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腺淋巴瘤

Untitled Document

2009-11-27 zzbl.sykq.cn A +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cystadenomalymphomatosun)或Warthin瘤。约占腮腺全部肿瘤的5%~10%,发生在颌下腺等其他部位者甚少,有报告双侧腮腺腺淋巴瘤与单侧腮腺多发性腺淋巴瘤者。

fig.1fig.2fig.3fig.4fig.5

fig.6fig.7fig.8

男女之比约为5:1,多数年龄在41-70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肿瘤生长缓慢、无痛,多位于腮腺包膜下,触诊质硬或有波动感。肿块时大时小,有消长史是该肿瘤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X线造影示可见多数分支导管扭曲,部分扩张,部分狭窄;末稍导管点、球状扩张;主导管不规则扩张与狭窄,呈腊肠状(fig.1~3)

病理:肉眼: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4cm,表面光滑,略呈分叶状。包膜较薄,偶尔不完整。切面大部为实性,灰白色,质地均匀,有时呈干酪样。部分为囊性,囊内含粘液样或乳汁样物;有时囊液稀薄、色黄,并可见闪光的胆固醇结晶。若将此囊液洗净,则可清楚地显示乳头状囊性外观。

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上皮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并呈乳头状突入管腔内,其上皮细胞排列成假复层。柱状细胞自基底膜达腺腔表面,锥形细胞与基底膜相连,镶嵌于柱状细胞之间(fig.4,5)。柱状细胞胞浆呈颗粒状,微嗜酸性,染色浅;胞核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深,位置近于细胞顶端,排列整齐。锥形细胞的胞浆和胞核的形态与柱状细胞基本相似,排列杂乱。但两种上皮细胞的核,大致呈上下两排(fig.6)。管、囊腔内含不等量之嗜伊红凝结物和胆固醇结晶。有时见上皮细胞呈鳞状化生(fig.8,9),偶见粘液细胞、皮脂腺细胞(fig.10)和纤毛柱状上皮细胞。间质中除有一些纤维结缔组织外,尚有许多细胞密集成大小不等的团块,其细胞成分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亦可见淋巴滤泡形成(fig.7)。电镜下柱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畸形线粒体,以至能见的胞浆基质很少;锥形细胞内线粒体较少,含多量致密的溶酶体样小体;另有绒毛状突起突向细胞间隙。部分肿瘤镜下见肿瘤广泛坏死和纤维化。也有病例间质出现肉芽肿性反应,可见上皮样细胞,非干酪性结核样肉芽肿及郎罕氏多核巨细胞。
fig.9fig.10

生物学特点:良性肿瘤,术后很少复发。有复发者亦多为遗留的小的多发性瘤结所致,而非手术中摘除之肿瘤本身。无论上皮成分或淋巴成分恶变者极少。

大多数人认为它来源于腮腺内淋巴结或残存于邻近淋巴结构内的异位涎腺组织。腺淋巴瘤中的淋巴样成分是以前就存在的淋巴样组织,或是上皮成分诱发的炎症或过敏反应,则其说不一。一是认为腺淋巴瘤中的淋巴样成分是以前就存在的淋巴样组织。也有认为腺淋巴瘤不是真性肿瘤,而是由于营养或代谢不良,腮腺纹管上皮发生化生,进而引起迟发性变态反应的组织反应。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