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2009-12-04 baike.soso.com A +

中文名: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英文名: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pneumonia别 名:合胞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肺炎概述: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pneumonia)简称合胞病毒肺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的间质性肺炎,多发生于婴幼儿。由于母传抗体不能预防感染的发生,因而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即可发病,有报道新生儿病毒性肺炎中RSV占10%~15%。国外偶有院内感染导致产科医院新生儿病房暴发流行的报道流行病学:来自10个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资料表明,RSV是造成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因,占所有病例的70%。有报道,发展中国家住院病人的死亡率为7%比发达国家中高危病人中所见健康搜索的死亡率(0.5%~2.0%)高得多。RSV感染的高危人群为:有早产史的婴儿,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青紫型先心病、有肺动脉高压的左向右分流者),囊性纤维性变及免疫抑制的病人(包括接受化疗、骨髓或实质器官移植以及有细胞免疫功能的潜在性疾病),神经肌肉病(脑瘫或肌营养不良)另外有一些与严重RSV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状况低下,居住环境拥挤室内烟雾污染、有哮喘或特应性疾病家族史。合胞病毒感染极广。检测血清RSV-IgG抗体发现:脐带血阳性率93%健康搜索出生至1个月为89%,1~6个月为40%2岁及3岁达70%以上4岁至14岁为80%左右阳性。病毒性肺炎中多见于3岁以下,1~6个月可见较重病例男多于女我国北方多见于冬春季南方多见于夏秋季节,广东则多见于春夏。首都儿科研究所对部分地区的RSV株亚型鉴定结果发现,无论是暴发流行,还是散发流行,我国流行的RSV以A亚型为主。北京、广州、长春、天津和河北等地100株RSV亚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为A亚型,只有广州和长春共3株为B亚型。由于抗体不能完全防止感染健康搜索,RSV的再感染极为常见,有人观察10年,再感染发生率高达65%RSV的传染性很强,有报道家庭成员相继发生感染在家庭内发生时年长儿及成人一般为上呼吸道感染。文献报道院内继发合胞病毒感染率高达30%~50%。在北京,48%的病毒性肺炎和58%的毛细支气管炎系由合胞病毒引起(1980~1984);在广州,小儿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的31.4%由合胞病毒引起(1973~1986);在美国,20%~25%的婴幼儿肺炎和50%~75%的毛细支气管炎由合胞病毒引起。病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简称合胞病毒,属副黏病毒科,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RSV在电镜下所见与副流感病毒类似,病毒颗粒大小约为150nm,较副流感病毒稍小,为RNA病毒,对乙醚敏感,无血细胞凝集性,在人上皮组织培养形成特有的合胞(syncytium)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可见胞浆内包涵体合胞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最近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有2个亚型A和B。发病机制:合胞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2~8天(多为4~6天)合胞病毒肺炎的典型所见是单核细胞的间质浸润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宽和以单核细胞为主的间质渗出,其中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此外肺泡腔充满水肿液,并可见肺透明膜形成。在一些病例健康搜索亦可见细支气管壁的淋巴细胞浸润。在肺实质出现伴有坏死区的水肿,导致肺泡填塞实变和萎陷。少数病例在肺泡腔内可见多核融合细胞,形态与麻疹巨细胞相仿但找不到核内包涵体。Gardner(1970)解剖合胞病毒肺炎死亡病儿1例,用荧光抗体检查法检出大量合胞病毒,未见人球蛋白沉着,认为肺炎病变可能主要是合胞病毒对肺的直接侵害,并非变态反应所致。;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在(5~15)×l09/L,多数在10×109/L以下,中性粒细胞多在70%以下2.病毒学及血清学检查本病诊断主要根据病毒学及血清学检查结果。近年来利用鼻咽分泌物脱落细胞及血清中IgM抗体的间接法免疫荧光技术、ELISA、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生物素抗生物素ELISA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法(PAP)单克隆抗体荧光法等都能进行合胞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其它辅助检查:X线检查:多数有小点片状阴影,大片状者极为罕见。