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黄疸

黄疸并非皆肝炎所致

2009-12-04 jiancha.fx120.net A +

黄疸并非皆肝炎所致2009年11月09日 文章来源:北方网  

  老李生病了,全身皮肤和眼白发黄,解出的小便颜色也比别人深许多。同事老王发现了,问他有什么不舒服。他说这几天上腹部有时胀痛,不太想吃饭,见了没腻的东西就恶心。老王说:“你老兄这几天忙什么,连镜子也不照,赶快找面镜子自己瞧瞧,面皮好黄,弄不好得了病毒性肝炎。”

  老李一照镜子,吃惊不小,赶忙请假到医院门诊。大夫挺负责任,详细问了老李病情,又嘱咐他去查肝功能、“两对半”及其他项目。结果发现,其他项目皆正常,唯有胆红素明显升高。老李问医生,自己是否真如老王所说那样得了病毒性肝炎。医生说,此事不妨先从黄疸说起。医学上将皮肤、巩膜(眼白)和小便黄染称为“黄疸”。正常人体血液含有一种黄色色素—血清总胆红素(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其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总胆红素大于微摩尔/升)即为黄疸,如有皮肤、巩膜发黄,血胆红素一般均超过68微摩尔/升)。

  “这黄色色素是从哪儿来的?”老李问道。

  医生告诉他,若要追根寻源,这黄色色素是从红细胞变化而来。人体红细胞在骨髓内生长成熟进入血循环,其寿命只有120天。衰老的红细胞由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吞噬细胞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又进一步分解形成胆红素。胆红素进入血液由肝脏摄取、解毒,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称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出。由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呈金黄色或橘棕色。经胆囊内贮存浓缩,颜色加兴而成深绿色。胆汁进入肠道后,结合胆红素经肠道细菌作用,成为粪胆素原和尿排出,为尿胆素。粪便胆素和尿胆素是粪、尿带黄色的主要来源。

  如果红细胞破坏还多,血中胆红素增多;或胆道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使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或由于肝细胞损害,同时影响胆红素的处理和排出,血中两种胆红素增多,皆可出现黄疸。根据其他表现,结合胆红素增多的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诊断。

  “不知我属于哪一种?”老李又问道。看得出来,他有些忐忑不安。

  医生说,病毒性肝炎是肝脏受到病毒损害,结构遭到破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同时又使胆汁中处理后的结合胆红素排泄受阻,以致在血中堆积,引起黄疸症状。根据前面的检查和化验结果,尤其是肝炎病毒标记物“两对半”阴性,看来不像此类黄疸,也即不大可能是病毒性肝炎。

  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黄疸,常见于新生儿黄疸、恶性疟疾或输血不当等,常有寒战、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尿呈酱油色(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与你表现也不相符。最有可能的是所谓阻塞性黄疸,常见病症有胆结石、胆囊炎、胆道蛔虫或肿瘤压迫等。按此线索继续检查,通过B超探测等方法,不难弄清。

  老李后来又经过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为胆石症,经过消炎、利胆、排石等治疗,黄疸很快消退,症状缓解,原来发黄的皮肤和眼白也很快褪至正常。

相关文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