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延迟性应激反应

反应性精神障碍病人观察

2009-11-26 journal.shouxi.net A +

反应性精神障碍病人观察首席医学网2009年04月29日08:48:46Wednes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司佳亚刘长志作者单位:473058河南省南阳医专附属医院骨科 473000河南省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内一科

加入收藏夹

【关键词】反应性精神障碍

  反应性精神障碍是由强烈或持久的精神紧张或创伤直接引起的,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应激反应。其致病因素与发病时间、临床症状有密切关系。我院自2000年3月~2004年7月共收治该类病人11例,经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5例,年龄20~69岁,平均35.5岁。致伤原因:车祸撞伤8例,高空坠落伤3例。开放伤7例,闭合伤4例。四肢骨折9例,脊柱骨折2例。合并国动脉损伤3例,合并脑挫裂伤3例。患者出现反应性精神障碍的时间为4~14天,平均6.5天。精神障碍类型:焦虑症合并癔病9例,抑郁症2例。本例11例病人均顺利康复出院。  临床表现:焦虑症合并癔病者主要表现为烦躁谵妄、不能分辨周围人群,并有攻击性/暧昧性行为。抑郁症主要表现长时间不语,对人漠然,答非所问等。所有患者均有24小时以上不眠史,并有拒食,不配合治疗等症状。本病可伴惊恐性焦虑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心动过速,出汗,脸面潮红,呼吸急促等。  药物治疗:焦虑、恐惧不安者使用抗焦虑药;抑郁症状突出者,可选用丙咪嗪、阿米替林等抗抑郁药;对有妄想、幻觉、兴奋激动者可酌情应用抗精神病药,如氟奋乃静、氯丙嗪、氟哌啶醇等。我们在临床上发现,若上述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可以给予冬眠药物,在缓慢静滴冬眠药物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同时尽快处理原发疾病,骨折尽可能进行固定,尽快抢救生命。麻醉则应选择臂丛麻或连续硬外麻。必要时的骨折复位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可以使病人恢复治疗信心。  护理  安全和生活护理:①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②加强观察和关心病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防范意外。如自杀、自伤。③对有自理缺陷的病人,作好晨、晚间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必要时利用病人有暗示性的特点,以暗示性语言鼓励患者加强自主功能训练。  心理护理: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谈话时要态度和蔼,注意倾听,接纳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感受。②选择适当时机结合各项检查正常结果,使病人相信其障碍并非器质性病变所致,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特殊护理:①在严重应激障碍发作时,应将家属隔离,护士必须有条不紊地进行治疗,并使病人明白发作不会危及生命,疾病一定能治愈。②意识障碍时应加强生活护理和观察,防止其他病人的伤害和防止走失等。③严密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适当满足其合理要求,对不合理的要求认真解释说服。④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并配合暗示治疗。  健康教育:使病人和家属对反应性精神障碍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模糊观念引起的焦虑、抑郁。例如应帮助病人和家属学习疾病知识,以免担心疾病会演变成精神病。使家属理解病人的痛苦和困境,既要关心和尊重能够病人,又不要过分迁就或强制病人。协助病人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恰当处理与病人的关系,并教会家属正确帮助病人恢复社会功能。  讨论  反应性精神障碍一方面取决于客观刺激的强度,另一方面取决于主体反应的特征,只有在刺激强度超过了维持内部机能平衡、稳定的生理屏障的耐受阈值上限时才会引起精神崩溃。这种病人性格多为胆小怕事、敏感多疑神经质型。创伤作为一种物理因素,作用于肌体后,因创伤的程度,持续时间,及对创伤的认识反应产生情绪、行为、生理反应,表现的急性或延迟性应激反应、人格改变,妄想症和适应性障碍及某些敏感器官反应。因个体差异、耐受不同而反应不同。患者对创伤后引起的疾病认识不足,加上受伤时刺激尚未完全消失,对住院环境适应差,特别是对那些必须截肢病人,而表现恐惧,焦虑,担心日后难以康复,工作或经济难以承受,导致精神障碍。  对于这种病人,入院后除正确、及时的专科处理外,应加强对患者心理评估、监测及辅助心理治疗。确切有效的止痛,休息是重要的。出现情绪反应时,应加以疏导和情感支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和思想交流。对病人应有责任心和爱心,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对病人的整体护理。规范我们的医疗操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对我们产生信任,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出现偏激行为时应立即使用药物治疗,防止病人新的意外发生,也保护其他人免受攻击。使抑郁病人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相互理解,加强医德教育,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杜绝医疗差错和责任事故的发生,使病人对医护人员建立信心,从而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这类病人大多表现为急性应激反应,短时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有效的,预后也是很好的。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