约l/3(部分)病儿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图1)。>ELISA法>免疫球蛋白M>抗磷脂抗体>碱性磷酸酶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其中半数以上为1岁以内婴儿,男多于女,其比例约为1.5~2∶1。潜伏期约4~5天。初期可见咳嗽、鼻堵塞。约2/3的病例有高热最高可至41℃,但发热一般不是持续性的,较易由解热药退烧,高热时间多数为1~4天,少数为5~8天约1/3病儿中度发热,多持续1~4天。多数病例的热程为4~10天轻症病例呼吸困难神经症状不著;中、重症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口唇青紫、鼻扇及三凹征少数重症病例也可并发心力衰竭。胸部听诊多有细小或粗、中音,叩诊一般无浊音,少数有过清音。1998年,首都儿科研究所对22例病原为A亚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作了初步的总结,发现患儿以幼婴为主,1~6个月龄婴儿占82%,男∶女为4.5∶1,发热一般低于38℃(54%),起病2天后即出现喘憋(64%),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两肺野斑片影(77%)和肺气肿影(64%)。并发症: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特征作出初步诊断,目前可用免疫荧光技术或免疫酶技术作早期快速诊断有助于确诊。鉴别诊断:近十年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占我国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第1位,其症状与副流感病毒肺炎、轻症流感病毒肺炎及轻症腺病毒肺炎临床上几乎无法区别。重症流感病毒肺炎及重症腺病毒肺炎则高热持续,中毒症状及呼吸道症状重,临床表现远较合胞病毒肺炎严重。合胞病毒肺炎其临床症状与一般支气管肺炎有相似之处与轻症腺病毒肺炎亦较难区别,确诊需结合病毒检查结果考虑治疗:1.一般治疗要特别重视一般治疗,注意隔离,努力防止继发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如无继发细菌感染只用中医治疗即可。一般治疗参见支气管肺炎,其他可参见腺病毒肺炎,由于本病较轻,用不着那么多的对症疗法及支持疗法。超声雾化、拍背吸痰是简单易行的呼吸治疗手段不仅有助于气道湿化和炎性分泌物的清除,而且由于梗阻解除和通气改善,使重症病例的呼吸性酸中毒乃至Ⅱ型呼吸衰竭较迅速被纠正,避免误用、滥用碱性药物。国内研究证明,对RSV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中药双黄连雾化吸入效果明显。2.抗病毒治疗关于抗病毒化学药物,较重者可用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雾化治疗,最近国外有人用短期大剂量雾化治疗合胞病毒感染有效。此外上海新华医院用乳清液(初乳稀释液)雾化治疗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温州医学院从初乳提取SIgA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健康搜索,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可以应用。3.免疫球蛋白(1)RSV-IGIV的使用方法:①预防:RSV-IGIV在高危儿中用于预防的方法为:在RSV流行的季节(美国将之定于每年11月至次年的4月),每个月经静脉注射大剂量RSV-IGIV750mg/(kgd)[即15ml/(kgd)],约3~5次②治疗:RSV-IGIV应用于治疗:在选定的高危病人中予RSV-IGIV1500mg/kg,1次静脉滴注;另有1种吸入疗法,在住院第1天予RSV-IGIV吸入两次,0.05g/(kgd)[即1ml/(kgd)],每次约20min,间歇期30~60min。(2)RSV单克隆抗体(Palivizumab):是一种人类单克隆IgG抗体特异性抑制RSV的F蛋白A抗原位点上的抗原决定簇,它通过抑制病毒的并直接中和病毒而发挥作用用法是每月肌注一次,每次15mg/kg,用于整个RSV季节,在RSV感染开始的季节提前应用则效果更佳。目前人们普遍认同在高危儿中应用被动免疫药物RSV-IGIV和Palivizumab防治RSV感染,尤以后者为佳。对RSV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和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免疫缺陷、新生儿、早产儿或伴其他严重疾病的高危儿应用RSV免疫球蛋白健康搜索,有很好的耐受性和保护作用预后:本病一般较轻,单纯病例6~10天临床恢复,X线阴影多在2~3周消失如隔离措施不力,易有继发感染,可再度发热。单纯合胞病毒肺炎极少死亡。预防:合胞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常造成流行,文献报道医院内继发合胞病毒感染高达30%~50%。秋冬季气温起伏大,要预防呼吸道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同时,秋冬季十分干燥空气粉尘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黏膜保持湿润另外避免去空气流通不好健康搜索的公共场所,并适当补充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注意早期病人的隔离治疗。近年来对RSV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亚单位疫苗、活减毒疫苗、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等,均取得一定进展。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