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弓形虫病

一起猪弓形虫病的诊治

2009-12-05 tech.hc99.com A +

猪弓形虫病是一种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且在猪群中普遍存在而无典型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病变的寄生虫病。其终末宿主是猫,中间宿主包括45种哺乳动物和70种鸟类和5种冷血动物。人也可以感染弓形虫病,因此本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患病动物如不及时检查诊治,容易引发病原传播,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此病会导致种猪场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早产等繁殖障碍性疾病。
当猫吃入弓形虫后,便在肠壁细胞内开始生殖,其中一部分虫体经肠系膜淋巴结到达全身各处并发育为滋养体和包囊体,另一部分虫体在小肠内大量繁殖,最后变为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大配子体产生雌配子,小配子体产生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为合子,合子再发育为卵囊。随猫的粪便排出的卵囊量较大。当猪和其他动物吃进这些卵囊后,就会引发弓形虫病。
黑龙江省虎林市某猪场2007年5月初暴发一种以高热,先便秘后腹泻,呼吸困难,咳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率达36.25%。经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镜检,最终确诊为猪弓形虫病。
1.发病情况
该猪场规模较小,饲养有大长杂母猪60头,长白公猪2头,自繁自养,至2007年5月,育肥猪群存栏251头。5月5日,发现90日龄育肥猪群中有3头出现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先便秘后腹泻,呼吸困难,咳嗽的临床症状。5月15日,整个育肥猪群中每栏都有类似症状的病猪。其中60~80日龄的猪群发病6头,发病率10%;80~110日龄猪群发病49头,发病率70%;110~130日龄猪群发病30头,发病率50%;130日龄以上的猪群发病6头,发病率为9.8%,育肥猪平均发病率为36.25%,种公、母猪群未见发病。由于发现早、治疗快,整个发病过程仅死亡4头。
2.临床症状
病程5~15d不等,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1.3℃~42.6℃、呈稽留热,病初食欲减少;吃几口即离去,病情严重者,食欲废绝,精神萎顿,后肢无力,行走摇晃,喜卧,昏睡。病猪耳翼、颈背、下腹和四肢内侧及末梢有淤斑,咳嗽,呼吸急促,张口喘息。严重的病猪口吐白沫,最后窒息死亡。
3.病理剖检变化
死猪4头临床病理特征基本相同。尸僵完全,耳、腹下及四肢等处可见到紫红色斑;胸腹腔积淡黄色液体;全身淋巴结肿大,上有坏死点,切面多汁;气管、支气管有大量泡沫充塞,肺肿大,小叶间质增宽,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渗出物;咽喉粘膜无变化;肝混浊肿大,灰红色,质脆表面有灰黄色坏死灶;脾肿大呈棕红色;肾色淡,有小坏死灶,膀胱无变化;胃肠粘膜表面有溃疡病灶。
4.实验室检查
取肝脏、淋巴结、脾脏、做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存在;对上述脏器做抹片,用姬姆萨或瑞特氏染色,油镜下见到月牙形或梭形虫体,核为红色,胞质为蓝色。
5.诊断
根据问诊、视诊,流行特点及小猪先发病而后大猪发病且有与猫接触史。高热稽留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最终诊断为弓形虫病。
6.防治措施
6.1磺胺嘧啶(SD)+乙胺嘧啶,前者70mg/kg・bw,后者6mg/kg・bw,口服2次/d,首次量加倍,连用3~5d。
6.2
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内含10%磺胺-5-甲氧嘧啶和2%三甲氧苄氨嘧啶)按每10kg体重不超过2mL,1次/d,连用3~5d。
6.3磺胺甲基异恶唑按100mg/kg・bw,口服1次/d,连服2~3d。
采取以上措施后,除死亡4头猪外,其余转归正常,猪场恢复正常生产。
7.小结
本次发病,主要是该猪场内周围是农民的住户,农民养的家猫时常进入猪场内捕捉老鼠,在猪场内留下许多猫的粪便污染猪场,给猪场留下发病的隐患。
本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作为一般性措施,除了防止猫接近厩舍外,饲养人员也要避免与猫接触,也不给猫喂生肉。同时防止猪接触猫、鼠以及用未煮熟的碎肉喂猪。一旦发生本病时,各种器物用开水消毒,效果较好。发生本病时,应做到早发现、早确诊,及时隔离治疗,减少经济损失。
同其他药物相比,使用磺胺类药物治疗弓形虫病效果较佳。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