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硬化型骨髓炎

硬化性骨髓炎的病因病理及鉴别诊断|

2009-11-26 www.xjguke.cn A +

  【概述】

  多认为硬化性骨髓炎是由低毒感染引起、以骨质硬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骨髓炎;由瑞士外科医生Garre于1891年首先报道,又称为慢性非化脓性骨髓炎,其病程缓慢,多侵犯长骨,如股骨、胫腓骨,在老年人中并非少见。

  【病因】

  真正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因致病菌的毒力较低或人体抵抗力较强,在感染后病变的发展受到限制,而不能形成脓肿及骨坏死,细菌培养常为阴性,偶尔可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部分病例有时可能与损伤有关,损伤往往可诱发本病。

  【病理】

  主要是因进行性弥漫性骨干硬化性炎症使骨髓腔内发生广泛性纤维化,引起骨内氧张力及血液供应减少,致骨内膜下新骨形成,骨皮质呈梭形增大,骨髓腔因而变狭窄,甚至消失,骨皮质密度增高,病骨变粗大,与健侧骨对比明显不同。其化脓、骨腔及死骨等慢性骨髓炎的典型病理改变很少出现。

  【临床症状及体征】

  患者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或仅有轻度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往往很少引起病人注意。多因病变部位骨质增生致患肢酸胀、疼痛或外伤后、活动或劳累后局部胀痛加重而就诊。其胀痛可表现为间歇性,也可表现为持续性,出现夜问痛,反复发作。局部可有压痛:软组织无明显肿胀。检查可见,因病骨粗大而引起肢体的明显粗大,部分老年病例因病变侵及表皮而形成软组织慢性溃疡,反复发作,长期不愈。

  X线检查:病骨呈现局限性或广泛性骨质增生,密度增高,硬化现象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界线,硬化骨呈梭形改变,其边缘可光滑或不规则,骨膜增厚,但无骨皮质分离现象,骨皮质增厚,骨髓腔狭窄或闭塞消失。较长的病例可见小且不规则骨质破坏,有时硬化区可见小的透亮区。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呈缓慢经过,症状及体征早期轻微,结合x线检查诊断不难。老年患者主要应与畸形性骨炎相鉴别。  畸形性骨炎:老年人较多见是骨组织代谢紊乱的疾病,其病变范围广泛,多发于腰椎、骨盆、胫骨及股骨,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_,临床上以疼痛与骨干变形为主。X线摄片见骨质增生密度不均,长骨干肥厚或弯曲;此外,应与硬化性骨肉瘤相鉴别:硬化性骨肉瘤X线摄片常有放射状骨膜增生,软组织有病变侵人时可出现肿块。

  【治疗】

  由于本病呈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所以单纯以抗生素治疗多无效,必须在抗生素的控制下,彻底取除增生的骨皮质,对于有骨髓腔狭窄或消失者应切除一侧骨皮质开窗,以使其减压,改善血循缓解疼痛,对有空腔形成者应清除增生的慢性肉芽组织及脓液,术后以石膏托固定,继续使用抗生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