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后牙反合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合后口周力变化

2009-12-04 www.fnkq.com A +

【摘要】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合后的口周力变化,了解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方法:以20例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治疗前后姿势位的上下切牙区、尖牙区、磨牙区的唇(颊)舌侧口周肌压力.结果:治疗后,在所测的各牙位唇(颊)舌侧口周肌压力中,治疗前最大的下颌唇侧的口周肌压力下降最为显著,口周力分布以下颌磨牙区颊侧压力最大.治疗后上下颌各区域唇颊侧压力均小于治疗前(P<0.05);除上下颌磨牙区域舌侧压力大于治疗前(P<0.01)外,治疗后其他各区域舌侧压力均小于治疗前(P<0.05).结论:口周力会因牙颌形态的变化而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是决定口周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口周肌压力;骨性反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成人骨性反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颌骨和牙齿的位置发生改变,口颌系统的功能也会因结构的改变发生相应适应性的调整,我们以20例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为对象,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前后的口周力变化,了解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

1对象和方法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诊断为骨性反牙合患者20例,年龄19~24(平均21.4)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正颌手术及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并在联合治疗前后进行了口周肌压力的检测.

1.2.1口周力测量仪器设备

口周力测量系统是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中国物理研究院和陕西省计量测试研究所共同研制的,量程为-10000~10000Pa,精度为0.01Pa.

1.2.2口周力测量区域

①上颌中切牙(U1);②上颌两侧尖牙(U3);③上颌两侧第一磨牙(U6);④下颌中切牙(L1);⑤下颌两侧尖牙(L3);⑥下颌两侧第一磨牙(L6).

1.2.3测量状态

患者处于姿势位,端坐于牙椅上,两眼平视前方,眶耳平面保持与地面平行.每一测量位置重复测3次,以3次的平均值做为该位置的口周力值.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对测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在SPSS10.0软件上完成.

1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