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缺铁性贫血
综合 知识 问诊 找药品 文章

缺铁性贫血检查

【检查】   1.血象 轻度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重度贫血为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   2.骨髓象 骨髓显示细胞增生活跃,主要为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体积较小、胞浆发育不平衡。   3.血清铁 血清铁明显降低。   4.红细胞原卟啉 因缺铁而血红素合成减少,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500μg /L(正常200~400μg /L)。   5.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红蛋白(Hb)男性 小于120g/L,女性小于110g/L,MCV小于80fl,MCH小于26pg,MCHC小于0.31。   6.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及临床表现。   7.血清铁小于10.7μmol/L(60μg/dl),总铁结合力大于64.44 μgmol/L(360g/dl)。   8.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   9.骨髓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小于15%。   10.胞游离原卟啉(FEB)大于0.9μmol/L(50g/dl)。   11.血清铁蛋白(SF)小于14μg/L。   12.铁剂治疗有效。   13.慢性感染性贫血。   14.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15.维生素B6 反应性贫血。   16.地中海贫血。   仔细询问及分析病史,加上体格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线索,确定诊断还须有实验室证实。临床上将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3个阶段。其诊断标准分别如下:   1.缺铁或称潜在缺铁 此时仅有体内储存铁的消耗。符合(1)再加上(2)或(3)中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1)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2)血清铁蛋白。   (3)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指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但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尚不明显。符合缺铁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者即可诊断。   (1)转铁蛋白饱和度。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µmol/L或>4.5g/gHb。   3.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诊断依据是:①符合缺铁及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③铁剂治疗有效。   诊断评析:   (1)血清铁测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独成为诊断缺铁的指标,应强调具备血清总铁结合力>64.44µmol/L(360µg/L),转铁蛋白饱和度慢性病贫血)相鉴别。同样如总铁结合力15%,不能诊断为“缺铁”。   (2)过去认为骨髓铁染色示骨髓可染铁消失是诊断缺铁的“金标准”:自20世纪70年代采用放免法测定铁蛋白后,很少再用,因为骨髓铁染色法要求制作条件高,且常受不同部位骨髓取材结果不一致的影响,故在临床上血清铁蛋白测定已代替骨髓铁染色法成为诊断缺铁的“金标准”,目前认为血清铁蛋白1µg/L约等于100mg的铁贮存量。   (3)临床上不少缺铁性贫血患者常与各种慢性疾病(包括炎症、肿瘤和感染)合并存在:血清铁蛋白水平受慢性疾病的影响会有增高。对慢性疾病患者伴缺铁时血清铁蛋白的标准尚未统一(有的文献认为应大于60~140µg/L)。对这类患者除仔细分析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外,最好进一步测转铁蛋白受体(缺铁时应该增加)或红细胞铁蛋白

点击查看更多

缺铁性贫血知识每日更新!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