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球孢子菌病

副球孢子菌病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2009-11-30 www.med126.com A +

  疾病名称(英文)paracoccidioidomycosis拚音FUQIUBAOZIJUNBING别名巴西芽生菌病,南美芽生菌病,西医疾病分类代码感染性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副球孢子菌病系由巴西副球孢子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损害,可侵犯皮肤、粘膜、淋巴、消化系统、肺和其他内脏。中医释名西医病因中医病因季节地区本病见于南美洲的巴西,其次阿根廷,少数见于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等国,中美哥斯达黎加以及美国也有报告,中国尚未发现。人群强度与传播本病传染途径不明,致病菌自然存在情况不详。患者多为青年男性农民,可能是带菌的土壤或植物,通过口腔或鼻粘膜,先引起粘膜溃疡,再经血循环或淋巴系统传播全身。人际之间及动物和人之间传染尚未见报道。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病理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发病病史症状体征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①皮肤粘膜型:最初感染灶多位于口腔或鼻粘膜,有时见于眼结膜或肛门。开始为丘疹或水疱,以后成溃疡,溃疡底面有红色颗粒如桑椹状。溃疡表面覆痂片,边缘不规则浸润隆起,逐渐扩大可累及深部组织,致使破坏变形。若累及喉部可出现声音嘶哑。皮肤损害系由粘膜感染扩展而成,多见于颜面部,躯干与四肢亦有发生。皮损可有丘疹、脓疱、结节、乳头状、溃疡等表现,并破坏深部组织。局部淋巴结,尤其腭下及颈部淋巴结有脓肿,可穿孔形成瘘管,极似瘰疬性结核。②淋巴型:皮肤粘膜的感染必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胀并可发展为全身淋巴结肿胀,最终脓疡化,破坏形成瘘管。内脏淋巴结肿大,有时疑为恶性肿瘤。③内脏型:从粘膜和淋巴结通过血循环迅速扩散是本病的又一特征,脾、肠、肺和肝感染最为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骨骼、肌肉、心脏及肾上腺等均可受累。患者可有高热等全身症状。④混合型:具有上述三型的表现,患者常因继发感染或全身衰竭而死亡。
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取溃疡的渗出液、穿刺液作涂片可见圆形、厚壁(直径10~60μm)孢子,单芽或多芽、典型多芽如“水手轮”状,培养为双相型。组织病理示化脓性肉芽肿,在微脓肿及巨细胞内可见厚壁的多芽生孢子,有诊断价值。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治疗:首选为酮康唑、两性霉素B,对皮肤粘膜型最有效,咪康唑、氟胞嘧啶等亦可使用。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康复预防历史考证...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