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志贺菌病

志贺菌病的全面概述

2009-07-20 中国医药导报 A +

  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 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临床表现
  1.急性菌痢: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全腹压痛、左下腹压痛明显。 2.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轻或缺如。 3.慢性菌痢:有持续轻重不等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的痢疾症状,病程超过两个月。
  诊断依据
  (一)急性菌痢 1.近周内有不洁的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密切接触史。 2.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左下腹有压痛。 3.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 4.粪便常规:粘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与巨噬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分离到痢疾杆菌;粪便免疫检测:痢疾杆菌抗原阳性。 5.急性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轻或缺如。 6.慢性菌痢: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两个月以上。
  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选用氟啶酸、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等)。 2.中毒型菌痢治疗原则:病原治疗十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治疗。 3.慢性菌痢治疗原则:病原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并存症治疗。 4.中药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急性菌痢:应用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急性中毒型菌痢:抗生素联用,积极治疗高热、惊厥、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 3.慢性菌痢:抗菌药联用、加强支持治疗和合并症治疗的综合治疗。 4.高热和惊厥的治疗:选用安定、苯巴比妥纳、复方冬眠灵等。 5.休克治疗:选用654-2或阿托品、低分子右旋糖酐、5%碳酸氢纳、多巴胺与阿拉明、西地兰、地塞米松等。 6.呼吸衰竭治疗:选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可拉明或洛贝林等。 7.DIC治疗:选用肝素治疗。 8.中药治疗:黄连、生大蒜、白头翁汤
  辅助检查
  1.急性菌痢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急性中毒型菌痢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和“B”; 3.慢性菌痢和诊断不明确的疑难病人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B”或“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正常,大便培养连续3次痢疾杆菌阴性; 2.好转:症状体征改善,大便不正常,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3.未愈:症状体征不改善,病情反复、大便不正常,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专家提示
  菌痢主要是通过痢疾杆菌污染的水、食物经口进入人体感染,引起结肠化脓性炎症,发生全身中毒症状。因此,预防菌痢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急性菌痢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发展为慢性菌痢。中毒型菌痢急骤起病,病情发展快,病情凶险,菌痢症状很不典型。因此,要高度警惕,及时进行抢救治疗,切忽贻误病情。是值得医、患家属切记。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