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是怎么回事? 等

2009-11-28 www.cnic.ac.cn A +

信息编号10141151至10141200间共50条。
10141151:胃泌素瘤是怎么回事?
1995年由Zollinger和Ellison两人发现一综合征,以严重的消化性溃疡、高胃酸分泌及非β胰岛细胞瘤为临床特征;1960年Gregory由肿瘤中分离出胃泌素样物质,因此,本病也称为卓-艾综合征。本病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男女比例为2∶1至3∶1,其确切的发病率不太清楚,属少见病种。临床分为散发型和家族性两类,前者较为多见,约2/3以上为恶性肿瘤,后者为Ⅰ型家族性内分泌腺瘤病的一部分...查看详细(1728字节)

10141152:胃泌素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消化性溃疡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约占90%,其中,75%患者以上腹疼痛为主诉,其疼痛特点很难与一般溃疡病区别,但对抗溃疡药物反应差是其特征,有些病人疼痛程度重,持续不缓解,呈进行性病程;其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也比一般的溃疡病多见;当按一般的溃疡病行胃大部切除时,往往在术后早期即很快出现吻合口的溃疡、穿孔和出血,这是本病临床特征之一。本病多数溃疡呈单发性,中等以下大小,可有多发或巨大溃疡,据报道...查看详细(1475字节)
10141153:胃泌素瘤怎样治疗,预后如何?
对本病的根本治疗是切除产生胃泌素的肿瘤。对不能发现肿瘤及肿瘤不能完全切除者,可用药物治疗。(1)手术治疗①肿瘤切除术:胃泌素瘤如完全切除,则胃酸分泌和血清胃泌素将迅速恢复正常。位于胰外、肠外,或位于十二指肠壁的胃泌素瘤,常为单个,手术完全切除较为可能。位于胰腺内的肿瘤能完全被切除,而获痊愈者小于10%;如手术时未能发现预先定位的肿瘤,则应仔细探查少见或罕见部位肿瘤存在的可能。②伴有其他内分泌肿瘤...查看详细(1731字节)

10141154:何谓倾倒综合征,其引起的腹泻有何特点?
倾倒综合征是指在胃切除和胃肠吻合术后,由于病人失去幽门或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胃内食糜骤然倾倒至十二指肠或空肠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由于其诊断标准不够统一,故发病率各家报道相差悬殊。据临床观察,胃切除量越多,吻合口越大,其发病率越高,而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发病率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可逐渐习惯于自我饮食的调节,以控制症状的发生,故术后时间越长,发病率越低。倾倒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胃切除术后第1周至第3周病人恢复进食时...查看详细(829字节)
10141155:倾倒综合征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倾倒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血糖和血容量:由于胃切除术后,患者失去了幽门的调节功能,残胃容积缩小,以及迷走神经切除后影响了餐后胃的舒张,以致食后大量高渗性食糜骤然倾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肠腔内的高渗糖和肠壁中的细胞外液迅速互相交换,以保持肠内容物和肠壁之间渗透压的平衡,并可致血糖明显升高、血容量下降和肠管膨胀。(2)消化道激素的作用:给胃切除术后患者饮4.5%葡萄糖溶液220ml...查看详细(1158字节)

10141156:倾倒综合征如何防治?
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患者宜少食多餐,多进干食,少进汤,限制碳水化合物,尤其是食糖,宜进食高蛋白质、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进餐后需躺卧半小时左右。养成在餐间或空腹时饮水的习惯,餐前20~30分钟服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或普鲁苯辛等),以阻止过度的胃肠蠕动,口服甲磺丁脲(D860)0.5~1.0g,可缩短高血糖症的持续时间。经上述处理后,未发生者可防患于未然,绝大多数的轻、中度病例可在数月或数年内症状减轻或消失...查看详细(956字节)
10141157:非热带口炎性腹泻是怎么回事?
