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黄疸

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出现黄疸的原因及处理

2009-12-04 www.studa.net A +

  3.2.2黄疸伴发的症状:外科性黄疸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病人常有体温升高、畏寒,伴阵发性腹痛等急性胆管炎的表现;胆囊残株结石致梗阻性黄疸大多先出现腹痛,后有黄疸。因此,对于胆囊切除术后短期内有术前症状复发,继而出现黄疸者应考虑该病可能。本组13例中有9例出现急性胆囊炎表现。内科性黄疸虽然也有发热,但少有高热和畏寒,且在早期存在黄疸程度与临床症状相分离的现象。

  3.2.3肝酶谱的变化:内科性黄疸病人ALT上升幅度大,常与黄疸程度呈分离状,ALP升高不明显,尿胆红素多呈阴性。外科性黄疸早期ALT可升高,但升高的速度较缓慢,与黄疸加深速度不相称,而ALP明显升高,血清胆红素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呈阳性[3]。

  3.2.4辅助检查:内科性黄疸一般不会伴胆管扩张。外科性黄疸B超或CT检查常提示胆总管逐渐扩张。B超尚能发现胆管内有无结石。ERCP或MRCP检查更助于了解阻塞的部位和原因。

  3.3术后黄疸的预防和处理

  3.3.1对内科性黄疸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抗感染措施及术前术后的处理,注意保护肝功能,不能使用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当诊断尚未明确时,对其处理应更为谨慎,因不适当的手术治疗、阴性剖腹探查,均可加重肝功能的损害。尽量避免大量使用库存血;对有慢性肝炎的病人,要待肝功能完全正常方可手术,除非急诊情况。

  3.3.2外科黄疸原因和处理:胆管损伤是最严重而常见原因。胆囊切除术后出现黄疸,应回忆手术当时情况,应首先想到是否有胆管损伤,不应从心理上“尽可能”地排除它。本组13例外科黄疸病人中有5例是由于不同类型胆管损伤所致。另外常见为胆总管残留结石,本组发生6例。

  3.3.2.1总管或肝总管横断:这是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本组1例发生于胆总管,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由于术中未及时发现,待出现黄疸及胆总管扩张后予以手术探查,行胆肠吻合术,10d后黄疸消退而治愈。

  3.3.2.2误扎胆总管:1例为腹腔镜钛夹行胆总管部分钳夹。1例为肝十二指肠韧带旁渗血,欲缝扎止血,因大块缝扎而将胆总管一并结扎。经手术拆除缝线及取出钛夹后7d治愈。

  3.3.2.3胆总管部分损伤:本组3例为开腹手术所致,1例术中胆总管缺损不大,予以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7d后黄疸消退,T管半年后拔除而治愈,1例行胆肠吻合术10d后治愈。

  3.3.2.4胆总管结石:本组发生6例,腹腔镜(LC)3例,开腹直视手术(OC)3例。其中3例术前没有明显黄疸或胆管炎表现,B超胆总管不扩张,术后取出结石与胆囊结石性质相同,故认为是由于手术牵拉胆囊底部使胆囊内结石经胆囊管滑入胆总管。3例手术取出结石为胆色素为主的混合性结石,考虑手术前诊断有误,过分相信辅助检查,术中又未作仔细的胆总管探查,而导致漏诊。

  3.3.2.5引流管放置不当,本组2例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管放置于小网孔内,术后d1发现巩膜黄染、伴低热,暂观察,术后第2d,黄疸加深,引流管有少许淡红色液体,未见胆汁渗出,拔除引流管后,d3发现黄疸变浅,术后d6完全消失,行B超检查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肝功能示胆红素、转氨酶正常。分析原因可能是引流管放置过深、扭曲、压迫肝外胆管所致黄疸。

  [1]胡志前.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预防和治疗[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1,1(1):4-5.

  [2]吴成中,黄耀权.腹部外科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25-28.

  [3]江绍基.临床肝胆系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101.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