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科技信息直通车

2009-12-04 www.gdcct.gov.cn A +

早期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责任编辑:xxy001来源:广东省科技厅浏览人次:次发布时间:2008-11-2517:42登记号20080043登记日期2008-02-01成果名称早期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完成单位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人员研究时间2004.01至2006.12鉴定单位韶关市科技信息局鉴定日期2008.01.08简介本项目来源于2005年韶关市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05023
我们通过对13例符合2004年4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关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氧合指数(PaO2/FiO2)200~300mmHg(1mmHg=0.133kPa)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澳大利亚RESMED公司生产的VPAPⅡ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BiPAP)接口鼻面罩进行无创正压通气,调节呼吸机参数及氧流量使脉搏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在2h、12h、撤机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和观察呼吸频率、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及住院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应用无创通气的时间。
结果表明在气体交换及呼吸力学方面: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h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改善,PaO2明显增加(P<0.05),PaCO2增加不明显,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下降不明显,但12h后呼吸频率明显下降,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降低,PaCO2增加,过度通气改善(P<0.05)。治疗转归方面:13例病人中,因病情恶化发展为ARDS3例(23.08%),其中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例(7.70%),死亡2例(15.38%)。在成功撤机的10例病人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最长时间为9d,最短为3d。
结果表明:在发展至ARDS前即予以积极地无创正压通气干预,效果显著,增加了抢救治疗手段,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从而使降低住院气管插管或死亡率成为可能,一方面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医疗费用(包括直接和间接费用),另一方面避免了因气管插管的痛苦及因气管插管而产生的并发症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由于此项目的成功开展,增加了疾病的治疗手段,住院病人不断增加,2005、2006、2007年年住院病人较以往明显,由此给学科发展带来机遇,给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目系早期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的临床研究,经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清华同方CHKD期刊知识库(CHKD)、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汇编(广东省成果汇编)、现刊及其他:国际呼吸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期刊2007年部分现刊等数据载录1978年--2007年9月近30年报告的13942999余文献的检索后,于2007年10月23日出具的查新报告指出:"本论文发表之前(2006年11月),国内已见有类同研究报道,但本项目具体研究方法与已有报道有所不同。广东省内尚未见有相同研究公开报道。"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