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腹痛

胆囊结石取出后为何仍腹痛?

2009-03-27 39健康网 A +

  胆囊结石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是实施胆囊摘除手术。实施胆囊摘除手术后,80%的患者可痊愈,但也有20%的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像张大娘的这种腹痛就可能与术后出现并发症有关。那么,实施了胆囊摘除术后患者会出现哪些可引起腹痛的并发症呢?常见的这类并发症主要有:   胆总管狭窄 由于胆总管、肝管、胆囊管、肝动脉和胆管动脉的位置关系比较复杂,而胆囊结石又常常会合并胆囊炎、胆管炎,这就使它们之间的解剖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在摘除胆囊的手术过程中,极易误伤胆总管。如果误伤了胆总管,就可在胆总管伤口愈合后形成胆总管狭窄,进而引起患者腹痛。   ◆胆管感染 实施胆囊摘除术后,虽说结石和胆囊一起被摘除了,但胆管还存在,因此,仍然会发生胆管炎症而引起腹痛。   胃肠功能紊乱 胆囊切除后,患者失去了储存胆汁的器官和进食后同步排放胆汁的功能,这就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所以,胆囊摘除的患者一旦吃了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即会引起腹痛、腹泻。故这类患者应少吃高脂食物,而宜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另外,胆汁没有了储存器官后随时都可能进入十二指肠,然后再逆流到胃内,进而可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而引发腹痛、腹胀。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 胆囊切除后,Oddi括约肌容易发生收缩、痉挛,进而可引起腹痛。对这类腹痛,可用解痉止痛药(如阿托品、654-2等)进行治疗。   胆道寄生虫 如果患者肠腔内原本就存在蛔虫、姜片虫等寄生虫,那么胆囊切除后,这些寄生虫就会乘机逆行进入胆道,引起括约肌功能紊乱,进而造成胆道感染,甚至还会以寄生虫为核心再次形成结石或者引发阻塞性黄疸。此时,就会再次发生剧烈的腹痛。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要及时进行驱虫治疗。   残留或再生结石 有时胆囊结石会与胆总管结石并存,如果胆总管的结石又恰好是阴性结石(即普通影像学检查无法看到的结石)就可能会漏诊,使医生在手术时只摘除了胆囊结石,而遗留了胆总管结石。在这种情况下,手术后的患者就会再次发生胆绞痛。还有一些患者,属于胆石症体质。这种体质的患者很容易再次产生新结石,因此,这类患者在术后要坚持进行利胆治疗,并应定期去医院复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清除新生的结石。   除上述原因外,患者精神紧张、饮酒、吃得过饱、过度劳累、身体受凉等也可诱发腹痛。   所以,胆囊摘除后患者还有腹痛再次发作的可能。如果术后腹痛频繁发作,患者就要及时到医院查明原因,以便尽早得到有效的治疗。此外,实施胆囊摘除术后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避免精神刺激、防止过度疲劳、忌吃油腻食物以及暴饮暴食。 (责任编辑:宋晶)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