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子宫发育异常

子宫发育异常,子宫畸形

2009-11-25 www.2137c.com A +

疾病概述  蕈俗称蘑菇。是一类高等真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有的还能药用。但也有些蕈类含有毒素,误食即引起中毒。病因病理

  因误食毒粉褶菌、毒红菇、虎斑蘑等引起胃肠炎型中毒,误食毒蝇伞、豹斑毒伞等引起神经精神型中毒,误食鹿花蕈等引起溶血型中毒,误食毒伞引起中毒性肝炎型。

临床表现

  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虽各不相同,但起病时多有吐泻症状,如不注意询问食蕈史常易被误诊为肠胃炎、菌痢或一般食物中毒等。故当遇到此类症状之病人时、尤在夏秋季节呈一户或数户同时发病时,应考虑到毒蕈中毒的可能性。如有食用野蕈史、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不难确定。如能从现场觅得鲜蕈加以鉴定,或用以饲养动物证实其毒性、则诊断更臻完善。

  全世界已知的毒蕈约百余种,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的约80余种。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也各异。按各种毒蕈中毒的主要表现,大致分为四型:

  (一)胃肠炎型由误食毒粉褶菌(Rhedophyllussinatus)、毒红菇(Russlaemetica)、虎斑蘑(Tricholomatigrinum)、红网牛肝菌(Boletusluridus)及墨汁鬼伞(Caprinusatramentarius)等毒蕈所引起。潜伏期约1/2~6小时。发病时表现为剧烈腹泻、腹痛等。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尚未明了,但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中毒者即可迅速康复,死亡率甚低。

  (二)神经精神型由误食毒蝇伞(Amanitamus-caria)、豹斑毒伞(Amanitapantherina)等毒蕈所引起。其毒素为类似乙酰胆硷的毒蕈硷(muscarine)。潜伏期约1~6小时。发病时临床表现除肠胃炎的症状外,尚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效果甚佳。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

  由误食角鳞灰伞菌(Amanitaspissacea)及臭黄菇(Russulafoetens)等引起者除肠胃炎症状外,可有头晕、精神错乱、昏睡等症状。即使不治疗,1~2天亦可康复。死亡率甚低。

  由误食牛肝蕈(Bo1ets)引起者,除肠胃炎等症状外,多有幻觉(矮小幻视)、谵妄等症状。部份病例有迫害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现。经过适当治疗也可康复,死亡率亦低。

  (三)溶血型因误食鹿花蕈(Gyromitraescalen-ta)等引起。其毒素为鹿花蕈素(gyromitratoxin)。潜伏期6~12小时。发病时除肠胃炎症状外,并有溶血表现。可引起贫血、肝脾肿大等体征。此型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亦常有影响,可有头痛等症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等治疗多可康复,死亡率不高。

  (四)中毒性肝炎型因误食毒伞(Amanitaphal-loides)、白毒伞(Amanitaverna)、鳞柄毒伞(Amanitavirosa)等所引起。其所含毒素包括毒伞毒素(amatoxin)及鬼笔毒素(phallotoxin)两大类共11种。鬼笔毒素作用快,主要作用于肝脏。毒伞毒素作用较迟缓,但毒性较鬼笔毒素大20倍,能直接作用于细胞核,有可能抑制RNA聚合酶(Polymerase),并能显著减少肝糖元而导致肝细胞迅速坏死。此型中毒病情凶险,如无积极治疗死亡率甚高。

  此型中毒的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

  1、潜伏期食后15~30小时,一般无任何症状。

  2、肠胃炎期可有吐泻,但多不严重,常在一天内自愈。

  3、假愈期此时病人多无症状,或仅感轻微乏力、不思饮食等。实际上肝脏损害已经开始。轻度中毒病人肝损害不严重,可由此进入恢复期。

  4、内脏损害期此期内肝、脑、心、肾等器官可有损害,但以肝脏的损害最为严重。可有黄疸、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出血倾向等表现。死亡病例的肝脏多显著缩小,切面呈槟榔状,肝细胞大片坏死,肝细胞索支架塌陷,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窦扩张,星状细胞增生或有肝细胞脂肪性变等。少数病例有心律紊乱、少尿、尿闭等表现。

