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巨细胞病毒感染症

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概述

2009-12-03 www.atfck.com A +

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概述: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引起的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属性传播疾病。巨细胞病毒为DNA病毒,感染的特征性病变为感染细胞增大,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分别出现嗜酸性和嗜碱性包涵体。巨细胞病毒具有潜伏活动的生物学特征,多为潜伏感染,可因妊娠而被激活。


巨细胞病毒传播途径
成年男女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亦可经唾液、精液、宫颈分泌物、血、尿等传播。孕妇患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垂直传播给胎儿.母婴垂直传播是巨细胞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包括
①宫内感染:通过胎盘感染,尤以妊娠最初3个月胎儿感染率最高,妊娠后期常不引起胎儿感染;
②产道感染:隐性感染的孕妇,在妊娠后期巨细胞病毒可被激活,从宫颈管排出巨细胞病毒,胎儿经软产道分娩时.接触或吞含病毒的宫颈分泌物和血液而感染;
③出生后感染:产妇唾液、乳汁、尿液中均含有巨细胞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哺乳等方式而感染。

巨细胞病毒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
细胞病毒先天感染的发病率为0.4%一2.4%,严重者流产、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存活新生儿绝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仅有约1O%可出现低体重、黄疸、紫癜、肝脾肿大、智力障碍、视网膜脉络膜炎、脑内钙化、小头症等。多数患儿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周内死亡,死亡率高达50%一80%,幸存者常有智力低下、听力丧失和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远期后遗症;而无症状者中有5%一l5%在生后2年始出现发育异常。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
巨细胞病毒的诊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据为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常用方法有:
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血清巨细胞病毒IgG、IgM;
②孕妇宫颈脱落细胞或尿液涂片行Giemsa染色后,在光镜下检测脱落细胞核内嗜酸性或嗜碱性颗粒,可见到巨大细胞包涵体,这种特异细胞称猫头鹰眼细胞,具有诊断价值;
③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巨细胞病毒DNA,此法简便、快捷、敏感;
④PCR检测技术。扩增巨细胞病毒DNA,短时间内可获满意结果,资料表明,我国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为8.82%,新生儿脐血清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为2.32%;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孕妇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为8.7%,母乳汁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为lO.26%。   

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
除根据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史和患儿的临床表现外,主要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若为宫内感染,出生时从新生儿尿液或脑脊液中能检出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或从脐血或新生儿血中测出巨细胞病毒IgM,具有诊断价值。若为产道感染,至少于生后2周方能从新生儿尿液中检出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此外,新生儿尿液、胃洗出液、脑脊液沉渣作涂片并染色后,在光镜下查到巨大细胞内含典型嗜酚性核内包涵体,均具有诊断价值。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处理
1.妊娠早期确诊孕妇患巨细胞病毒感染,应立即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或等待至妊娠20周时抽取羊水或脐静脉血检查特异性IgM,若为阳性应终止妊娠进行引产,以免分娩先天缺陷儿。
2.妊娠晚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或从宫颈管分离出病毒者无需特殊处理;妊娠足月临产后,可经阴道分娩,因胎儿可能已在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由于新生儿尿液中可能有CMV,故应使用一次性尿布,或用过的尿布做消毒处理。
3.产妇乳汁中检测出巨细胞病毒,应停止哺乳,改用人工喂养。
4.抗病毒药物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无实际应用价值,阿糖腺苷8一10mg/(Kg.d)静脉滴注可能有效。大剂量干扰素能抑制病毒血症,缓解病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