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2009-11-29 bj.58.com A +

[裁词茄ㄐ郧尘猜鲅?

北京红十字会华都中医院发表时间:2008-12-19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浅表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静脉疾病。临床上以患肢局部疼痛、肿胀、沿受累静脉走向可扪及伴有压痛的条索状物,其周围皮肤红肿、皮温增高等为主要特征。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通常分为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与化学或机械性损伤、感染、高凝状态有关。其病理变化为静脉内膜受损害,可有血栓形成,管腔闭塞,管壁及管周可有结缔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位于人体体表可视静脉发生的血栓性炎症。临床表现为沿线静脉走行部位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物或硬结节,触痛明显,是临床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常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
  血栓性浅静脉炎表现的临床证候与中医学中的"脉痹"、"恶脉"、"青蛇便"、"赤脉"等关系密切。   《黄帝内经素问》"……在于脉而血凝不流……"。"《肘后备急方》"恶脉者,身中忽有赤络脉起,如蚯蚓状"。《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青蛇便,生于小腿肚之下,形长二三寸,结肿、紫块,僵硬。"现代医学认为,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常是静脉管壁的损伤,而后发生血栓与炎症。
常见症状:
  患肢表现浅静脉突然呈条索状或柱状、网状肿胀,病变静脉组织红肿或水肿,局部皮温升高,扪及热痛,触痛和压痛明显,肢体活动受限,全身反应较轻,微热不适,经休息或治疗,红热肿胀逐渐消退,遗有暗红色或暗褐色色素沉着,表浅静脉条索、硬结或串珠样改变明显,通常2~3周触痛可完全消失。
“微米脉通汤剂”的优点是采用现代超微粉碎等高新技术工艺,将规范炮制的单味中药饮片加工为微米范围,使中药细胞破壁,药物达到分子级别,将其中某些无机分子或难溶性的矿物质等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打破了传统汤剂成份浓度低,作用不到位,崩解慢的缺陷。使均匀分散于基质中,崩解释放快,药物起效迅速。与组织特异性结合的中药受体因子和其他有效成份进入消化道后更易被身体吸收。既增强了药物的活性,又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其作用机理是溶栓祛瘀,消肿止疼,去腐生新,补气养血。主治脉管炎,静脉炎,雷诺氏病,大动脉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脑动脉炎,糖尿病烂足,深静脉炎,慢性下肢溃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对由于微循环障碍引起的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的改善血脂代解,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液粘度等作用,对诸虚百损,免疫功能降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临床中,我们根据患者体质和不同的病情,进行分类、分型、分级,科学辨证,采用基础方、针对方、外用药方独立或搭配使用,保证配方药物的个性化、准确化和科学化,形成个性化治疗独特、系统的治疗体系。使治疗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处于现代医疗行业水平的前端,为治疗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坚实基础。河南中医离退休专家医院脉管炎治疗中心独家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微米脉通汤剂”针对各类周围血管病创立了“通脉、复络,再建平衡”疗法,多年来已为数千名病人解除了痛苦,该疗法大大增强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我们的治疗理念是“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以脏腑、经络为基础,治则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益气补血,化瘀止痛,清热解毒,气血兼顾,辨证分型治疗。最终使受损的肢体脉络和血管功能得到恢复,重新建立平衡,达到治愈的目的。治疗特点是不手术、不打针、不输液、不住院,口服为主,见效快,治愈率高。临床治疗验证:轻重患者3-7天内即能见效;急性坏死期患者20-60天,即可控制病情、疼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从而使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增;一些肢体已坏死的重症患者,约在6个月左右坏死部分会自行脱落而痊愈。经386例临床验证,有效率为100%,治愈率达到98.5%。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