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特发性脊柱侧凸

反射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探讨 中医中药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2009-11-28 www.39kf.com A +

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理事
北京雄文中医门诊部主任陈丽
、概述
1.脊柱侧弯的定义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或个节段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并伴有肋骨左右高低不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椎旁肌肉韧带异常等
侧弯可出现在脊柱一侧,呈“C”形;或双侧出现,呈“S”形。由于脊柱的变形,可减小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容积量,还会降低身高。
2.脊柱弯曲的病理改变
①椎骨的改变;②肋骨与胸廓的改变;③椎间盘改变;④椎管改变;⑤椎旁肌改变;⑥胸腔内脏改变。
3。什么是特发性脊柱侧弯?
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很,除脑瘫、脊髓空洞、小儿麻痹、神经纤维瘤病、胚胎发育异常等引起脊柱侧弯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无法找到原因,部分脊柱侧弯称之特发性脊柱侧弯。在脊柱侧弯的病例中,特发性脊柱侧弯最为常见,发生率最高,占80%以上,而且多是发病在青春发育期,因而医学上称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1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缩写为AIS)。本病是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常见疾病,由于处在发育期,得病后病情也发展迅速。在我国,有资料显示,儿童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为1.06%,它不仅会因形体外观畸形、美观受损给少年儿童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伤害,还会引起心肺功能的障碍和严重的心理障碍,成为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为此,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界关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课题。
4.病因:目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有
(1)遗传因素;
(2)激素影响;
(3)结缔组织发育异常;
(4)神经一平衡系统功能障碍;
(5)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等。
二、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诊断
由于脊椎侧弯可能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对特发性脊椎侧弯的诊断需采取排除法,排除了有明确原因造成的脊椎侧弯,方可确认为特发性脊椎侧弯。
(一)症状:AIS初次发现常在10~13岁左右。最初发现的症状常为脊柱向一侧弯曲,由于脊柱侧凸造成躯干不平衡,患者站立时可见躯干不对称,如脊椎骨偏离正中线、胸骨剑突偏离正中线、双肩不等高、两腿不等长、骨盆不等高、单侧肩胛骨向后突出等。严重时胸廓塌陷,前胸不对称,患者感到胸闷气粗。有的人畸形不明显,仅感觉腰背疼痛。
脊柱侧弯患者可出现以下症状:腰背酸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心速加快、心慌意乱、气短、胸腹胀满、四肢肌肉无力、体力较弱等。
(二)初诊:
1.在患者初诊时应详细了解其病史,有助于判断脊柱侧弯的起因,了解脊柱侧弯的发病年龄及病程进展情况。
2.体格检查:
(1)一般充分暴露上身。
(2)躯干站立后测量双肩是否水平,臀部裂缝至颈椎C7垂线的距离。观察胸椎是否有生理后凸的减小或前凸。
让病人前屈时,可有明显的胸廓旋转畸形和肩胛骨不等高,俗称剃刀背畸形。
(3)仔细观察脊背部,特别注意沿着背部中线皮肤部位是否有色素病变、皮下肿块、脂肪瘤、血管瘤、黑痣、局部皮肤凹陷和毛发等。这些体征强烈提示存在脊髓的发育性畸形。
(4)仔细检查腹壁反射和两下肢的肌力感觉,可能存在病理反射和局部肌
肉群麻痹等。
3.X线摄片:
X线拍片是诊断脊柱侧凸的主要方法,可以确定畸形的类型、病因部位、严重程度和柔软性。摄片要求把脊柱的全长拍正侧位片,并包括两侧髂嵴,以反映
畸形的真实性和躯干的平衡状态,(对4岁以内的幼儿应仰卧位摄全脊柱片)。
4.弯曲角度测量:首先在正位片上定出侧凸的上下端椎,这两个椎体是最为倾斜的,通常呈旋转中立位。沿上端椎的上终板和下端椎的下终板各画一直线,并引两条与其各自垂直的直线,二线夹角即为侧凸的Cobb氏角,以同样方法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出可能存在异常的矢状面形态,如胸椎前凸或过度后凸。应用Cobb法测量站立位脊柱正位X光片的脊柱弯曲,角度大于10度可诊断为脊柱侧凸。
三、脊柱侧弯的治疗
(一)如果Cobb氏角不到20度,无需处理。但对于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由于发展很快,要定期随访,随访时要摄脊柱正侧位片检查。对于Cobb氏角在20一30度之间的青少年,或小于40―50度并无继发症状的成年人可继续观察,不必进行治疗。患者自己可以经常留意病情是否有变化,可定期拍片检查。简单的方法是量身高,如身高减少,可能说明侧弯在发展。
(二)对Cobb氏角超过界限,病情发展较快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控制侧弯和畸形的发展。以往曾认为脊柱侧弯是不可逆的,通过保守治疗,使之不再发展,即是满意的结果。如侧弯继续发展,则只有通过手术处理。因此,医学上确认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手术治疗;一是非手术的保守治疗。
