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川崎病

川崎病应该如何治疗

2009-10-22 临床药师网 A +

  对已诊断的川崎病早期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对降低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对于存在发生冠脉瘤危险因素的患儿更应尽早使用IVIG。多数文献报道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冠脉发生损害率为23%,而阿司匹林联合IVIG治疗,则冠脉损害发生率降为8%。阿司匹林有抗炎和抗凝的作用。川崎病发热期,欧美国家主张大剂量应用阿司匹林,80~100 mg/(kg?d),分4~6次口服,已达到有效血浓度144 mmol/L(120mg/dl)。而日本则主张中等剂量的阿司匹林30~50 mg/(kg?d),分3次口服,服药到退热;退热期5~10 mg/(kg?d),1次口服,服药到血小板计数和血沉恢复正常。合并CAA者服用时间延长,直至CAA消失。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的患儿而又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改用潘生丁。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自20世纪80年代用于临床治疗川崎病以来,许多研究证明,在发病10天内使用IVIG 2 g/kg,静脉滴注12~14 h,一次完成,同时服用阿司匹林,不但能达到预防冠脉损害的目的,而且在改善临床症状和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效果更好。但是IVIG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使用剂量也有不同意见,多数研究认为早期大剂量一次使用效果较好。而10%患者于IVIG加用阿司匹林治疗48~72 h后仍持续发热或反复发热。美国心脏病学会也报道,尽管在病程10天内应用大剂量IVIG,仍有5%患儿出现冠脉扩张,1%发生巨大冠脉瘤。对于这种情况,有学者定义为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4]。目前对于这些难治患者的附加治疗仍在探索中,可再加用1~2剂丙种球蛋白或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关于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1979年Kato等观察到,单独使用强的松治疗,结果17例川崎病患儿中11例发生冠脉瘤,因此认为皮质激素是治疗川崎病的禁忌药物。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应用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川崎病对缩短急性期发热日程有一定效果,联用阿司匹林可降低血液黏度,预防血栓形成,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对IVIG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是可行的。对于严重冠脉瘤和冠脉狭窄的治疗,国外可采用冠脉搭桥术、介入治疗等方法,国内正处于研究阶段。
(实习编辑:HF)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