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009-12-02 health.enorth.com.cn A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出血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广泛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压下降、休克及栓塞症状。DIC发生于许多疾病的病程中,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发生于各年龄组的小儿。儿科许多疾病或病理状态均可引起DIC,如感染性疾病、肿瘤、外伤、溶血、休克、缺氧、酸中毒等,常是疾病晚期表现,一旦发生DIC,则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去除病因是治疗DIC重要措施

  1.多发性出血倾向。2.低血压或休克。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如皮肤、皮下、粘膜栓塞坏死及各脏器功能不全。4.溶血。

  1.存在易引起DIC的有关基础病。2.多发性出血倾向。3.不易用原发疾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4.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皮下、粘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脑、肺等脏器功能不全。5.血小板〈10的9次方/L或进行性减低(肝病时血小板〈50×10的9次方/L)6.纤维蛋白原〈1.5g/L或进行性减少或高于4g/L(肝病时〈1g/L)。7.3P试验阳性或FDP〉0.2g/L(肝病时〉0.6g/L)。8.血浆凝血梅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秒或呈动态性变化;或白陶土部分凝血活梅时间缩短或延长〉10秒。9.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70分或纤溶梅原减少)。10.Ⅷ:C减少,VWF:Ag增高,Ⅷ:C/VWF:Ag降低。11.抗凝血梅Ⅲ(ATⅢ)含量及活性降低。12.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或血栓氧丙烷A2(TXA2)增高。13.血浆纤维蛋白太A(FPA)增高,或纤维蛋白转换率增速。14.血栓试验阳性。

  1.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2.阻断血管内凝血。3.改善微循环障碍。

  1.治愈:DIC症状消失,出血停止,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2.好转:DIC症状好转,出血停止,实验室检查指标部分恢复正常。3.未愈:DIC症状未好转,仍出血,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病理过程和临床出血综合征。在儿科涉及到各个系统疾病,最常见是严重感染,包括细菌、病毒感染,其次是休克、缺氧、溶血、细胞及组织损伤等均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是这些疾病的晚期表现,病死率高。因此,要预防本症,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阻止DIC发生是治疗关键。小儿如患重症肺炎、败血症、急性溶血、新生儿重度窒息等,应及早到医院及早控制病情的发展,以免由于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产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用药指南:1.DIC高凝期使用肝素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斯匹林、潘生丁等。2.DIC消耗性低凝期用肝素加血小板聚集药,给予输血、血浆和血小板。3.DIC纤溶亢进期使用肝素和抗纤溶药,如6-氨基已酸、抗血纤溶芳酸等。输新鲜血或血浆补充凝血因数。[A]常规用药:潘生丁双嘧达莫双嘧呱胺醇[C]特选用药:人血白蛋白血清白蛋白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