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开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概述

2009-12-03 39健康网 A +

        组织学检查发现的病理改变有,小梁网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变性,内皮细胞脱落或增生,小梁网增厚,网眼变窄或闭塞,Schlemm管内壁下的近小管结缔组织内有斑状物质沉着,Schlemm管壁内皮细胞的空泡减少等。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

  发病隐匿,除少数病人在眼压升高时出现雾视、眼胀外,多数病人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常常直到晚期,视功能遭受严重损害时才发觉。

  (二)、眼压

  早期表现为不稳定性,有时可在正常范围。测量24小时眼压较易发现眼压高峰和较大的波动值。总的眼压水平多较正常值偏高。随病情进展,眼压逐渐增高。

  (三)、眼前段

  前房深浅正常或较深,虹膜平坦,房角开放。在双眼视神经损害程度不一致时,可发现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此外,眼前段多无明显异常。

  (四)、眼底

  青光眼视盘改变主要表现为:

  1、视盘凹陷进行性扩大和加深;

  2、视盘上、下方局限性盘沿变窄,垂直径C/D值(杯盘比,即杯直径与视盘直径比值)增大,或形成切迹;

  3、双眼视盘凹陷不对称,C/D差值>0.2;

  4、视盘上或盘周浅表线状出血;

  5、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

  早期青光眼获得性视盘改变与正常生理性大凹陷有时不容易区分,近年来多种眼底图像分析系统,如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视神经分析仪等,用于评价早期青光眼视盘改变,对盘沿面积、杯容积等有关视盘参数进行定量检测和追踪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青光眼的眼底改变。眼底图像分析系统可对视盘进行定量测量,但在形态识别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尚有待改进。目前较有价值的青光眼视盘评价方法仍是高质量的同步立体眼底照相。

  (五)、视功能

  视功能改变,特别是视野缺损,是青光眼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典型的早期视野缺损,表现为孤立的旁中心暗点和鼻侧阶梯。旁中心暗点多见于5-25度范围内,生理盲点的上、下方。随病情进展,旁中心暗点逐渐扩大和加深,多个暗点相互融合并向鼻侧扩展,绕过注视中心形成弓形暗点,同时周边视野亦向心性缩小,并与旁中心区缺损汇合成象限型或偏盲型的缺损。发展到晚期,仅残存管状视野和颞侧视岛。采用计算机自动视野计作光阈值定量检查,可发现较早期的青光眼视野改变,如弥漫性或局限性光阈值增高,阈值波动增大等。

  根据临床观察,多数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形态学改变出现在视野缺损之前,这种形态改变和功能改变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现有视野检查方法尚不够敏感。近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研究更为敏感的视野检测方法,如蓝黄色视野检查、图形分辨视野检查,以期发现更为早期的视野缺损。

  过去认为青光眼对中心视力的影响不大,因为部分晚期,甚至仅存管状视野的患者,中心视力仍可保留在1.0左右。然而近年发现,除视野改变外,青光眼也损害黄斑功能,表现为获得性色觉障碍,视觉对比敏感下降,以及某些电生理指标。但这些指标的异常,不如视野变化那样具有特异性。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般为双侧性,但通常因双眼发病时间不一,表现为双眼眼压、视盘、视野改变以及瞳孔对光反射的不对称性。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