  5、精神症状期部份病人呈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甚至昏迷惊厥。可因呼吸、循环中枢抑制或肝昏迷而死亡。

  6、恢复期经过积极治疗的病例一般在2~3星期后进入恢复期,各项症状体征渐次消失而痊愈。

  此外,有少数病例呈暴发型经过,潜伏期后1~2日突然死亡。可能为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等所致。

诊断鉴别

  应与急性胃肠炎、菌痢或其他急性中毒相鉴别,关键确定进食毒蕈史。对假愈期或潜伏期要特别警觉,注意监护,切不可轻视。

检查化验

  1.血常规

  2.腹部触诊

  3.剩余食物或胃内容物内的毒蕈类物质检查。

并发症

  毒蕈中毒的严重性取决于毒蕈的种类、毒素的性质及进食量等。儿童及老人对中毒的耐受力较低,后果也较严重。一般说来,肠胃炎型、神经精神型及溶血型中毒如能积极治疗死亡率不高。唯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死亡率可高达50%~90%。

预防保健

  应通过科学普及教育,使群众能识别毒蕈而避免采食。一般而言,凡色彩鲜艳、有疣、斑、沟裂、生泡流浆,有蕈环、蕈托及奇形怪状的野蕈皆不能食用。但需知有部份毒蕈包括剧毒的毒伞、白毒伞等皆与可食蕈极为相似,故如无充分把握,仍以不随便采食野蕈为宜。

  当发生毒蕈中毒病例时,对同食而未发病者亦应加以观察,并作相应的排毒、解毒处理,以防其发病或减轻病情。

治疗用药

  应及时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以迅速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尤其对误食毒伞、白毒伞等毒蕈者,其发病时当已距食蕈6小时以上。但仍宜给予洗胃、导泻等治疗。洗胃、灌肠后导入鞣酸、活性碳等可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其他的治疗方法尚有:

  (一)阿托品主要用于含毒蕈碱的毒蕈中毒。可根据病情轻重,采用0.5~1mg皮下注射,每1/2~6小时一次。必要时可加大剂量或改用静脉注射。阿托品尚可用于缓解腹痛、吐泻等胃肠道症状。对因中毒性心肌炎而致房室传导阻滞亦有作用。

  (二)巯基解毒药毒伞、白毒伞等毒蕈中毒用阿托品治疗常无效。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曾用含巯基的解毒药治疗此类毒蕈中毒,有一定的效果。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此类药物与某些毒素如毒伞肽(amanitin)等相结合,阻断其分子中的硫疏键,使其毒力减弱,而保护了体内含巯基酶的活性,甚至恢复部份已与毒素结合的酶的活力。常用的有:

  1、二巯丁二钠(Na-DMS)0.5~1g稀释后静脉注射,每6小时一次,首剂加倍,症状缓解后改为每日注射2次,5~7天为一疗程。

  2、二巯丙磺钠5%溶液5ml肌内注射,每6小时一次,症状缓解后改为每日注射2次,5~7天为一疗程。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适用于溶血型毒蕈中毒及其他重症中毒病例,特别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炎、严重的肝损害及有出血倾向的病例皆可应用。

  (四)对症治疗对各型中毒的肠胃炎期,应积极输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对有肝损害者应给予保肝支持治疗。对有精神症状或有惊厥者应予镇静或抗惊厥治疗。并可试用脱水剂。

 关键字:妇产科妇科子宫发育异常子宫畸形上一篇文章:月经不调下一篇文章:子宫肥大相关文章子宫息肉子宫脱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子宫肥大月经不调幼女性外阴阴道炎热点文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