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外耳道疖肿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治疗? 我家宝贝76天时,突然发现右耳流脓,但不哭闹,立即前往医院诊治,因为脓液过多,判断不出症状,以为是洗澡时耳朵进水引发中耳炎,打了三天头孢呋辛钠(一天一次,一次0.25g),耳内脓液明显减少,医生发现是外耳道疖肿。由于孩子对青霉素过敏,年龄又太小,所以继续打头孢呋辛钠(一天两次,一次0.15g),隔一天去医院清洗一下耳内的脓液。现在已经8天了,小屁股上已经13个针眼了但仍不见好,仍有少数的流脓现象。我想请问一下,外耳道疖肿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治疗?以后如何防治呢??谢谢!!最佳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夏季多发。其病因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疖肿。
症状表现:
(1)耳郭牵引痛、耳屏压痛或咀嚼时疼痛;
(2)注意是单发抑多发疖肿,脓栓,已破溃溢脓;
(3)注意腮腺及乳突,疖肿在外耳道前壁者,可发生耳前肿胀,并可累及腮腺;后壁疖肿可引起耳后、乳突部肿胀。
治疗方案:
1、1%~2%酚甘油或10%鱼石脂甘油棉栓留置外耳道内,或局部涂中药消肿散加2%达克罗宁黄连素软膏,必要时给抗菌药物及镇痛药。
2、局部热敷、理疗或普鲁卡因封闭治疗。
3、疖肿已有波动者,可行切开引流。
4、反复发病者,应注意有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炎、营养不良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预防护理:
1、平时禁止掏挖耳朵。
2、患病后,如在冬季,可在外耳道口塞以疏松的棉花球,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样则易腐、易排毒而也易于愈合。
3、外耳道要保持干燥洁净。擦去污秽时,切忌粗暴或反复重擦。
4、在病起初期或疖肿未成熟之际,可于耳外部热敷。每天3-4次。
5、睡眠时,病耳宜在下侧,但要注意不要让其受到压迫。
6、疼痛较重难忍时,可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穴以镇痛。
7、在愈合之初,必然产生轻微瘙痒感,切勿狂搔乱掐。
8、注意处理全身性诱发病因。
回答时间:2007-12-3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