非热带口炎性腹泻又称乳靡泻,大量研究已证实本病与进食麦粉关系密切,麦胶可能是本病的致病因素,故最近将本病病名改为麦胶引起的肠病即麦胶性肠病。本病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发病率较高,国内很少见,男女之比为1∶1.3~1∶2.0,女性多于男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高峰年龄为30~60岁。研究认为,人对麦胶(俗称面筋)食物异常敏感,麦胶被乙醇分解后,可分离出α、β、γ和δ4种麦素,其中α麦素对小肠粘膜具有毒性...查看详细(856字节)
10141158:非热带口炎性腹泻为什么会出现腹泻?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在于小肠粘膜,其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有很大的差异,表现为小肠粘膜绒毛萎缩、变平、变形,甚至消失,表层环状细胞减少,上皮下层有炎性细胞增多和腺体增生,粘膜柱状上皮细胞变低平,胞浆有空泡,核大小不一,微绒毛模糊不清。有些病例粘膜粗厚,呈慢性炎变,绒毛仍存在,但杂乱无章,肠腔可有不同程度扩大。肠粘膜细胞的酶分泌减少,如二糖酶、二肽酶、脂酶、磷酸酶以及脱氢酶,肠液及肠道激素分泌亦减少。因此...查看详细(570字节)

10141159:非热带口炎性腹泻有什么表现?
其表现为:大多数病人可见腹泻,典型者呈脂肪泻,其粪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样,常漂浮在水面,多具恶臭,每日大便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多数患者有经常性或间歇性腹泻,少数病例早期可无腹泻,甚至可见便秘,以致被漏诊。腹痛较腹泻少见,多为腹胀痛,常在排便前出现,腹部可有轻度压痛。有些病例可有明显的腹胀、恶心和呕吐。本病水肿常见,发病期夜尿量多。若伴发感染,可见发热。因长期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可出现营养不良综合征群...查看详细(856字节)
10141160:非热带口炎性腹泻如何诊断治疗?
对于长期腹泻、体重减轻、倦怠乏力、水肿以及维生素缺乏和电解质紊乱表现的病例,应警惕小肠吸收不良的存在。诊断非热带口炎性腹泻首先要与其他肠道器质性疾病、胰腺疾病所致的吸收不良加以鉴别,根据粪脂、胃肠X线检查、各项小肠吸收试验、纤维内镜以及小肠粘膜活组织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然后经治疗试验能说明与非热带口炎性腹泻有关,才能最后确定诊断。对本病确诊后,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替补疗法,其中,以饮食疗法最为重要。(1)饮食治疗:避免食用含麦胶饮食(如大麦、小麦、黑麦、燕麦等各种麦类)...查看详细(884字节)
10141161:热带口炎性腹泻是怎么回事?
热带口炎性腹泻好发于热带居民,以南美、非洲、印度及东南亚地区最为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病。本病除有舌炎、口角炎体征外,尚有乏力、腹痛、腹泻,其大便每日1~2次,或十多次,粪便量大,呈糊状,色淡恶臭,油腻泡沫状,约30%的病例有脂肪泻及低白蛋白血症,口服蛋白耐量试验显示吸收延缓。50%的病人有葡萄糖耐量不正常,约90%的病例木糖吸收试验尿排出量减少。维生素A及B12吸收试验亦不正常。本病病因尚不太清楚...查看详细(1339字节)
10141162:热带口炎性腹泻如何诊断治疗?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发病地区、临床表现、小肠吸收功能减损以及小肠活组织病理表现而诊断。治疗首先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适当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失调。腹泻次数过多者给予止泻剂,维生素B12、叶酸治疗时间要持续一年。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口服四环素250~500毫克/次,每日4次,共1个月,随后改为每日2次,共5~11个月。应用磺胺类药同样有效,每日琥磺噻唑10g,每日4次,口服1个月后,改为每日2次,共5个月...查看详细(564字节)

10141163:为什么吸收不良综合征又称脂肪泻,其常见于哪些疾病?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以致营养物质不能完全吸收,而从粪便中排出,引起营养缺乏的临床综合征群,亦称消化不良综合征。由于患者多有腹泻,粪便稀薄量多而油腻等脂肪吸收障碍所致的症状,故又称为脂肪泻,吸收不良主要表现为对脂肪吸收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常见于许多疾病,按其病因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消化不良①由于胰酶缺乏或活力减低,引起脂肪水解作用的减损而致消化吸收障碍...查看详细(1576字节)
10141164: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怎么回事?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1973年Stricklandt等主要根据病变的好发部位和血清中壁细胞抗体存在与否将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胃体胃炎)和B型(胃窦胃炎)。A型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原是胃底腺壁细胞的一种成分,患者血中能检出抗壁细胞抗体,自身抗体不断地破坏壁细胞而使胃粘膜发炎并逐渐萎缩,病变主要在壁细胞多的胃体部。由于壁细胞被破坏,使内因子生成减少,所以患者多伴有恶性贫血...查看详细(1291字节)
10141165:中医对急性痢疾怎样辨证治疗?
