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2009-11-28 www.xiangya.com.cn A +

作者:科室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1-6病人资料:

50天男性婴儿。

主述:出生后全身发绀50天,加重伴呼吸困难1月入院

体查:T:36.5℃,P170次/分,R40次/分,体重4.5kg,全身紫绀。头颈部正常,双肺呼吸音清,腹软,未及肿块,肢体活动正常,无畸形;专科情况:心前区隆起,心脏扩大,胸骨左缘2~4肋间可听到4/6级收缩期杂音,P2亢。心率170次/分,律齐。

生化检查Hb133g/l;WBC7.6x109/L,N0.53,L0.40;Pt340x109/L;总蛋白:58.2g/l;总胆红素:31.4umol/l,直接胆红素:11.7umol/l;总胆汁酸:18.8umol/l。PT,KPTT:正常;PaO2:42.6mmHg,SO2%:79%。

ECG:心率190bpm;电轴左偏,左室大,

X线:“二尖瓣”心型,肺血多,右下肺动脉增粗,心尖向左下延伸达侧胸壁,心胸比率0.55。

ECHO: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膜周部VSD,直径13mm;PDA直径6mm;冠脉为YacoubA型。

CT:大血管反位,升主动脉从右室发出,肺动脉从左室发出;肺动脉干增粗(20mm),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弓直径7.2mm,降主动脉通畅。

复杂先天性紫绀性心脏病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动脉导管未闭

肺动脉高压(中度)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是指两根大动脉位置错换,主动脉接受来自从右心室的体循环静脉血,而肺动脉接受来自左心室的肺静脉氧合血液,因而形成两个相互隔离的循环系统,即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全身→体静脉→右心房为一个循环;左心房→左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为另一个循环系统(图2,图3)。多数患者在新生儿期就死亡,存活的患者都伴有其它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等。

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紫绀、进行性心脏扩大和早期出现心力衰竭为主。因合并畸形不同,肺充血程度和体肺循环血液分流量多寡不同,症状及其出现时间也不同。

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明显的心脏增大及肺血增多。主要依靠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心血管造影仅在疑有多发室缺时或需明确主动脉弓的解剖时应用。 

新生儿一旦确诊,立即应用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若见效果,可维持24小时或数日保持动脉导管开放,血氧饱和度升高,紫绀减轻,另外控制心力衰竭,纠正缺氧、酸中毒,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手术治疗是救治患儿的唯一途径(MOVO1)。在有条件的医院,该类手术不受年龄及体重的限制;对于无左右心间分流的患儿,诊断后需立即手术。大动脉转位合并VSD的患儿,病情平稳,无明显心衰,生后6~8周时择期手术。

姑息性手术:目的是增加主动脉血液的血氧饱和度,减轻紫绀,改善心功能,为根治性手术提供条件。方法包括房间隔造口或部分切除术、体-肺动脉分流术及肺动脉环缩术等。

根治性手术:包括解剖学根治和功能根治。功能根治术是使肺静脉血及上下腔静脉血在心房水平改向,使肺静脉血回流至右心室,上下腔静脉血回流至左心室,从而在功能上矫正大动脉转位所致的血液循环异常,包括Mustard术和Senning术。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术称为Switch术(动脉调转术),为大动脉的解剖学纠治术,将主动脉移入左心室,肺动脉移入右心室,是一种理想、合理的手术。但需进行冠状动脉移植,技术要求较高。以出生后一个月内施行效果为佳。

完全全性大动脉错位若不伴室间隔缺损,预后不良,约80~90%病例死于1岁内。未经手术者约80%死于1岁以内。常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缺氧、脑出血,以及红细胞增多而引起脑栓塞。手术可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有问题请咨询心胸外科邮箱:xyxxwk@yahoo.com.cn

湘雅医院心胸外科主治医师黄凌谨

文章录入:waixx责任编辑:waixx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