第一种是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治疗的适应症,要求Cobb角大于40度,而且手术需在12岁以后才能进行。这样,使Cobb角在40度以下的、年龄低于12岁的患者只能处于一种消极等待的状态。在等待期间,病情还在不断的发展,这与早期治疗效果佳的要求是矛盾的。而且手术治疗脊背侧弯的技术条件要求很高,手术复杂,并发症多,有的可能出现严重的神经损伤并发症:如脊柱的生理弯曲度消失,脊背变得僵硬不能弯,活动受限等症状。因此,为了对患者负责,我们反射疗法工作者并不把手术治疗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一直在寻求安全可靠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第二种是非手术治疗:也就是,对脊柱侧弯的保守治疗。由于手术治疗存在着上述的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有效地实施非手术治疗方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三)脊柱弯曲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脊柱弯曲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椎骨发生结构和位置的改变,从而引起整个脊柱侧弯或后突,使整个躯干部发生畸形性改变的一种病变。其主要变化是:以椎骨位置和结构改变为中心,又引起周围一切软组织,包括神经、软骨、韧带、肌肉等受到牵拉和挤压产生粘连、变性、肥厚等病理改变。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创立了一套以手法、牵引、针灸、药物与支具固定、功能锻炼等方法对青少年脊柱侧弯进行综合治疗,取得明确的疗效。
1.支具固定:适用于C0bb角在35度以内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支具按照病人的身高、体形、尺寸进行量身定做,要求患者24小时佩带,而且是贴身佩带,才能起到矫形作用,佩带半年到1年左右更换。国外有资料表明,支具治疗对轻型特发性侧弯有效,可以避免手术或减轻手术患者侧弯的严重程度,有效率可达75%以上。但目前我国支具制作多不正规,治疗欠规范,缺乏专门医生指导,有效率较低。我们认为单独使用支具效果不甚理想,而且支具治疗仅对骨骼生长发育尚未停止的患者有效,它只能控制畸形进展,而不能根本纠正侧弯畸形,因此,最好是配合其它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如经手法牵引后,使用支具可使已复位的椎骨稳定不变,不发生反弹变化;同时也有扩大椎体间隙的作用。
2.针灸:利用针灸或电针疗法,刺激椎旁两侧肌肉(重点是凸侧的肌肉),以加强肌力,改善气血循环,剥离组织粘连,防止发生再粘连。
3.药物:根据不同的病情及病人体质用不同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4.手法复位:主要采取脊背反射疗法的一些特殊手法,将脊柱两侧肌肉彻底放松,使脊柱各椎体间连接松动,然后采用手法使椎体恢复正常的生理解剖位置,纠正脊柱的弯曲,最后再应用手法调节脊柱两侧肌肉的紧张度,使脊柱固定在复位后的曲度。通过反复几次治疗,使青少年脊柱侧弯得到纠正。这种治疗的优点在于:克服了支具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局限,使许多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患者能够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及早期治疗机会。符合特发性脊柱侧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轻侧弯的严重程度、减少手术治疗率的基本治疗方向。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对施术者的要求极高,不仅要具有娴熟的按摩手法,技术性强,而且还要有丰富的脊柱复位治疗经验,否则起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加重病情。
我们采取的主要手法包括:
(工)空心掌按揉:空心掌的特点是完全无痛,因为痛觉刺激会使肌肉紧张,无痛才能使肌肉组织放松。在无痛、放松的情况下,才有利于剥离粘连、改善肌肉活力,加强肌肉的新陈代谢,增强韧带、关节囊及肌肉的弹力,做到通经活络,软坚散结,解除挛缩,改善气血循环,使软组织和韧带得到疏通软化,为纠正侧弯畸形创造条件。
无痛空心掌的按揉,可避免骨膜、肌肉、血管、神经受到损伤,更不会对已弯曲的脊柱造成进一步的损伤;相反,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①由于无痛苦,感到轻松,患者可以愉快地接受治疗,产生心理上的良性治疗因子,积极配合治疗。
②由于无痛,肌肉组织得到高度的放松,促进了血液循环以及微循环,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组织的恢复,调动和加强机体固有的自愈和自我恢复能力,这时,只要运用适当的手法,就可以纠正错位的椎间关节,达到改善椎骨的结构,从而矫正脊柱侧弯畸形的目的。
③通过轻手法、有渗透性的无痛按揉,可以观察并体验脊背外表及皮下的阳性征,有助于诊查患者的健康状况。
(2)牵引手法:
先运用手法将脊柱两侧的肌肉放松,使椎间的柔性增加,再使用牵引手法,利用对脊椎的相对纵向拉力,扩大椎体间隙,使已发生粘连的组织剥离,并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对周围神经和软组织的挤压,从而平衡脊柱,使椎骨向正中线方向排列复位,以达到矫正畸形侧弯的主要目的。
手法复位治疗脊柱侧弯属于保守治疗方法。它适应于:
①5―25岁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
②脊柱弯曲小于35度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
③除外先天性和神经肌肉病变引起的脊柱侧弯患者;
④除外特发性脊柱侧弯合并心肺功能障碍者。
5。功能锻炼:
(1)单杠练习引体向上或躯体悬吊,每天两次,每次练习10―20分钟。
(2)腰背肌锻炼:俯卧在床上,作“燕飞式”腰背肌锻炼。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钟。
(3)侧凸姿势调整:将支具取下,取侧凸的一边侧卧位,且在侧凸处垫枕,以纠正侧凸畸形,主要在晚间休息时进行。
四、治疗效果
北京雄文中医门诊部自今年春节后成立以来,共接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19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6例,年龄;10―22岁,平均14.1岁。Cobb氏角22―43度,平均37。2度。主要采取手法复位,结合佩带支具、电针、功能锻炼等方法综合对于脊柱弯曲度小于35度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治疗,Cobb氏角减少的13例,分别减少2―15度,平均减少5.6度。有效率达到70%以上,患者无痛苦、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疗效巩固,而且大大节省医疗的时间和费用,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典型病例吕某,女,21岁,大学生,10年前即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弯”,定期观察,未作治疗。2003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Cobb角35度,经予支具治疗,无效果。2005年在某脊柱整形外科医院治疗3个月,Cobb角仍为35度。2006年2月6日到本门诊部求诊。患者无明显不适,心、肺功能正常,脊柱胸段向右侧凸,呈“S”型;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X线片测量Cobb角35度,给予手法复位为主、结合针灸等综合性保守疗法,每日1次。10次后仍到积水潭医院照X线片,
Cobb角为20度,效果明显。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