、训练和安排  多数学者指出惩罚对这类人是无效的,需要多方面紧密配合对他们提供长期而稳定的服务和管理,特别是卫生部门和教养系统的配合。以精神科医生为媒介组织各种服务措施。丹麦有处理此类人的特殊中心,由精神科医生、让会工作员和律师组成,由一全日工作的管理人员主持日常工作,并经常与精神病福利官员、社会治安部官员、职业介绍所官员等取得密切联系。管理人员根据不同情况召开会议请部分有关人员参加。而且提供全日性门诊咨询服务,给这类人以持续的关照相支持。在那里管理人员与寄宿舍、监护车间、日间医院、工业复员部门、综合医院、急诊室等机构取得密切配合,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慢性人格障碍是有益的。 返回上页           本网站由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德育处心理活动中心开发和维护学校地址:无锡市羊腰湾50号 邮编:214026电子邮箱:xinqiao2000@sina.com电话:0510―5031920     

什么是攻击型人格障碍

攻击型人格分主动攻击型人格与被动攻击型人格二种,是青年期和中青年期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患者以被动的方式表现其强烈的攻击倾向。这类人外表表现得被动和服从、百依百顺,内心却充满敌意和攻击

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

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日常生活中,某些人的惯常行为模式与众不同,心理学和医学上称之为有人格(或个性)障碍者.不同学者对人格障碍的分类不完全相同.但对人格障碍中的某些类型,认识上是比较一致的.例如强迫型人格障碍就

人格障碍的成因及表现特征

目的:分析人格障碍的成因及临床上几种常见人格障碍的表现特征。方法:检索有关心理学专著,查找有关人格障碍成因及其常见表现特征的文章。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心理学专著和文章,并查找专著的相关章节和论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