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小儿夜啼症的中医疗法

2009-11-11 精神健康网 A +

    导致患儿出现夜啼症的原因有许多,例如急性中耳炎、蛲虫病、软骨病、消化不良等,这样的有原发病的夜啼基本上在治愈病症后就会随之消失;还有的患者确实找不到疾病,仿佛是没有原因般,其实,这在中医,可分析为心神不安引起的(夜不安神而惊啼),认为是因寒、因热、因惊所致,且病在脾、心。

    因为引起心神不安的原因有所差别,所以在治疗方法上有各不相同,以下为中医临床分类治疗方法中常见三种:

    ◆ 因寒致脾虚    婴幼儿体质较为娇弱,容易受到风寒侵袭,如果肚腹受寒则易伤脾,另寒性母乳(母体过量食用生冷冰镇食品)或者过冷食物也可导致脾虚。患儿会出现睡喜蜷曲、腹喜摸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小便色青、大便溏薄、面色青白、唇舌淡红、哭声低微的症状。所以,在治疗时以温脾散寒为主,可以选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日常饮食可偏重于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等健脾益气和胃的食物。

    ◆ 因热致心火    同上面的因寒致脾虚相反,如果婴幼儿处于重衣厚被、室内闷热的环境,或者热性奶水(母亲喜食辛辣、厚味、不易消化的食物),都可导致婴幼儿热郁于内而成心火上炎,心热躁扰而哭啼。患儿会出现面赤唇红,烦躁不安,身腹俱暖,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哭声较响等症状。所以在治疗时以清心导赤为主,可以选用导赤丹。

    ◆ 因惊致神怯    还有一些孩童,生性神志怯弱,心气不足,导致他们如果突见异物,就会暴受惊恐,中医认为,恐则伤志,惊则伤神,所以就会出现神怯而啼。因此,这种类型的患儿发作时的表情神态就像是看到了可怕物体般,很是惊恐,且会有面色青灰的症状。所以在治疗时以镇静安神为主,可以选用琥珀抱龙丸。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小儿夜啼症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所以,中国精神健康网专家特别提示:注意婴幼儿的着衣被盖,饮食冷暖,并且新妈妈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切忌寒凉、冰镇、生冷以及辛辣、厚味、难消化的食物,同时,要保证婴幼儿的成长环境安静祥谧。

 

 

(责任编辑:孔飞)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