急性痢疾,如湿热痢、寒湿痢及疫毒痢,只要及时正确地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如果失治或误治,则可迁延而成慢性痢疾,或邪毒内陷,内扰神明,而为厥脱神昏之变,甚或死亡。(1)湿热痢: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腻微黄,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方用芍药汤加减,初起时一般去肉桂加银花。赤芍15g,当归9g,黄连5g,槟榔5g,木香5g,生大黄9g,黄芩9g...查看详细(2261字节)
10141166:中医对慢性痢疾怎样辨证治疗?
慢性痢疾,如休息痢、阴虚痢、虚寒痢及劳痢,可以由急性痢疾转变而来,也可起病即呈现慢性过程。慢性痢疾,一般病情缠绵,治疗难以奏效,但只要辨证确切,治疗精当,大多能得以缓解或痊愈,但若失治或不注意调养,病情常易逐步加重而入损途。(1)休息痢:下痢时作时止,日久不愈,饮食减少,倦怠怯冷,嗜卧,每因饮食不当或起居不慎、感受外邪、过度劳累或思虑郁怒而诱发。发作时,腹痛里急,大便夹有粘液或见赤色,舌质淡,苔腻...查看详细(2459字节)

10141167:噤口痢中医怎样治疗?
下痢不能进食,或呕不能食者,称为噤口痢,其证有虚有实。实证多由湿热、疫毒蕴结肠中,上攻于胃,胃失和降所致,症见下痢,胸闷,呃逆不食,口气臭秽,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泻热和胃,苦辛通降,方用开噤散加减:黄连5g,石菖蒲8g,茯苓8g,陈皮8g,半夏8g,荷叶蒂6g,大黄6g,陈仓米5g。本方具有升清降浊、清热化湿、降逆和中之功,宜浓煎成少量药汁,分多次徐徐咽下。若呕吐频繁...查看详细(1217字节)
10141168:民间治疗痢疾的单方验方有哪些?
民间治疗痢疾的单方验方很多,现摘录其中一部分,以供患者参考使用。(1)马齿苋:100~150g,加水煎服,每日两次;或鲜马齿苋捣汁半杯,加蜂蜜两匙,隔水炖,空腹分两次服,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2)凤尾草:30~40g,加水250ml,煎至100ml左右,再加白糖或冰糖5~10g,分3次口服,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3)蔓荆叶:取鲜叶250g,加水800ml,煎一个半小时...查看详细(2333字节)
10141169:何谓刮痧术?
刮痧术是中医治疗学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刮痧术主要是用补泻手法(轻刮为补,重刮为泻)刺激皮肤,使皮下充血、毛细血管扩张,使病变器官、细胞得到营养和氧气的补充,使全身血脉畅通,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使汗腺充血而病邪从汗而解,使周身气血迅速得以畅通,使人体损伤细胞活化,气血周流,通达五脏六腑,阴阳平衡,达到正本清源之目的,从而恢复人体自身的愈病能力。刮痧材料的选取:①刮具:最好选用水牛角...查看详细(1509字节)
10141170:如何用刮痧法治疗急性肠炎与痢疾?
急性肠炎多由饮食不当或暴饮暴食所致,多突然腹痛、肠鸣、频繁腹泻、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与脐周压痛。急性菌痢症状与急性肠炎相似,但多有里急后重,大便量少呈脓血或粘液状。二者在刮痧术治疗时,采用的穴位、经络基本相似,均以督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络穴位为主,常用的穴位及位置如下: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膏肓俞:第四胸椎棘突下...查看详细(1582字节)

10141171:溶组织内阿米巴是怎样一种原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又称痢疾阿米巴。按其生活史可分为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1)滋养体: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活动、摄食及增殖阶段,分为两型。大滋养体:为组织致病型滋养体,直径为20~40μm,内、外质界限分明,运动活泼,常生出指状或舌状单一的伪足,作定向的阿米巴运动;内质中可见被吞噬的红细胞,虫体经铁苏木素染色后,球形的核被染成蓝黑色;核膜内缘有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染色质颗粒,核仁小而圆,多位于核中央...查看详细(1377字节)
1014117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如何?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随被四核包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进入人体,在人体小肠中,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四核滋养体脱囊而出,随肠蠕动进入大肠,并在下移过程中分裂为4个小滋养体,定居于结肠粘膜皱褶或肠腺窝处,以摄取细菌及食物残渣为生,进行二分裂繁殖。部分小滋养体,由于肠内环境改变,小滋养体逐渐团缩,形成包囊混于宿主粪便排出,故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过程是包囊-小滋养体-包囊。当宿主机体抵抗力降低、肠功能紊乱以及肠壁受损时...查看详细(819字节)
10141173:溶组织内阿米巴是怎样引起发病的?
