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横纹肌肉瘤

阴囊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

2009-12-04 qkzz.net A +

阴囊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推荐到首页 □ 《临床军医杂志》2008年第01期1/3页123作者单位:解放军第324医院放疗中心,重庆400020

【关键词】阴囊肿瘤;肉瘤;放射治疗

  病人,男,86岁。2004年4月初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阴囊肿块,约7cm×5cm×4cm,表面有多个结节,质地硬,轻微触痛,左侧阴囊未见异常,同年4月23日行右侧阴囊肿块及右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梭形细胞肉瘤;2005年3月18日因阴囊肉瘤第1次术后复发再次行阴囊肿块及左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横纹肌肉瘤;2005年9月5日因阴囊肉瘤第2次术后复发再次行阴囊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多形性横纹肌肉瘤;2006年4月13日因阴囊肉瘤第3次术后复发再次行阴囊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横纹肌肉瘤;2006年12月14日因阴囊肉瘤第4次术后复发,其阴囊肉瘤浸润整个阴囊,阴茎根部,中部,耻骨联合有转移硬结,有轻微触痛,再次行阴囊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横纹肌肉瘤。  2007年3月22日因阴囊肉瘤第5次术后复发在我科放疗,放疗前检查无远处转移,耻骨联合处有多个结节,约2cm×2cm~0.5cm×0.5cm大小,阴茎根部及阴囊肿大,阴囊约10cm×8cm×7cm,可见多个约3cm×4cm~1cm×1cm大小肿块,我们进行分段放疗,采用6mv的x线前后对穿常规照射,2007年3月22日—4月24日进行第一段照射,盆腔、阴囊及阴茎dt38gy/19次/33d,同时配合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制剂及胸腺素等药物辅助治疗,患者会阴部出现干性放射性皮炎,阴茎局部湿性放射性皮炎,经过对症处理改善,阴囊、阴茎及耻骨联合区病灶稍缩小,患者回家休息。1月后会阴部放疗反应好转后进行第二段照射,放疗前检查无远处转移,耻骨联合处有多个结节,约1cm×1cm~0.5cm×0.5cm大小,阴茎根部及阴囊肿大,阴囊约7cm×6cm×5cm,可见多个约2cm×2cm~1cm×1cm大小肿块,2007年5月15日—6月16日进行第二段放疗,6mvx线照射耻骨联合处、阴囊及阴茎dt40gy/20次/27d,同时配合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制剂及参芪扶正注射液等辅助治疗,疗中病灶逐渐缩小,疗毕阴囊侧壁及后壁出现大片湿性放射性皮炎,经过外用硫酸镁、阿米卡星等换药,微波局部照射,1月后湿性放射性皮炎全部愈合,阴囊、阴茎及耻骨联合区病灶完全消失,现已健康生存4个月。  讨论

  阴囊肉瘤罕见,本文检索了国内1989—2007年10月的文献,仅5篇个案报道。张向军等[1]报道1例阴囊巨大未分化肉瘤,男性,68岁,行肿块及右侧睾丸切除,术后未行化疗、放疗,随访1月未见异常;龙德云等[2]报道阴囊巨大脂肪肉瘤1例,男性,68岁,行肿块及左侧睾丸切除,术后行化疗3次,随访4月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姜涛等[3]报道阴囊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男性,50岁,行左侧阴囊肿块切除,术后未行化疗及放疗,随访2月无复发。张妍等[4]报道阴囊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男性,16岁,行肿块及右侧睾丸切除,术后行化疗、放疗,18月后死于远处转移;颜艳等[5]报道新生儿阴囊横纹肌肉瘤1例,男性,年龄14d,行肿块切除,术后阴囊切口愈合良好,拟行第2次手术,但家长放弃治疗出院。

  横纹肌肉瘤是起源于横纹肌的恶性肿瘤,依据肿瘤的形态和临床特点分为三型:多形性横纹肌肉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的特点是瘤细胞的多形性,多见于成人,好发于四肢,局部常复发,晚期出现转移,文献报道[1~3]的3例和本文1例均属此类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特点是瘤细胞由圆形,梭形细胞构成,酷似胚胎早期阶段横纹肌细胞,多发生于小儿和青少年,好发于头颈部,早期即沿血行和淋巴管引起远处转移,文献报道[4~5]的2例均属此类型,预后极差。

  阴囊肉瘤首发症状为阴囊湿疹,无痛性硬结和肿块,继而增长迅速,伴有坏死,溃疡,肿块巨大者常与睾丸附睾粘连。阴囊肉瘤的诊断主要依赖手术后的病理及免疫组化,但超声诊断也有其典型的声相图表现,即软组织内实质性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内部呈低回声,中间见斑片状强回声,也可见坏死出血所致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减弱,甚至增强,肿瘤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肿块内见丰富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见动脉血流频谱[6]。1/3页123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