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2009-10-30 中国周刊网 A +

  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它的病原体是一种球虫,该病属于寄生虫病的范畴。弓形虫病在我国发现较晚,1955年福建首次从猫、兔、猪和豚鼠等动物分离成功,并分别于1957年和1959年正式报道。1964年在江西发现我国第一个病例,同年福建也发现一例。但由于当时未引起重视,且缺乏诊断手段,发现的病例又不多,而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疾病。70年代后期,因猪弓形虫病大流行,而引起兽医部门的重视,掀起研究家畜弓形虫病的热潮。到80年代,卫生部门也开展了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基本上掌握了我国弓形虫病的流行特征。由于新技术的采用以及诊断试剂的供应,发现的病例也逐年增多。同时,由于医疗部门的介人,出现了以临床为中心的又一个研究热潮。
  近年来对弓形虫病研究的进展很快,特别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临床学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事实表明弓形虫病与优生优育有着密切关系,孕妇感染弓形虫后,不论有无临床症状,都会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致畸甚至导致胎儿死亡。同时可引发孕妇流产、死产和早产,也可增加妊娠的合并症。孕妇感染弓形虫后,还会影响儿童的智力,是弱智儿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又证实,弓形虫病与艾滋病、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特别引人关注。
  1 流行病学
  弓形虫病是动物源性疾病,许多哺乳动物和多种鸟类是人类的传染源,它的传播途径复杂,既可发生垂直先夫性感染,又可发生水平的获得性感染。现已查明,本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五大洲的各地区,包括温带、热带和寒带地区。人群感染极为普遍,许多国家和地区感染率为25%~50%,高者可达80%以上。据报道,儿童先天性弓形虫病占1.5%~6.0%,先天性弓形虫病已成为人类先天性感染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一些欧美国家每1000名活产儿中,有1~7名弓形虫病,病死率高,存活者也常见先天性畸形、心脏病、眼病和智力发育不全等多种病症,是优生学必须研究的一大课题。获得性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可出现全身性各系统的脏器损害,特别是弓形虫作为机会感染病原体可造成致命性的危害,如AIDS。
  此外,弓形虫也可引起畜禽疾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弓形虫感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1.1传染源 弓形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动物(包括猫、猪、牛、羊、马等),而人主要是经胎盘的垂直传播才具有传染源的意义。目前,尚无人传播人的流行病学意义,也未见健康人与病人接触而发生传染的报告,故多数研究者认为,弓形虫病人对周围接触者无危险性。
  1.2传播途径 弓形虫病的传播途径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系指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经过胎盘而感染,又称垂直感染。后者系指出生后的人体由外界获得的感染,又称水平感染。
  1.3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弓形虫普遍易感。胎儿和幼儿对弓形虫的易感性比成人高,老年人、肿瘤患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对弓形虫的易感性有所增加,可能与免疫功能未成熟或降低有关。
  2 预防与控制
  2.1对传染源动物的措施 人体弓形虫病多数是由动物传播而来,即从动物到人。所以,在对人类弓形虫病制定防治对策时,必须要对传染源动物采取同步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弓形虫病的蔓延。就动物本身而言,根据其对弓形虫的易感性、发病情况和传播疾病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对其防治措施应有所不同。如猫,它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当其第一次感染弓形虫后可排出30一10000万个卵囊,并可持续1一2周之久。因此,猫就成为防治弓形虫病工作中的主要管制对象
  2.2辐射技术杀灭肉类感染弓形虫的措施 肉与肉制品中主要受旋毛虫和弓形虫污染,经辐射技术处理后,射线可穿过包装和冻结层,杀灭食品表面和内部的寄生物,而且在照射过程中温度几乎没有升高,具有“冷杀菌”之称。
  2.3对环境及个人卫生措施 弓形虫病在人和动物间的传播方式虽然多样,但主要是两条:一是环境被含有弓形虫卵囊的猫粪污染所致;二是“病从口人”而引起。因此,要控制弓形虫病的传播,必须减少环境污染,注意养猫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并搞好个人卫生、职业性防护(如屠宰场、动物园、畜牧场和乡村的家畜饲养员等)和饮食卫生。
(实习编辑:HF)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