在人体机能良好的情况下,溶组织内阿米巴小滋养体通常在肠腔内生活,不断增殖形成包囊,多数人成为无症状的带虫者,仅有5%~15%的人成为患者。当人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小滋养体侵入肠壁,转变为大滋养体,大滋养体借其伪足的运动及其所含的溶组织酶的活性,使肠壁组织溶解破坏,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形成许多局限性小囊肿,囊肿破溃后排出粘液、脓血及大滋养体等内容物,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临床上则出现痢疾症状,表现为腹痛...查看详细(937字节)
10141174:何谓阿米巴痢疾,发病情况如何?
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变主要在盲肠与升结肠。临床上以腹痛、腹泻、排暗红色果酱样大便为特征。本病易变为慢性,并可引起肝脓肿等并发症。本病分布遍及全球,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见,毒力较强的虫株也集中于这些地区,呈稳定的地方性流行。感染率与社会经济水平、卫生条件、人口密度等有关。如温带发达国家感染率为0%~10%,热带发展中国家则可达50%以上,农村患者多于城市。夏秋季发病较多...查看详细(721字节)
10141175:阿米巴痢疾分为几种类型?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以下四型:(1)无症状型:患者感染阿米巴后,粪便中有包囊排出,但无临床症状。绝大多数感染的是无毒株,原虫在肠腔中生长,无抗体形成,呈携带状态;少数患者感染有毒力的虫株,但肠道病变局限、表浅,有抗体形成,呈隐匿型感染,可在某些因素影响下,转变成阿米巴痢疾或肝脓肿。(2)普通型:病情轻重不一,症状无特异性。当病变局限于盲肠、升结肠,或溃疡较小时,患者仅有大便习惯的改变...查看详细(1453字节)
10141176:阿米巴痢疾有哪些并发症?
阿米巴痢疾可出现肠道并发症与肠外并发症。(1)肠道并发症①肠出血:肠壁溃疡累及血管,可造成肠出血。出血量多少不等,大出血时患者往往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及血压下降等出血性休克表现。②肠穿孔:多见于暴发型。穿孔部位以盲肠、阑尾及升结肠为多见。急性穿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病情严重。慢性穿孔造成周围组织粘连,形成局部脓肿。③阑尾炎:阿米巴阑尾炎症状与普通阑尾炎相似,易形成脓肿...查看详细(945字节)
10141177:阿米巴病如何诊断?
(1)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轻,大便呈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腥臭,粪质较多,含血及粘液,常反复发作。(2)粪便检查:取急性期患者新鲜粪便(以自然排出、无尿液掺混的新鲜粪便为佳)的血液或粘液部分,立即送检(寒冷季节需注意保暖),镜下可见活动的、吞噬红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及大量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和夏科-雷登结晶。慢性期患者或带包囊者,应取粪便表面或粪端标本,经碘染色后镜检包囊,或先经硫酸锌离心漂浮法浓集包囊后...查看详细(982字节)
10141178:治疗阿米巴痢疾的吐根碱类药物有哪些,如何使用?
治疗阿米巴痢疾的吐根碱类药物为盐酸吐根碱与去氢吐根碱。(1)盐酸吐根碱: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与乙醇,呈中性或弱酸性反应,无臭,味苦。是目前所有抗阿米巴药中作用最强、效果最快者,能直接杀灭肠壁内及肠道外阿米巴滋养体,但对包囊无效。其杀灭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核酸核蛋白的合成而阻止滋养体的分裂,因原虫摄取药物比宿主细胞快而具选择性毒性。本品适用于急性阿米巴痢疾急需控制症状者...查看详细(1690字节)
10141179:治疗阿米巴痢疾的卤化羟基喹啉类药物有哪些,如何使用?
治疗阿米巴痢疾的卤化羟基喹啉类药物有喹碘方、双碘喹啉和氯碘喹啉三种。本类药物在体外需很高浓度才能杀死溶组织阿米巴原虫,而治疗量在肠内达不到这种浓度。但由于本药能抑制肠内与阿米巴共生性细菌及阿米巴体内酶的活性,从而使阿米巴滋养体的生长繁殖发生障碍。故适用于慢性阿米巴肠病及无症状的带虫者,而对肠外阿米巴病须与组织内杀阿米巴药同用。使用本类药物需注意的是,碘过敏、甲状腺疾患、严重肝病、视神经病变者及孕妇忌用...查看详细(1114字节)
10141180:治疗阿米巴痢疾的硝基咪唑类药物有哪些,如何使用?
治疗阿米巴痢疾的硝基咪唑类药物有甲硝唑、甲硝磺唑、氯甲硝哒唑和二甲硝咪唑。本类药物抑制原虫氧化还原反应,使病原体氮链断裂,在体外有明显的杀灭阿米巴原虫和抗厌氧菌作用。对各部位的阿米巴均有效。口服后迅速吸收,广泛分布于体内各器官和大多数体液中。本类药物为近年来治疗阿米巴肠病及阿米巴肝病的首选药物,孕妇(尤其是早孕)和哺乳期妇女慎用,服药期间(除氯甲硝哒唑外)均应忌酒。(1)甲硝唑:又名灭滴灵...查看详细(1208字节)

10141181:氯喹、安特酰胺、安痢平治疗阿米巴病各有何特点,如何使用?
(1)氯喹:属氨基喹啉类药,体外作用较卤化羟基喹啉类强,但不及吐根碱,口服后在高位小肠全部吸收,与组织蛋白及核酸有高度结合能力,排泄缓慢,肝、脾、肾、肺等器管内药物浓度较血浆高200~700倍,对肠外阿米巴病疗效显著。本药适用于肠外阿米巴病,尤其是体弱者;阿米巴肠病,除采用甲硝唑外,加用本品可预防肝脓肿的形成。口服剂量,成人每日0.6g(基质),连服2天后,改为每日0.3g,2~3周为1疗程;小儿每日10~15g/kg...查看详细(1167字节)
10141182:治疗阿米巴痢疾的抗生素类药物有哪些,如何使用?
治疗阿米巴痢疾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类、巴龙霉素以及红霉素。由于阿米巴原虫以吞噬肠内细菌及大肠菌群丛的代谢产物为营养,故可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内细菌,从而间接发挥抗阿米巴作用。适用于阿米巴痢疾的普通型与暴发型,尤其是合并细菌感染时。本类药物对肠外阿米巴病无效,其中巴龙霉素兼有直接杀灭肠道内阿米巴滋养体作用。(1)四环素类药物:常用盐酸四环素和土霉素。盐酸四环素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有引湿性...查看详细(1982字节)
10141183:治疗阿米巴痢疾的中草药单方有哪些?
治疗阿米巴痢疾的中草药有鸦胆子、白头翁和大蒜。(1)鸦胆子:为苦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鸦胆子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去壳取仁,以干龙眼肉及胶囊包裹吞服,或压去油,制成丸剂或片剂服。本品性味苦寒,归大肠、肝经。有清热解毒、治痢截疟、腐蚀赘疣的功效。口服可用来治疗热毒血痢、冷积久痢及各型痢疾,外用可治鸡眼赘疣。根据前人治疗冷积久痢的经验,近代临床将之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查看详细(1771字节)
10141184: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的粪便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细菌性痢疾在发病初期常表现为腹泻,而无脓血便,稍后才出现典型的脓血便,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菌痢病人的肠道病理变化所致。痢疾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后,在胃内可被胃酸所杀灭。当人抵抗力降低时,痢疾杆菌则经胃进入小肠大量繁殖,有些死亡了的细菌释放出内毒素,刺激肠壁使其通透性增加。被吸收到血流的毒素,最后可从结肠粘膜排出,使结肠过敏和引起粘膜损害,在此基础上,痢疾杆菌和肠道其他细菌在粘膜表面和粘膜下繁殖,进一步产生破坏作用...查看详细(994字节)
10141185:什么叫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中医学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重视同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重视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点,以及病人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所谓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候...查看详细(662字节)
10141186:中医认为感冒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中医认为感冒是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条件下,复感风、寒、暑、湿、燥、火(温、热),或疫毒之邪而致的一种外感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多。自然病程为3~7天。在整个病程中少有传变。一般散在发生,若病情较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男女老幼证候相似者,称为时行感冒。感冒的临床表现以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鼻塞声重、流涕喷嚏、脉浮等肺卫症状为主,或伴有咳嗽、咽痛、声音嘶哑等症。时行感冒则流行广泛...查看详细(580字节)
10141187:中医认为感冒的病因是什么,各有何致病特点?
中医认为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以风邪为主的外邪所致,故俗称“伤风”。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脉浮等为主要症状体征。风为春季的主气,然四季皆有风。因此,感冒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为多见。四季又各有不同的时令气候,如春多风,夏多暑热,长夏(夏秋之间)多湿,秋多燥,冬多寒。风寒暑湿燥热(火),是四季不同的时令主气。风邪的致病特点之一,即“风为百病之长”...查看详细(990字节)
10141188:中医认为感冒是怎样发生的?
风邪之所以能侵犯人体引起感冒,与机体正气之强弱,肺卫调节功能失常与否有密切关系。如果正气不足,起居不慎,受寒淋雨,劳累过度,致使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寒暑湿燥热等时令之邪,便可乘虚侵犯人体而发病。感冒,其病变部位主要局限于肌表,即皮肤及其附属组织,属于八纲辨证的外感表证。用其他辨证方法分析,也可以说,在脏腑辨证方法中属于肺系病,在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中属于卫分病,在六经辨证方法中属于太阳病。风邪等外邪伤人...查看详细(1126字节)
10141189:中医认为影响感冒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气候感冒随“六气”之不同,可出现不同的证候类型。“六气”是指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和终之气,它反映了一年之中六个气候变化规律。每一气中,有其主气,并配合四个节气。在一般情况下,感冒证型可随气候变化规律而变化。感冒与“六气”的一般关系,如下表所示:六气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主气风热暑湿燥寒节气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感冒证型风温风热暑湿暑热风湿凉燥温燥风寒气候有常有变...查看详细(5043字节)
10141190:感冒与脏腑有何联系?
脏腑,是中医对人体内脏的总称。按照内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传化之腑、奇恒之腑三类。脏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内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传化之腑,是受盛和传化饮食水谷的内脏,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合称六腑。奇恒之腑形态中空属腑,而贮藏精气功能近似于脏,包括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中医认为,脏腑是生命活动的核心。感冒之病,主要与五脏有关。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查看详细(1835字节)
10141191:感冒与经络有哪些联系?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由正经、奇经、经别及络脉、经筋、皮部构成一个独特系统,是联系人体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的通路。经络系统以十二正经为主体,正经十二对,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表里相合,左右对称。汉代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即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六经辨证,是以十二正经及其所属脏腑为依据,以同名手经足经归为一经,将外感病分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厥阴病、少阴病六个阶段...查看详细(790字节)
10141192:感冒病的中医诊断标准是什么?
感冒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如下:(1)两个区域性症状①全身性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或腰背酸痛,有汗或无汗,脉浮,舌苔薄白等;②局部性症状:咳嗽,流涕,喷嚏,鼻塞,咽痛,声重,声哑,纳差,恶心等。(2)五个系列症状①卫表系列:恶寒发热或暂不发热,头痛,身困,有汗或无汗,脉浮,舌苔薄白;②肺卫系列: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咳嗽,喷嚏,鼻塞,流涕...查看详细(792字节)
10141193:中医将感冒分为哪几种证候?
中医将感冒分为实证、本虚标实证、脱证三大类。实证根据感受的邪气及其发生发展情况不同,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热感冒、暑湿感冒、温燥感冒、凉燥感冒、风寒表湿感冒、表寒肺热感冒,以及少阳病、太阳少阳并病、太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等十二个主要证候。本虚标实证根据正虚的性质分为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肺脾气虚)、阳虚(脾阳虚、肾阳虚、脾肾阳虚)、阴虚(肺阴虚、肾阴虚、肺肾阴虚)、血虚及气阴两虚感冒等十一个主要证候...查看详细(604字节)
10141194:为什么说解表法是治疗感冒的基本大法?
解表法,又称汗法,是一种疏散外邪、解除表证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外感初起,病邪侵犯肌表所表现的一系列病证。适用于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疼痛,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脉浮等症状,通过发汗达到解除表邪的目的。感冒是由于风邪为主的六淫、疫毒等外邪侵袭人体而导致的疾病。一般初起邪在肺卫,辨证属于表实证,故其治疗应遵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指出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采用解表达邪的治法,故解表法是治疗感冒的基本大法...查看详细(563字节)
10141195:解表法分为哪几种,各自适应证是什么?
解表法可以分为辛温解表法、辛凉解表法、透表解暑法、辛凉润燥法、辛温平燥法等治法。辛温解表法适用于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有表实、表疏之分,前者寒邪偏盛,令卫阳闭遏、营阴郁滞,治应发散风寒,用麻黄汤;后者风邪偏盛,令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治宜调和营卫,用桂枝汤。辛凉解表法适用于风热感冒,根据邪气在卫在肺不同,选用银翘散或桑菊饮治之。透表解暑法适用于暑热暑湿感冒,根据暑热、暑湿之不同...查看详细(632字节)
10141196:和解疏泄法应用于哪种感冒?
感冒之后,邪在肌表,可汗而发之;若邪气入里,可清泄荡涤;倘若邪不在表,又非在里,而内犯少阳或留连三焦,郁于膜原时,治疗则应和解疏泄,透解邪热,宣通气机,以达到外解里和的目的。(1)和解少阳外感风寒,表不得解,内传少阳,则邪不在外,又非在里,形成半表半里之证。少阳为枢,邪入少阳,则枢机不利,如正能胜邪,邪出于表,则发热;正不胜邪,邪气内入,则恶寒,因而病发寒热往来。由于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故不能发汗以解表...查看详细(2371字节)
10141197:表里双解法应用于哪种感冒?
本法为表里同病而设。凡表证未除,里证又急者,可用此法。在表里同病的情况下,只解表则在里之邪不得去,只治里则在表之邪不解,甚至内陷,必须表里同治,内外分解,使表里之邪同时蠲除。(1)解表泻实本法适用于外有表邪,里有实积之证。如患者出现恶寒高热,腹部胀痛,脘部痞闷,作呕,大便不通等症,方用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本方治外感表证未罢,里已成实之证。方中以桂枝解表,厚朴、枳实消痞除满,佐大黄以通便导滞...查看详细(2122字节)
10141198:扶正解表法适用于何种感冒?
扶正解表法适用于正气亏虚,外邪侵袭,邪气尚在肌表的证候,其常用方法有以下5种:(1)益气解表气虚之人,肌表不固,御邪无力,易遭邪侵,故常罹患感冒。一经发病,又常缠绵难愈。对于气虚感冒,不用表散则邪不外解,不用补益则正气无力托邪外出,故治应益气解表,以期邪正兼顾。但补气之中须佐行气,使补中有行,以防补而滞邪,邪气反不得出。本法为气虚兼外感而设。方用参苏饮(《和剂局方》),或人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查看详细(3063字节)
10141199:补虚胜邪法适用于何种感冒?
汗散能解表驱邪,但汗散又可耗气伤阳。所以汗法虽然是治疗感冒的常法,但也只宜于正气不虚,或正虚不甚者。倘若正气大虚,外邪因虚而袭,则当舍汗散而行补益,强主则可胜客,而达正胜邪却之目的。强主补正胜邪的方法,又有补中、温阳之异。(1)补中表自解“汗为心液”,心血由水谷精微化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故中焦脾运虚弱,心血不充,则汗源不足。凡中气大虚之人,由于正气不支,感受外邪而感冒者,不可以汗散常法治之。因为正气无力托散...查看详细(1246字节)
10141200:解表法还有哪些兼治方法?
解表法的兼治方法还有:(1)解表化湿法素有脾虚蕴湿,又感风寒湿邪,内外相引,风寒湿相搏,病发感冒,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烦疼,形成风寒夹湿之证。治应辛苦温燥相合,一方面辛温开散,可以发汗,使肌表之邪由汗而解;一方面苦温合用,可以健脾燥湿,脾运湿化,里湿无由以生。但风为阳邪,开散易泄,湿为阴邪,粘腻难除,故发汗之时,当微微似欲汗出,使阳气内蒸,湿可化汗而出,以达风湿俱去之目的。方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查看详细(2225字节)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